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俊 編輯/韓英彤
SWIFT報文升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產生額外的操作風險,這就需要銀行人員謹慎操作,在充分享受報文升級紅利的同時,將問題和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018年11月18日,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對第7類報文標準進行了重大升級。這次升級對SWIFT報文的改動優(yōu)化幅度大、范圍廣,涉及到欄位內容優(yōu)化、欄位增減、新增報文類型、字符集優(yōu)化等多個方面。這些優(yōu)化項目,雖然在總體上可以改善用戶體驗、降低操作風險、提高運行效率,但其中的部分優(yōu)化項目,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額外的操作風險。這其中,MT700和MT707作為信用證開立和修改報文,是7類報文中最核心的報文,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本次升級對MT700的45A、46A、47A、71D(原71B)、72Z(原72)場次的字符規(guī)則進行了優(yōu)化,即:特殊字符在原來 . , - ( ) /' + : ?等10種的基礎上,增加了= !" % & *<> ; { @ # _等13種字符。這為條款的錄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可能會給后續(xù)的單證審核帶來額外的爭議。
一方面,增加的特殊字符可能存在多個含義。例如@符號,在英語中既有“在”(AT)的意思,也有“每”的意思:表意“在”時,經常出現在電子郵件地址;表意“每”時,會出現在單價中。又如*符號,既有數學中乘號的意思,也有標示注解的意思。這意味著,一般情況下需根據特殊符號出現的位置并聯系上下文來確定特殊符號的意思。但如果這些符號出現在模棱兩可的位置,爭議就有可能出現。如下述案例1的貨物描述:
案例1:
PACKING: 6 CASES * 3 PALLETS
* CASE SHOULD BE NON-WOODEN MATERIAL
案例中第一行的*,可以理解為乘號,也可以理解為呼應第二行的注釋符號,而兩種理解帶來的結果會截然不同:若為乘號,意味著用3個PALLETS裝載,每個PALLETS裝載6個CASES,一共是18個CASES包裝;若為注釋,相當于6個CASES裝載在3個PALLETS上,CASES的總數則是6個。一旦受益人/議付銀行跟申請人/開證行的理解不同,就會產生糾紛。
另一方面,特殊符號具有像形性,它們既可以作為某種“文意”的替代,也可以作為某種“形狀”的使用。兩者之間能否相互替代,可能會帶來不少爭議。如案例2中,要求標明“A&B CO.LTD”:
案例2:
46A: INVOICE IN 3 ORIGINALSSTAMPED WITH CHOP OF A&B CO. LTD
如果受益人在發(fā)票上使用了另一個“A AND B CO. LTD”字樣的印章,是否會被認定為單據不符呢?按照常識,此處“&”應與“AND”(和)是同一意思,視為交單相符不無道理。但信用證條款如此設定,可能是因為申請人能識別“A&B CO. LTD”形狀的印章,其本意是要求發(fā)票蓋有該印章,以便幫助其識別單據的真?zhèn)巍6绻麑ⅰ癆 AND B CO. LTD”視為相符,開證申請人的本意則無法達到,即使單據有偽造的可能,申請人也無法拒付。
可見,在使用特殊符號時,應該充分注意其可能產生的歧義,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類似風險。為準確表述開證申請人的本意,信用證應避免濫用特殊字符,而應爭取使用更準確(雖然不一定簡潔)的措辭來避免歧義。例如上述案例可優(yōu)化如下:
案例1優(yōu)化1(共使用18個箱子):
PACKING: 6 CASES * 3 PALLETS, TOTAL 18 CASES
CASE SHOULD BE NON-WOODEN MATERIAL
案例1優(yōu)化2(共使用6個箱子):
PACKING: 6 CASES*IN 3 PALLETS
*CASE SHOULD BE NON-WOODEN MATERIAL
案例2優(yōu)化:
46A: INVOICE IN 3 ORIGINALSSTAMPED WITH CHOP OF A&B CO. LTD,WHILE CHOP OF A AND B CO. LTD NOT ACCEPTABLE.
