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戴過兩種軍帽,一種是男兵戴的解放帽,一種是女兵戴的無檐帽。在解放軍軍服史上,這兩種軍帽經(jīng)歷了數(shù)次變遷,見證了我軍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雖然最終都被取消,但它們也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戰(zhàn)爭時期
1.解放帽源于解放戰(zhàn)爭后期
“解放帽”的叫法,起源于1949年。我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戴的是紅軍八角帽;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戴的是八路軍帽。解放戰(zhàn)爭的大部分時期,許多部隊也是戴八路軍帽。戰(zhàn)略決戰(zhàn)開始之前,各大野戰(zhàn)軍的作戰(zhàn)行動相對獨立,作戰(zhàn)區(qū)域內(nèi)自然條件、經(jīng)濟條件都不大一致,因此各戰(zhàn)略區(qū)所屬部隊的軍服、軍帽式樣、顏色也不盡相同。這種不同,對于獨立作戰(zhàn)的部隊來說,并沒什么影響。但是,后來情況就不同了。
遼沈戰(zhàn)役后,淮海戰(zhàn)役和平津戰(zhàn)役相繼打響,這兩大戰(zhàn)役都是由兩支野戰(zhàn)軍配合作戰(zhàn),服裝的不同明顯帶來識別的不便。為適應這一形勢,在1948年12月召開的全軍后勤會議上,對統(tǒng)一軍服問題進行了研究。軍委后勤部楊立三部長在會議上講:“單衣統(tǒng)一不起來,冬衣要統(tǒng)一,尺碼要一樣,如果顏色一致做不到,至少帽子要統(tǒng)一,盡量草綠色?!敝醒胲娢敝飨芏鱽碓跁h總結時專門指示:“帽子一定要一樣,免得兄弟部隊在一起作戰(zhàn)時,相互發(fā)生誤會,這次東北、華北的隊伍開始共同作戰(zhàn)時,就曾發(fā)生過?!?2月23日,中央軍委首次下達“統(tǒng)一全軍軍帽式樣”的命令:“各區(qū)軍隊現(xiàn)已常在同一戰(zhàn)場作戰(zhàn),為易于識別起見,明年單軍帽必須統(tǒng)一樣式,現(xiàn)軍委已規(guī)定樣式,交各區(qū)來開后勤會議的同志帶回,望各區(qū)即照軍委規(guī)定的新式樣制造,不再自定式樣。”新的軍帽改為圓形短檐帽,材料為棉平布,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
有些資料上說,我軍從1949年初統(tǒng)一軍帽式樣,戴解放帽。其實,這并不準確。盡管當時下達了統(tǒng)一軍帽的命令,并公布了新的軍帽樣式,但由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條件,各大戰(zhàn)略區(qū)部隊并沒有立刻統(tǒng)一更換。從歷史照片上看,至少在渡江戰(zhàn)役前后,我軍不少部隊還戴著八路軍、新四軍式軍帽。
各部隊更換新式軍帽,大致在1949年夏季以后。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各部隊基本上都戴上了統(tǒng)一的軍帽。這種帽子后來被稱為“解放帽”,是先從老百姓叫起的:一是因為是解放軍戴的,二是它伴隨著各地的解放。久而久之,軍隊自己也把這種軍帽稱為解放帽。
隨著解放軍陸續(xù)解放各大中城市,解放帽和干部服、軍便服、列寧服等在民間也迅速興起,成為一種時尚,是革命和解放的象征。
2.抗聯(lián)女兵曾戴過蘇式無檐帽
戰(zhàn)爭時期,由于條件的限制,我軍服裝制式還沒有專門的女軍人服裝。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女軍人先后戴過紅軍八角帽、八路軍帽和解放帽。
