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馳
摘 要:在歷史視域下研究檔案鑒定演變歷程的基礎上,本文發(fā)現權力因素一直在檔案鑒定理論和實踐中占主導地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驗證權力操控檔案鑒定的合法性,盡管權力因素占主導地位,但是逐漸消退的權力色彩推動著檔案鑒定的發(fā)展,本文最后以分權的疏導方式對檔案鑒定新形式展開討論。
關鍵詞:檔案鑒定;權力;合法性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rchival appraisal,the paper found that the power factor has been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rchival Appraisal, analyzing the reasons behind it to verify the legitimacy of the power to manipulate archival appraisal, although the power factor dominates, however, the gradual fading of power colo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Appraisal, in the e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w form of archival appraisal by the way of decentralization.
Keywords: Archival Appraisal; power; Legitimacy
隨著檔案社會化進程的深入,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模式的弊端也不斷顯現。雖然一直提倡檔案管理需逐漸由國家模式向社會模式轉型,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設想,在具體實踐中還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變的是檔案鑒定模式,不變的是維護檔案構成的國家敘述體系維護對象。檔案鑒定模式的演變萬變不離其宗,可以歸納為鑒定中主導統(tǒng)治者權力,兼顧公民權利,保障民族文化傳承。在檔案鑒定演變歷程中,權力在恒定的影響因素中的權重最大。本文將在論述權利在檔案鑒定合法性的基礎上,探討分權的疏導方式在檔案鑒定中的應用前景。
1 權力在檔案鑒定中占主導地位
現代檔案鑒定理論發(fā)端于20世紀初歐美國家,我國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文書檔案改革運動的背景下,借鑒國外鑒定理論認識鑒定的重要性和發(fā)展我國的鑒定理論,形成鑒定理論與實踐的百花齊放。
1.1 鑒定理論導航?!案啐g案卷應當受到尊重”是德國檔案學者邁斯奈爾于19世紀初提出的著名論斷,一改過去各國銷毀古老文件、保留近期文件的習慣做法,首次將來源標準引入檔案鑒定,針對來源于國家、非國家及私人等類別的檔案做出不同標準的保存;鑒定標準中“關于國家不動產權利的案卷……是永遠都要保存的”“關于私人權利或非國家級公共權利的案卷,一般只保留有重大意義的部分……”等無疑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基礎上兼顧公民權利。即使將來源觀引入鑒定,來源于統(tǒng)治者和國家權力的檔案也得到更多的重視。
行政官員決定論是英國檔案學者希拉里·詹金遜于1922年提出的檔案鑒定理論,其核心觀點是檔案人員不宜參與文件的鑒定和銷毀,鑒定應由行政官員自行決定。文件的原始證據性由行政官員來保證,這是國家管理模式的集中體現。鑒定的結果符合國家的行政官員價值認同。
職能鑒定論是20世紀20-30年代卡林斯基按照文件形成機關在政府機構體系中的重要性來確定檔案文件的價值和保管期限的檔案鑒定理論,主張“形成機關地位越高、職能越重要,檔案文件的價值相應就越大”的觀點,具有鮮明的等級制思想,掌權大小成為其形成文件重要性的判斷依據,職位越高,權力越大,那么該文件形成者產生的檔案就越發(fā)重要。因而權力通過檔案鑒定理論主導檔案鑒定實踐。
1.2 鑒定實踐貫徹。檔案工作者是檔案鑒定活動的實施主體,代表統(tǒng)治者和國家行使權力。檔案所有權分散給各級各類檔案機構,其占有權、使用權等由身為檔案鑒定者的檔案工作者代為行使,因而檔案工作者具有直接塑造國家敘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權力,通過國家及各級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等雕刻檔案資源體系,權力通過橫向和縱向分散到基層,滲透到檔案鑒定活動的細枝末節(jié)。
檔案工作制度是指引和規(guī)范檔案鑒定的、明文規(guī)定的、檔案工作者以及其他整理檔案的人員必須參照的強制性規(guī)定。“檔案制度作為國家權力的傳導工具承擔了直接塑造檔案的功能?!盵1]在檔案的鑒定制度、開放制度等規(guī)則中印證著檔案鑒定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操控檔案鑒定的內容和方式,把控進入國家敘述體系的大門,編織社會如何記憶。
2 權力操控檔案鑒定的合法性
“權力影響著檔案的形成過程,而影響檔案形成過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檔案鑒定。”[2]權力因素在檔案鑒定模式的演變歷程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并維護檔案鑒定的合法性。古姆·奧圖爾指出:“形成一份文件的行為并不總是善意和有益的,它常常涉及到權力?!睓嗔Σ粌H構建檔案,檔案還能通過敘事能力維護和建構權力。