而對于受益人而言,如果收到信用證后發(fā)現其中的特殊符號容易引起理解歧義,也應主動向開證行查詢,要求澄清含義。
48場交單期“Period for Presentation”欄位原有的4*35x自由格式修改成3n[/35x]的固定格式,欄位名稱同時增加了IN DAYS。其中,3n處錄入天數,在35x處錄入除裝運日期以外的其他日期類型,整個條款理解為單據須在35x的日期后3n天內提交;若35x處空缺,則以裝運日期作為起算日;若48場未填寫,系統(tǒng)則默認交單期為裝運日后21天。
這項優(yōu)化有助于簡化交單條款的錄入,但限定固定格式后,則無法滿足一些特殊交單條款的錄入需求。例如交單期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如4月1日至4月30日),或者要求在某一個日期之后(例如卸貨日后10天之后交單),甚至不予規(guī)定交單期(即信用證有效期內交單即可)。此時48場的錄入便陷入了兩難:一方面,48場不能留白,否則視為裝運日后21天交單;另一方面,由于35x空間太小,特殊交單條款幾乎不可能在35x錄入。因此,在35x錄入“PLS SEE FIELD 47A”(請見47A場),并將特殊交單條款在47場詳述,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但此時,日期欄位3n的處理就比較尷尬??紤]到SWIFT報文標準已經賦予3n特定的意思,3n欄位無倫怎樣填寫,都難以完美地契合上述特殊交單條款的要求:一旦填寫,可能會被誤解為既要在裝運日后3n天內交單,又要滿足47A補充的特殊交單條款的要求。為避免誤解,筆者的操作建議是:3n欄位錄入21或任意貼近條款意思的數字,并在47A注明“THE NUMBER OF DAY IN FIELD 48 IS NOT APPLICABLE”(48場所注天數不適用),以排除裝運日后3n天內交單的默認意思。
升級之后,49場保兌指示“Confirmation Instructions”欄位定義發(fā)生了變化,指的是對被指定保兌行的保兌指示,而不再是對收報行的保兌指示。相應地,增加了58a欄位,用于填寫被指定保兌行的名稱。
很明顯,該優(yōu)化的唯一用處就是便于非通知行成為保兌行。雖然以往實務中保兌行一般就是通知行,但此次升級可能會催生對非通知行保兌的需求。此時,通知行在收到SWIFT電開信用證后,打印信用證報文交予受益人,受益人將打印的信用證報文向保兌行出示以申請保兌(信用證修改的情況類似)。此種操作方式和由此帶來的風險須予以特別關注。
第一,由于保兌行并不直接收到加押信用證電報,其從受益人收到的紙質信用證存在偽造的風險??紤]到保兌行一旦加保,需對相符單據承擔終局性付款責任,責任大風險高,保兌行在加保前最好向開證行或通知行發(fā)送加押電文核實信用證的真實性。
第二,UCP第十條b款規(guī)定,保兌行只要保持沉默并通知受益人信用證修改,就意味著保兌行對修改部分加保。在非通知行保兌情形下,該段規(guī)定應該已不適用。那么,受益人將紙質信用證修改提示保兌行并申請保兌,保兌行保持沉默,是否意味著保兌行自然對信用證修改加保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UCP第十條b款同時規(guī)定,保兌行如果不對信用證修改加保,則應毫不延誤地告知受益人和開證行。這就需要提請保兌行注意加快處理受益人的保兌申請。一旦保兌行未做到“不延誤地告知”,使受益人“自然地”認為信用證修改已加保并向保兌行交單,保兌行就會喪失拒絕加保的權利。
第三,信用證修改不經過保兌行通知,可能會給保兌行帶來額外的風險。受益人是否必須將信用證修改通知保兌行呢?特別是在受益人拒絕修改的情況下,其并非必須通知保兌行,因為其拒絕修改相當于修改并未發(fā)生。但這樣會增加保兌行的風險。舉例來說,開證行發(fā)來減額修改報文,但受益人不予接受,這其實已是交易雙方貿易糾紛的苗頭。如果保兌行得知信用證修改情況,它起碼可以采取一些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向受益人進一步了解情況,并評估糾紛惡化和開證行惡意拒付的可能性;引導收益人盡快處理糾紛;或更為審慎地處理單據的審核和承付操作等。但如果受益人不告知保兌行信用證修改及其拒絕情況,則保兌行無從知曉,自然也就無法采取上述措施降低自身風險。鑒此,保兌行最好在與受益人的保兌協議中,要求受益人告知后續(xù)的信用證修改情況。
MT700報文此次升級還增加了“49H: Special Payment Conditions for Receiving Bank”欄目,致收報行的特殊付款條件包括融資要求或條件,且欄位內容無須向受益人披露。這項新增欄位旨在明確特殊付款/融資條件的接受對象,以便降低付款條件遺漏或指示不明的可能。然而,實際操作中要達到預想之效果有一定障礙。