不過也有一支部隊的女兵曾戴過無檐帽,那是抗日戰(zhàn)爭后期,處境艱險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蘇聯(lián)境內(nèi)整編為抗聯(lián)教導旅,納入蘇軍序列,番號為蘇聯(lián)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全部穿蘇式軍服,男軍官戴大檐帽、士兵戴船形帽,女軍人戴無檐帽。這是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無檐帽。但嚴格地講,這是我軍人員穿蘇軍軍服,而不是我軍的制式服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軍開始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為適應軍隊正規(guī)化建設的需要,1950年,全軍統(tǒng)一裝備50式軍服。
50式軍帽
1. 50式軍服大檐帽一度取代解放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軍開始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為適應軍隊正規(guī)化建設的需要,1950年,全軍統(tǒng)一裝備50式軍服。
50式軍服在很大程度上受蘇聯(lián)文化的影響,借鑒了蘇軍服裝樣式,如大檐帽、無檐帽、套頭衫、連衣裙、列寧服等。當時三軍干部和陸空軍戰(zhàn)士不論男女夏帽均為大檐帽,海軍為水兵帽。
不過50式軍服裝備沒過多久,又恢復解放帽了。原因是解放帽更適合作戰(zhàn)行動。1950年12月7日和1951年1月31日,總后勤部部長楊立三等在給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兩次關于改變軍帽樣式的請示中提到,前線部隊普遍反映戴大蓋帽行軍作戰(zhàn)中穿雨衣戴斗篷和鋼盔很不方便,而且成本也高,相當于三頂單帽,建議今后作戰(zhàn)剿匪部隊發(fā)49式單軍帽(解放帽),大蓋帽一律發(fā)后方機關、學校、警衛(wèi)部隊用。
1951年2月總參謀部確定,從當年開始,陸軍干部、戰(zhàn)士的大檐帽陸續(xù)改為解放帽,女軍人改戴無檐軟帽,大檐帽留作禮帽用。但也有女同志戴解放帽。
2.我軍第一款無檐帽——50式無檐帽
從1951年開始,陸軍女軍人陸續(xù)取消大檐帽,改戴無檐帽或解放帽。無檐帽顏色為草綠色,用料為棉平布,佩戴“八一”五角星帽徽。不久,海軍女軍人也配發(fā)無檐帽。
由于我國在各方面受蘇聯(lián)文化影響很深,50式無檐帽幾乎是仿照蘇軍服裝的。
實行軍銜制的軍帽
1. 55式軍銜服裝再度取消解放帽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同時裝備55式軍服。由于新式軍服軍官佩戴肩章,校尉官扎武裝帶,解放帽顯然就不夠協(xié)調(diào),只有大檐帽配得上。而陸空軍士兵改戴蘇式船形帽,海軍士兵仍戴水兵帽,三軍女軍人戴無檐帽。這樣,全軍再次取消解放帽。
不過,沒過幾年,本已淘汰了的解放帽又出現(xiàn)在我軍制式軍服中。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次恢復解放帽的主要原因是船形帽“不得人心”。當時軍內(nèi)外對船形帽意見很大,認為它既不節(jié)約,又不實用、美觀,更不適合民族習慣。
1958年7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關于修改服裝制式的決議》,陸、空軍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大檐帽保留,在節(jié)日和外交等場合佩戴肩章時戴用,平時也改為解放帽。軍官解放帽用料與冬服相同:元帥、將官、校官為麥爾登呢,1963年改為馬褲呢;尉官為人字紋布。
