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云,張敬雷,張清華,鄧 麗,孔麗青
隨著官兵口腔保健意識的增強,近年來我軍越來越重視口腔衛(wèi)勤保障工作,部隊口腔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醫(yī)療保障水平距官兵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1]。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顯示,小散遠單位官兵口腔健康狀況不佳,對口腔健康關注存在明顯不足,且存在很多不良口腔衛(wèi)生行為[2]。小散遠單位口腔醫(yī)療資源不足,部隊駐扎地域分散,按照傳統(tǒng)的衛(wèi)勤保障模式,大多數(shù)官兵無法獲得有效的口腔衛(wèi)生醫(yī)療保障。茅建華等[3]認為醫(yī)院作為平戰(zhàn)時重要的衛(wèi)勤保障力量,要主動適應使命任務拓展要求,創(chuàng)新為部隊服務舉措。為此,我們利用流動健康教育平臺及專業(yè)輔導的方式向官兵科普口腔預防保健知識,開展了相關衛(wèi)生知識培訓,并進行了有關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近期效果評價,旨在通過實現(xiàn)官兵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提高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改善保護口腔健康的行為習慣,尋求最佳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
1.1研究對象2016 年6-12月駐閩某旅6個雷達站舉辦了流動口腔科普展廳巡展活動,400余人次參加。將巡展按照時間先后排序,隨機整群抽取其中的2個雷達站官兵124名,平均年齡(23.6±4.3)歲,均為男性、高中以上學歷,教育前官兵認知能力接近,對健康教育內容均能良好的理解。
1.2 方法
1.2.1流動口腔健康教育平臺內容與實施流動口腔健康教育平臺參考PRECEDE模式[4],從傾向、促進、強化因素3方面設計,包括口腔健康講座PPT課件、互動性愛牙知識筆記本電腦、有效刷牙指導臺、移動式宣傳展板、保護牙齒動畫宣傳片和紙質口腔健康科普材料等。每個雷達站只安排1次,教育實施時間約3 h,前60 min主要由課題組成員開展口腔健康講座,內容針對官兵口腔常見病、多發(fā)病,結合健康教育前的調查結果得分較低的方面,主要介紹口腔基本結構、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關系、口腔常見疾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xiàn)、預防和治療方法及口腔自我保健方法的正確應用。后2 h課題組3個成員分組在互動性愛牙知識電腦、刷牙指導臺、宣傳展板旁對官兵進行現(xiàn)場講解指導答疑,發(fā)放部分保健用品,在洗漱間張貼正確刷牙流程示意圖,在餐桌擺放牙線。每場展覽現(xiàn)場均有基層干部、軍醫(yī)或衛(wèi)生員的參與,課后單位領導督導、同事互相指導提醒。
1.2.2調查內容和方法①調查內容:調查問卷為課題組結合范偉等[5]的基層部隊戰(zhàn)士口腔保健相關知識調查表自行設計,相關知識分解為知識、態(tài)度、行為3個部分共20題,均為選擇題。②調查方法:課題組實施口腔健康教育前和教育后,進行現(xiàn)場筆試閉卷測驗。時間間隔為6個月。在雷達站干部的配合下組織官兵集體填寫,填寫時不許相互討論;問卷填寫完畢后,統(tǒng)一回收。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官兵口腔健康認知調查結果通過口腔健康教育后雷達站官兵在7個口腔健康認知方面的正確率均較教育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雷達站官兵口腔健康認知調查結果比較[n(%)]
口腔健康認知教育前教育后齲齒病因與菌斑概念20(16.1)86(69.4)*智齒冠周炎概念42(33.9)98(79.0)*牙齦出血病因33(26.6)65(52.4)*不良習慣損傷牙28(22.6)94(75.8)*含氟牙膏有益牙齒45(36.3)92(74.2)*正確刷牙方法32(25.8)110(88.7)*吸煙損害口腔健康45(36.3)99(79.8)*與教育前比較,*P<0.05
2.2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官兵口腔健康信念調查結果通過口腔健康教育后雷達站官兵在6個口腔健康信念方面的正確率均較教育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雷達站官兵口腔健康信念調查結果比較[n(%)]