2.1 合法性。合法性,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政治思想里,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所關注的義務和服從等概念相關。盧梭最早從理論上提出合法性的概念,認為公意是合法性的基礎;韋伯系統(tǒng)地論述了合法性理論,他認為權威有傳統(tǒng)、超凡魅力、法理三種類型;當代德國學者哈貝馬斯認為,合法性是一種政治秩序被認可的價值。關于合法性的研究,中國學者大多引用西方的觀點,主要是韋伯的合法性理論。(如圖1)韋伯認為合法性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對于處于命令——服從關系中的服從者來說,是一個對權力的認同的問題;二是對命令者來說,則是一個權力的正當性問題。權力的正當性對權力的認同的總和就構成了權力的合法性。根據韋伯的看法,任何形式的權力,只有當它被人們認為是具有著“正當”理由的時候,才為人們所服從。所謂正當性,是指對某種合法秩序的信念,以及行動受這種信念支配的可能性。
權力合法性主要指社會組織成員對權力行為的自愿接受性?!昂戏ㄐ允侵刚螜嗔υ趯ι鐣M行政治統(tǒng)治或政治管理時何以得到社會和民眾認可的問題?!盵3]“權力自起源那一刻就存在被承認即合法性問題?!盵4]命令服從者對命令者權力的認同需要信仰維持,社會公眾對檔案鑒定由統(tǒng)治者、國家等掌權者主導這一事實認同,并在這種秩序下產生、管理、利用檔案以及維護這種秩序的運轉,就是權力在檔案鑒定中的合法性。
2.2 權力操控檔案鑒定的合法性驗證
2.2.1 權力建構檔案。權力,是指普遍存在于社會管理組織中的管理要素,上至國家政權,中至各種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下至家庭結構,權力無處不在。韋伯將權力定義為“將某人之意志強加于別人行為之上的可能性”。
國有檔案的建構受國家權力的操控,其所有權歸屬國家,國家將其所有權分給各級各類國家綜合檔案館以達到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效果。它既是國家權力行使的結果,也是國家權力的存在的證明與敘述。國家各級各類機關行使職能過程中形成的文書檔案、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形成的城建檔案等,這是“權力對檔案實體的塑造”[5];同時,檔案記載的內容印證了權力的存在和運行過程。
私有檔案的所有權歸私人所有,無處不在的權力滲透到細枝末節(jié)的下層,便會發(fā)現在社會各層次、社群中產生的私有檔案也是權力運轉的結果。根據《檔案法》第三章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對于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采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辈糠炙接袡n案還是受國家權力(通過法律規(guī)范途徑)操控;對于其余部分的私有檔案所有人,如部分企業(yè)形成的檔案是企業(yè)運營的結果,為服務企業(yè)掌權者做出決策選擇保留的企業(yè)檔案就是微權力滲透在檔案鑒定中的具體表現。
2.2.2 鑒定后形成的檔案敘述體系是維護權力的工具。沒有被記載的權力是不被承認的,生成檔案才意味著權力的產生和確認?!白鳛閲覕⑹鱿到y(tǒng)基本組成部分的檔案必然要從檔案的價值取向、檔案的內容、歸檔范圍、檔案的組織形式等方面反映其對維護國家權力的工具性作用?!盵6]現存的檔案信息資源體系大多是由國家機關在行使職能過程中形成的文書檔案構成,記載的是國家權力的運轉,檔案資源在濃厚的權力色彩渲染下構建的“社會記憶”使得官方記憶和主流文化合法化。權力在檔案實體和檔案觀念中具有鞏固、不可撼動的地位。社會習以為常地追捧這種“客觀公正”的歷史記錄,順應權力操控的方向——權力因素告訴你什么可以知道。檔案鑒定這一行為具有維護權力的儀式感。檔案的存毀和開放都是按照權力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向社會傳達主流思想、鞏固其權威的地位。檔案鑒定是貫徹權力的重要途徑,鑒定后形成的檔案資源鞏固了權力的地位。
2.2.3 檔案鑒定制度及成果固化權力合法性信仰。在韋伯那里,合法性信仰有兩個關鍵詞:法律性和有效性,這是合法性信仰的來源,或者說具備這兩個要素的政權才值得信仰。在法律性方面,權力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強制性控制住檔案鑒定的內容、流程和方法,檔案工作者在鑒定實踐中貫徹這一權力合法性,保證了權力通過法律途徑順利操控檔案鑒定;“有效性是指政治權力的實際作為,是指政治權力對社會進行政治管理或政治統(tǒng)計的實際業(yè)績。在英文中,有效性是由兩個詞來表達,即effectiveness或performance?!盵7]因而有效性與權力合法性呈正相關,檔案鑒定機制實施起來的效果越好,操控檔案鑒定的權力合法性就越好。在檔案鑒定的制度約束下,檔案鑒定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根據技術鑒定方式對不同載體檔案進行鑒定;根據文件生命周期分為歸檔鑒定、進館鑒定、銷毀鑒定;按照文件形成部門職能的不同設定不同的保管期限。一系列的安排合情合理使人信服,在這種機制下運行的檔案鑒定獲得社會的共同信仰,保障權力操控檔案鑒定的合法性。
3 權力疏導:檔案鑒定新發(fā)展