由于這次對軍服的部分調(diào)整被稱為58式軍服,許多書刊中就把我軍取消船形帽的時間說成是1958年,這是不對的。1958年7月,中央軍委雖然作出了將船形帽改為解放帽的決定,但當時考慮到大量庫存船形帽,如不使用,浪費太大。從節(jié)約的角度出發(fā),軍委曾計劃再使用兩年船形帽,推遲到1960年更換解放帽。后因戰(zhàn)士改船形帽的呼聲強烈,又決定第二年即1959年換帽。
這次正式開始戴解放帽,是從1959年換夏服起。1959年5月1日,全軍陸、空軍士兵的夏帽(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著夏服平時也戴解放帽,大檐帽與肩章、武裝帶在重要場合配套著用;海軍官兵夏帽(大檐帽)不變,但海軍岸勤官兵曾發(fā)過藏藍色解放帽;全軍女軍人仍戴無檐帽。
2.無檐帽的全盛時期——55式無檐帽
這一時期,可以說是我軍無檐帽的全盛時期,不僅全軍女軍人,無論軍官和士兵都戴無檐帽,還分為不同顏色(按軍種分),不同面料(按級別分),不同服裝系列(禮服和常服)的。55式無檐帽配55式圓形小帽徽,帽瓦上邊有一圈軍種牙線。
禮服無檐帽:發(fā)女將校官和女文工團員、體工隊員。顏色——陸軍海藍色,正紅色牙線;海軍藏藍色,白色牙線;空軍海藍色,天藍色牙線。面料——女將官為純毛華達呢,女校官和女文工團員、體工隊員為純毛嗶嘰。
夏常服無檐帽:顏色——陸軍棕綠色,正紅色牙線;海軍藏藍色,白色牙線;空軍棕綠色,天藍色牙線。面料——女將官為純毛嗶嘰(全軍只李貞少將一人,時任防空軍干部部部長),女校官為柞蠶絲織物(1963年全軍元帥、將官、校官發(fā)馬褲呢解放帽,女將校官發(fā)馬褲呢無檐帽),女尉官、女士兵為棉斜紋布(1959年后改為棉平紋布)。
取消軍銜后的軍帽
1. 65式軍服是解放帽的鼎盛時期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同時裝備65式軍服,55式軍官大檐帽、水兵帽、無檐帽都被取消,全軍單軍帽只有一種——解放帽。從這時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鼎盛”時期,因為全軍官兵不分軍種、不分級別、不分男女,統(tǒng)統(tǒng)都戴解放帽。解放帽成為65式軍服的重要標志,當時美聯(lián)社的一條消息稱這一時期中國軍隊服裝的特征是戴解放帽。其實何止是中國軍隊,這一時期整個中國服裝的特征也是戴解放帽——只是顏色不同,有藍的、黑的、灰的等等。
20世紀60、70年代,軍帽也是老百姓常見的服飾。解放帽作為解放軍的象征,具有巨大的“品牌”效應。特別是青少年,一頂綠軍帽簡直成了最愛。
2.無檐帽和三片紅的搭配——74式無檐帽
1974年5月1日,針對當時軍服式樣過于單調(diào)、呆板的狀況,我軍進行了一次軍服改革:海軍恢復大檐帽、水兵服,全軍女軍人配發(fā)裙服、無檐帽。這次部分改動的軍服被稱作“74式軍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軍容,受到全軍官兵的贊揚,并普遍受到人民群眾好評。
這次軍服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全軍女軍人摘掉了不分男女的解放帽,重新戴上顯示女性特征的無檐帽。74式無檐帽,樣式與55式無檐帽相同,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陸、空軍草綠色,海軍藏藍色;軍種牙線陸軍正紅色,海軍白色,空軍天藍色;面料與當時單衣(夏服)相同,為“三元”混紡布(俗稱“的確良”)。
裝備74式無檐帽之前,女兵和男兵一樣,戴的是有檐解放帽,基層要求嚴格,讓女兵戴軍帽時,帽檐離眉三指,且不許露劉海。戴上無檐帽后,劉海終于可以堂堂正正地露出來了,女兵們也想盡辦法鼓搗劉海,整個卷弄個彎之類的。幾乎一夜之間,人們發(fā)現(xiàn),女軍人的劉海明顯講究起來,颯爽英姿中平添幾分嫵媚。