口腔健康信念教育前教育后牙病不是病是錯誤觀點110(88.7)124(100.0)*預防牙病首先要靠自己54(43.5)98(79.0)*口腔健康對生活很重要58(46.8)102(82.3)*定期口腔檢查非常必要20(16.1)83(66.9)*牙齒好壞不是天生的26(21.0)91(73.4)*人老掉牙不是自然規(guī)律34(27.4)105(84.7)*與教育前比較,*P<0.05
2.3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官兵口腔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通過口腔健康教育后雷達站官兵在7個口腔健康行為方面的正確率均較教育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雷達站官兵口腔健康行為調查結果比較[n(%)]
口腔健康行為教育前教育后每日刷牙≥2 次80(64.5)112(90.3)*使用牙線12(9.7)32(25.8)*使用含氟牙膏30(24.2)64(51.6)*不用牙咬異物80(64.5)120(96.8)*定期潔牙15(12.1)32(25.8)*定期口腔檢查24(19.4)40(32.3)*唇舌齒訓練傷防護10(8.0)36(29.0)*與教育前比較,*P<0.05
口腔健康教育是指采取教育的手段促使眾受者主動獲得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如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或教育活動調動受者的積極性,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6]。本研究采用流動口腔健康教育平臺,根據官兵口腔常見疾病和前期調研影響官兵口腔保健行為的因素,編制健康教育內容和現(xiàn)場指導工具,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官兵樹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采取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后,知識、態(tài)度、行為得分情況均較教育前明顯提高,達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小散遠各單位人員數(shù)量少、組成相對類似,流動宣教平臺針對性強、利用率高,可作為小散遠單位口腔衛(wèi)勤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PRECEDE健康教育中在教育診斷和評價中應用傾向因素、促成因素、強化因素。傾向因素是促進或阻止人們行為所產生的動機,促進與強化因素對整個健康教育成效影響相當關鍵[4]。部隊官兵均為高中以上學歷,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行為可塑性較大;集中居住與生活,便于組織和管理,執(zhí)行力較強。我們針對這一特點采取單位領導配合督導、戰(zhàn)友之間相互提示監(jiān)督等方式,促進與強化官兵口腔健康行為。在洗漱間張貼正確刷牙流程示意圖,使大部分官兵在洗漱時直觀接受正確刷牙方式,使官兵正確的刷牙知識從25.8%提高到88.7%;在示教牙線的使用后在官兵的餐桌上放置的牙線,使官兵使用牙線的行為從9.7%提高到25.8%,雖然有顯著改變,但大部分官兵仍認為無食物嵌塞是不需要使用牙線的,這方面教育內容是本研究健康宣教的不足之處,需在下一步教育中進一步改進。至于定期潔牙與健康檢查得分的前后差別相對不大,主要是因為官兵所處的環(huán)境與醫(yī)療條件的限制,短時間內無法實現(xiàn)。
楊再永等[7]報道我軍口腔健康教育部分宣傳內容可操作性不強,官兵保健知識了解較少,必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位與官兵自身的特點不斷更新。當前社會上健康宣教的方式走向新媒體、自媒體時代,各種微信微博APP等現(xiàn)代科技信息手段在社會上廣泛流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8]。但小散遠單位由于多處于高山海島邊遠地區(qū),加上部隊保密紀律的限制,智能手機與互聯(lián)網禁止在營區(qū)內使用,戰(zhàn)士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傳播途徑仍以傳統(tǒng)方式為主。王鵬等[9]報道利用體驗和參與的形式對公眾進行口腔科普宣傳更易接受。流動口腔健康宣教平臺在傳統(tǒng)紙質媒體的基礎上融入了數(shù)字化形式的宣教內容,不單純以講課的形式向官兵灌輸教育內容,更多采取現(xiàn)場演示、視頻反復播放和互動的方式,利用體驗和參與的形式對官兵進行口腔科普宣傳,使官兵在寓教于樂中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樹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采取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