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三年來,杭州某區(qū)教育局內各種和教育無關的臨時任務多達188件。例如《關于保護耕地節(jié)約用地征文比賽的通知》、《關于開展“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的通知》……杭州各城區(qū)老師向記者報料,僅這個學期,開學才一個多月,掃黑除惡、禁毒、國防教育、人防工作、扶貧走訪、文明單位、平安城區(qū)建設……各項活動,老師不堪重負。(10月17日《錢江晚報》)
各種非教育教學任務近年頻繁光顧校園,非獨杭州,其他各地大多如此。很多社會性工作、職能部門事務工作都在向學校蔓延。為完成任務,學校不得不組織教師去落實,教師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外不得不擠出時間騰出精力應對,這些非教學任務讓教師不堪重負。比如計生工作,不僅要填寫教師、學生的表冊,要簽訂責任狀,還要開展計生宣傳教育活動;比如食品安全工作,不僅要簽訂責任狀,還要接受衛(wèi)生、食藥等多部門的交叉檢查;比如綜治工作,要接受五六個不同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檢查也得一一應對,等等。
一些職能部門之所以要將很多事務工作拓展至學校,從主觀意圖而言,可能是考慮到學校是重要單位,諸多事務工作將學校納入其中,體現(xiàn)了對教育的重視,也顯示了工作的高度重要性。殊不知這種重視,卻讓教師苦不堪言。
不管是社會工作,還是職能部門的事務工作,一旦大量常態(tài)化進入校園,勢必對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產(chǎn)生沖擊。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接受了太多的非教學任務,一定會對主業(yè)發(fā)展構成負能量。一些校長之所以戲謔自己是行政事務校長,教師感嘆自己不務正業(yè),就在于過多的非教育教學工作影響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將校長、教師從繁瑣繁重的非教育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已成為眾多校長與教師的共同心聲。
學校是教育陣地,教師天職是教書育人。學校真正要做的工作,就是教育教學。教育教學之外的工作,應該最大限度在校門口止步。令人欣喜的是,針對教師因非教育教學工作不堪重負的問題,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始當起“娘家人”,正在研究具體方案,將該合并的工作進行合并,將與學校關聯(lián)不大的工作協(xié)調退出。比如杭州市拱墅區(qū)教育局已將“瘦身”行動列入本學期的工作重點,為老師們制定的“瘦身方案”正在陸續(xù)推出。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教師“娘家人”,只有將眾多非教育教學工作擋在校門之外,老師們才會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教育教學上,教育邁上新臺階才有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