從檔案鑒定發(fā)展歷程來看,不難發(fā)現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的權力因素在逐漸消退,民主思潮逐漸崛起,憑借網絡通信技術的保駕護航,將民主政治、公民信息權等因素納入檔案鑒定與檔案信息共享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而對統(tǒng)治檔案鑒定的權力進行疏導的辦法就是分權。根據“權力合法性問題來自占有”[8]的觀點,那么解決權力合法性問題就必須回到源頭,方法主要有兩種,“即不承認占有的存在或承認占有事實的存在并降低占有差距”。[9]
3.1 權力合法性信仰撼動。斯托克認為“權力要合法,……必須有三個條件:符合既定的規(guī)則;規(guī)則本身經受得起以共有的信仰為參照而進行的檢驗;以及下屬——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對特定的權力關系明白表示同意”。[10]在權力的操控下,檔案鑒定的規(guī)則是否為社會共同接受,其檢驗的標準應該是鑒定成果是否符合大眾的期望。“權力合法性的實質要件,就在于權力制度最大限度地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以保障人權?!盵11]要撼動現有的權力合法性信仰,首先就是對檔案鑒定的現存機制產生質疑或否定。民主政治的呼聲高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信息權的實現,檔案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不僅輔助領導制定決策,還與民生息息相關。能否便利、公平地享有檔案信息資源似乎沒有引起重視,人們習以為常地認為檔案普遍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機密性,檔案館的門可羅雀與圖書館的絡繹不絕形成鮮明對比的原因在于社會對檔案中蘊含濃烈的權力色彩認識不清。重視和公平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質疑現存檔案鑒定機制是撼動權力操控檔案鑒定合法性信仰的重要途徑。
3.2 檔案鑒定主體重組。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社會公民與權力抗衡的途徑增加,官方記憶和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草根文化的渲染和撼動,大眾通過社交媒體發(fā)聲,還可以充當自媒體向外界發(fā)布消息。社交媒體賦予大眾參與鑒定過程的多種渠道,這種“參與模式”有效地加強公民對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削弱權力在檔案鑒定影響因素中的權重,對鑒定主體權力進行分權。在具體的鑒定工作中鑒定主體由專家組、檔案工作者和民眾代表三管齊下。專家組扮演規(guī)則制定和成果檢驗的角色;檔案工作者扮演實際操作者,按照鑒定程序、鑒定依據對檔案的存毀、密級、保管期限和開放等作出決策;民眾代表則負責向專家組反饋意見和傳達民聲,以完善鑒定規(guī)則,同時對檔案工作者的鑒定工作進行監(jiān)督。關于民眾代表的選擇,可以考慮選擇不同職業(yè)、各層級的公民以確保檔案價值多元化;關于民眾代表的參與,可以通過檔案網站、實地考察或是公民利用的反饋情況監(jiān)督檔案鑒定工作。
3.3 檔案鑒定評價體系創(chuàng)新。依照評價體系的檔案鑒定要想獲得新活力,有必要考慮重新設定檔案評價指標,一改遵循《檔案法》由有關國家機關獨立制定的評價體系,將涉及到檔案的各方主體納入體系制定中來,邀請一些專家或有經驗的管理人員,考慮民主政治、知情權等因素,盡可能齊全地設定評價指標因素,然后反饋給各個參與人員,多輪反饋后得到較為一致的意見,以減少檔案價值鑒定的片面性,將這些鑒定因素按照權重大小進行排列,使鑒定依據更具可操作性。使檔案鑒定主體有“法”可依。集思廣益的匿名調查法有利于獲得全面客觀的評價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權力的專制。
檔案鑒定在權力的操控下井然有序地運行,獲得社會認同,加之長期以來檔案的神秘氣息與統(tǒng)治者專治的神秘色彩,使得社會對權力調控檔案鑒定具有合法性,而權力合法性的產生必然伴隨著合法性問題,隨著權力在獨控檔案鑒定方面的弱化,民主政治、社會需求、公民知情權等因素的產生,為了維持權力合法性信仰,維護權力合法性,就必須減少資源占有的差異度,所以檔案鑒定的權力需要進行疏導,分權是維護權力合法性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6]陸陽.權力的檔案與檔案的權力[J]. 檔案學通訊,2008(05):19-22.
[2][5]陸陽.論權力對檔案的建構[J].浙江檔案,2009(12):26-28.
[3][7]馬寶成.有效性與傳統(tǒng)政治權力的合法性[J].理論探索,2002(05):58-60.
[4][8][9]葉國文.權力合法性:一種權力起源模式的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3(05):15-17.
[10](英)格里·斯托克.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M].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38.
[11]王建華.論國家權力的合法性[J].理論與改革,2005(03):117-119.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來稿日期: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