一方面,49H欄位內容不向受益人披露存在技術難度。我國銀行出口信用證通知業(yè)務操作,通常是直接打印從SWIFT系統(tǒng)接收到的信用證報文,并將紙質報文轉交受益人。由于直接打印報文必然會顯示信用證的所有內容,這樣的操作過程實際上無法避免49H場信息向受益人披露。要隱藏49H場的內容,可能的方法有二:一是打印報文后手工涂改遮蓋。但這樣操作顯得非常不正規(guī),也會引起受益人的不滿和猜疑。二是銀行利用自身系統(tǒng),在刪減49H場內容后再打印報文。但并非所有的銀行都愿意投入資源升級其操作系統(tǒng),而且額外的刪減操作還會增加操作風險。
另一方面,通知行不向受益人披露49H欄位內容,也不符合UCP的要求。根據UCP第九條b款,通知行的通知責任只有兩個:一是核實信用證的表明真實性,二是向受益人準確地反映信用證的內容。這就意味著,審核信用證條款不是UCP賦予通知行的責任。但是,要求通知行不向受益人披露49H欄位信息,必然要求通知行對信用證進行初步審核以確定是否存在49H欄位信息,這相當于對通知行在UCP規(guī)定范圍之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即使通知行因未審核信用證內容而將所有信用證內容反映給受益人,導致49H欄位中開證行本不希望受益人得知的消息也向受益人進行了披露,從而引發(fā)糾紛,開證行也很難在慣例層面追究通知行的責任。
因此,建議開證行/申請人慎重使用49H場:49H場以顯示被受益人得知也無妨的信息為主。如果確有不希望受益人得知的信息(例如約定融資成本)需要在49H場顯示,開證行最好事先與通知行做好溝通,落實通知行的配合意愿。
MT707報文升級后,新增了45A、46A、47A三個可選欄位,并要求其中的修改內容,必須使用/ADD/、/DELETE/、/REPALL/三個選項作為引導修改內容的前綴,指明修改的方式。三個選項分別代表添加、刪除、和全部替換。如此優(yōu)化,一改升級前全部修改內容自由填寫在79場的雜亂情況,可以使信用證的修改內容更加清晰明了。但在實際操作中,嚴格的格式控制反而可能使一些必要的補充信息難以加入,使修改的內容不易表述清楚,導致額外的操作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REPALL/選項是替換欄位中所有內容,相當于需要重新錄入一遍45A、46A、47A場,操作和閱讀都較繁瑣,因此建議搭配使用/ADD/和/DELETE/,使得表述簡潔、重點突出。對于單獨的添加或刪除條款,單獨使用/ADD/或/DELETE/,即可清晰實現;但對于條款的修改和替換,則需要/ADD/和/DELETE/搭配使用才能表達。而這也正是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的地方,如案例3的貨物描述。
案例3
C O M M O D I T Y 1 : L A D Y'S S H O E S COMMODITY 2 : MAN’S SHOES
QUANTITY: 100 PAIRS QUANTITY: 100 PAIRS
UNIT PRICE: USD50.00/PAIR UNIT PRICE:USD30.00/PAIR
若要將女士鞋的單價由50美元修改為40美元,升級前,需在79場做如下表述:“UNIT PRICE IS AMENDED FROM USD50.00/PAIR TO USD40.00/PAIR”;而在升級后,則可以類似地用/ADD/和/DELETE/予以表達,如案例3的修改1:
案例3 修改1
/DELETE/UNIT PRICE: USD50.00/PAIR/ADD/UNIT PRICE: USD40.00/PAIR
這種看上去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真能完美地反映上述修改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在于:雖然修改語句的第一條能清晰表明刪除女士鞋的單價,但第二條語句并不能明確反映添加的單價是針對女士鞋的,因為修改也可能是針對男士鞋的,并可理解為男士鞋價格是30美元或40美元。
問題的根源在于,添加的條款未能反映添加內容所對應的位置。因此,為了清晰表述修改內容的位置,還必須將修改內容的相關信息附上,以便定位修改的內容,如案例3的修改2:
案例3修改2
/DELETE/COMMODITY 1 : LADY’S SHOES QUANTITY: 100 PAIRS
UNIT PRICE: USD50.00/PAIR
/ADD/COMMODITY 1 : LADY’S SHOES
QUANTITY: 100 PAIRS
UNIT PRICE: USD40.00/PAIR
不可否認,這樣的修改表述比升級前顯得繁瑣。但為了準確描述修改內容,往往只能有賴于操作人員多費“筆墨”和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