由于當時正處于“文革”后期,思想的禁錮使人們的穿著理念仍很保守、僵化。74式軍服的無檐帽、裙服,像一股春風,蕩開了人們塵封多年的愛美之心,穿各式裙子的女性迅速增加,公安、民航、鐵路、郵政等行業(yè)服也恢復了無檐帽,樣式基本與74式無檐帽相同。
80年代后的軍帽
1. 1985年解放帽退出常服系列
1985年5月1日,全軍換裝85式服裝,干部和男戰(zhàn)士均戴大檐帽(海軍士兵仍戴水兵帽),女戰(zhàn)士戴無檐帽,全軍常服中已經(jīng)沒有解放帽,但它還沒有完全退役,而是作為陸、空軍男干部、戰(zhàn)士的作訓服帽繼續(xù)使用。
1988年,全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換裝87式軍服。87式作訓服的配發(fā),使解放帽終于從我軍制式服裝系列中消失。
2.逐漸淡出的85式與87式無檐帽
結合恢復軍銜制后,新式軍服定名為85式軍服。女軍人在平時與訓練時,均佩戴無檐帽,叫85式無檐帽,樣式、面料及顏色與74式相同,佩戴85式圓形小帽徽。
1987年8月,新式軍銜服裝正式定型并投產(chǎn),命名為“87”系列服裝。1988年10月1日,在實行新軍銜制的同時,全軍裝備87式軍服。與85式軍服一樣,女士兵仍戴無檐帽。原方案女軍人著制式襯衣時佩戴無檐帽,后實際著裝時,女軍官改為大檐帽。
在87式作訓服裝備之前,官兵作訓服與85式一樣,男軍人戴解放帽,女軍人戴無檐帽。87式無檐帽及帽徽完全與85式相同。
不久,隨著女士兵改發(fā)大檐帽和全軍官兵裝備87式夏作訓服,1990年后,無檐帽最終被取消。
3.最漂亮的無檐帽——92式文職干部無檐帽
我軍1988年實行了文職干部制度,最初文職干部不穿制式服裝。1992年5月,全軍文職干部裝備了與現(xiàn)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男文職干部戴大檐帽,女文職干部戴無檐軟帽。
文職干部無檐帽,佩戴92式文職干部中帽徽(樣式、圖案與87式大帽徽相同);面料為毛滌凡爾丁,帽里有粘合襯,帽瓦正前部有半軟質襯物,比以前的幾種無檐帽定型好,平展、挺括;帽瓦上沿有軍種牙線:陸軍正紅色,海軍白色,空軍天藍色;帽墻有絲織色帶:陸軍正紅色,海軍黑色,空軍天藍色。無疑,這是我軍最漂亮的一款無檐帽。但是好景不長,為了與現(xiàn)役軍官保持一致,1993年5月后,女文職干部改戴大檐帽,無檐帽取消。至此,我軍制式服裝中已沒有無檐帽。
軍帽情結
如果從1949年算起,到1988年正式退出現(xiàn)役,解放帽歷經(jīng)三起三落,裝備了近40年,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發(fā)放量最大的制式軍帽??梢哉f,哪一款軍帽也比不上解放帽的影響。在我軍軍服發(fā)展史上,解放帽占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解放帽為何在我軍裝備存在這么長時間?首先,解放帽最適合中國人的臉型,不管高矮胖瘦、長臉圓臉,都適合戴解放帽。而船形帽、貝雷帽則受臉型的局限,一般來說,長臉型更合適些。其次,解放帽便于制作,而且省布。一頂解放帽的用布只相當于一頂大檐帽的三分之一。第三,解放帽輕便,實用,便于攜帶。第四,解放帽與民間的便帽制式相同,適合老百姓戴??梢哉f,解放帽是所有單軍帽中軍民通用性最好的,因此也是使用率最高的。
如果說解放帽是我軍軍帽史上無可爭議的“一哥”,那無檐帽則是當之無愧的“一姐”!
客觀地講,在我軍女軍帽中,無檐帽更適合女性特點。它的正確戴法,是向后披著,淺淺地“掛”在頭的后半部。沒有帽檐的遮擋,充分釋放了女兵們的目光和秀發(fā),特別是前邊的劉海得以更好地展示。
無論是解放帽,還是無檐帽,雖然“芳華已逝”,離我們漸行漸遠,但它們代表著一個時代,曾經(jīng)是人民軍隊、甚至是紅色中國的象征,在中國幾代軍人的心中留下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