張招娣,周巧林,葉志虎,耿海勇,朱其飛
(沭陽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宿遷 223600)
癌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癌癥患者常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操作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可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導致其在手術中發(fā)生各種應激反應。對術中患者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麻醉,可降低其發(fā)生應激反應的程度,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接受癌癥根治術的患者靶控輸注舒芬太尼進行全身麻醉的效果。
將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沭陽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收治的94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94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26例;其年齡為41~73歲,平均年齡為(59.5±6.4)歲;其體重為44~71 kg,平均體重為(62.5±7.1)kg;其中腫瘤TNM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17例,為Ⅱ期的患者有19例,為Ⅲ期的患者有11例;其中ASA(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麻醉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21例,為Ⅱ級的患者有26例;其中有食管癌患者8例,有結腸癌患者17例,有胃癌患者12例,有乳腺癌患者1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7例;其年齡為42~75歲,平均年齡為(58.8±7.2)歲;其體重為45~74 kg,平均體重為(63.7±7.4)kg;其中腫瘤TNM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16例,為Ⅱ期的患者有22例,為Ⅲ期的患者有9例;其中ASA麻醉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19例,為Ⅱ級的患者有28例;其中有食管癌患者9例,有結腸癌患者15例,有胃癌患者12例,有乳腺癌患者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94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經(jīng)臨床綜合檢查確診其具有癌癥根治術的手術指征。2)對本次研究使用的麻醉藥物及方法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這94例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肝、腎等器官的功能障礙。2)合并有神經(jīng)功能障礙。3)對本次研究中的藥物存在禁忌證。4)有長期使用鎮(zhèn)靜類藥物史。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癌癥根治術。在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讓患者取仰臥位,為其進行吸氧5 min。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身麻醉。進行全身麻醉的方法為:對患者使用0.05 mg/kg的咪達唑侖、0.3 mg/kg的依托咪酯、0.4 μg/kg的舒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進行靜脈注射。對兩組患者均靶控輸注3~5 mg/kg·h的丙泊酚與0.1mg/kg·h的順阿曲庫銨進行維持麻醉。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使用0.4 μg/kg舒芬太尼進行靜脈推注。對觀察組患者使用0.4 μg/kg舒芬太尼進行靶控輸注。
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術畢至拔管的時間、術畢至睜眼的時間、麻醉前后其收縮壓(SBP)的水平、舒張壓(DBP)的水平及心率(HR)。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麻醉前,兩組患者SBP的水平、DBP的水平及HR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接受麻醉前相比,接受麻醉后兩組患者SBP的水平、DBP的水平均較低,其HR較小(P<0.05)。接受麻醉后,兩組患者SBP的水平、DBP的水平及HR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對照組患者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為(2.5±0.8)h、術畢至拔管的時間為(15.8±5.3)h及術畢至睜眼的時間為(15.4±6.9)h。觀察組患者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為(2.3±0.7)h、術畢至拔管的時間為(10.9±3.6)h及術畢至睜眼的時間為(11.2±3.6)h。觀察組患者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術畢至拔管的時間及術畢至睜眼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接受麻醉前后兩組患者SBP水平、DBP水平及HR的比較(±s )
表1 接受麻醉前后兩組患者SBP水平、DBP水平及HR的比較(±s )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對照組誘導前 47 109.5±11.4 71.2±6.7 92.8±6.4誘導后 47 98.7±8.3 60.3±5.6 82.3±5.7 t值 4.183 4.299 3.992 P值 0.000 0.000 0.000觀察組誘導前 47 110.2±12.0 70.8±7.1 93.2±6.7誘導后 47 99.4±9.6 60.8±6.3 83.4±5.2 t值 4.237 4.025 4.486 P值 0.000 0.000 0.000誘導前兩組比較 t值 0.267 0.327 0.317 P值 0.790 0.744 0.752誘導后兩組比較 t值 0.179 0.240 0.150 P值 0.858 0.810 0.881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呼吸恢復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術畢至睜眼時間的比較(h,±s )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呼吸恢復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術畢至睜眼時間的比較(h,±s )
組別 例數(shù) 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時間 術畢至拔管時間 術畢至睜眼時間對照組 47 2.5±0.8 15.8±5.3 15.4±6.9觀察組 47 2.3±0.7 10.9±3.6 11.2±3.6 t值 0.075 3.287 2.826 P值 0.940 0.001 0.00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患者對醫(yī)療質(zhì)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癌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具有手術指征的癌癥患者常進行癌癥根治術。由于手術操作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可使手術中的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進而導致其發(fā)生應激反應。因此,臨床上需對手術患者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麻醉,以預防其發(fā)生應激反應,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舒芬太尼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藥物。此藥具有鎮(zhèn)痛效果好、起效快的優(yōu)點。對接受癌癥根治術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進行維持麻醉,對其心血管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較小,可加快其術后康復的速度。目前,臨床上對接受癌癥根治術的患者常使用舒芬太尼與丙泊酚進行復合麻醉。有資料顯示,對接受癌癥根治術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與丙泊酚進行復合麻醉,可有效地減少其術后的不良反應。靶控輸注技術是一種以藥動學和藥效學為依據(jù)的麻醉方式。該麻醉方式具有控制性好、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對術中患者靶控輸注麻醉藥物可很好地控制麻醉的深度,維持其體內(nèi)血藥濃度的穩(wěn)定性。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接受麻醉前相比,接受麻醉后兩組患者SBP的水平、DBP的水平均較低,其HR較小。接受麻醉后,兩組患者SBP的水平、DBP的水平及HR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術畢至拔管的時間及術畢至睜眼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綜上所述,與靜脈推注舒芬太尼相比,對接受癌癥根治術的患者靶控輸注舒芬太尼進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較好,可縮短其術畢至拔管的時間、術畢至恢復自主呼吸的時間及術畢至睜眼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