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易
“佛系青年”是網(wǎng)絡流行詞,本義是指那些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但是在喧囂浮躁的當下卻變了味,變成了得過且過,自甘墮落。更可怕的是,這變質(zhì)的“佛系”竟然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追捧,他們在朝氣滿滿的十幾歲年齡卻選擇了不思進取、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在最該奮斗的年華選擇了安逸和逃避,我是不贊同的。
這樣的“佛系青年”更多表現(xiàn)的是一種消極的社會情緒,表面上是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一切隨緣,實則是為自己的懶惰尋找借口,為個人的不思進取尋找托詞。這些“佛系青年”的生活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著實將“佛系”概念曲解演繹了,它只是放棄奮斗后的自我安慰罷了。這種風氣的蔓延,阻礙了社會進步,尤其對于青年人這一特殊群體,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故不應效仿。
事實上,“佛系”本身并不是一種完全消極的心態(tài),它所提倡的是積極作為后對待結(jié)果的一種坦然態(tài)度。常言道“盡人事,聽天命”,指的就是努力過后的坦然之心,是陳繼儒先生“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豁達心態(tài)和范仲淹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
誠然,有人認為“佛系青年”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因為沒人會急功近利,因此去擾亂秩序。但殊不知,那種看似安逸的背后是人類文明的倒退。青年人不去追求進步,而是安于現(xiàn)狀,止步不前,淹沒于人潮之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人類不斷涌現(xiàn)的進步與文明,都不是這樣的“佛系”能夠達到的。假如當初高考失利的馬云,摒棄理想,放棄追求,選擇“佛系青年”的生活態(tài)度,整日渾渾噩噩,順其自然,如今怎么會有躋身世界企業(yè)500強之列的阿里巴巴?倘若雙耳失聰?shù)呢惗喾?,放棄與命運的抗爭,選擇在孤寂的生活中沉默和隱退,如當今的“佛系青年”一樣無欲無求,又怎么會創(chuàng)造出《第九交響曲》那樣空前絕后、蕩氣回腸的不朽樂章?對于我們這些正在路上奮斗的青年人來說,不畏艱難地向前沖,才是唯一的正確的選擇,而不是像所謂“佛系青年”那樣自甘頹廢,自愿消沉。
“我們是五月的花朵,用青春擁抱時代……”這是五四時期每個青年人都會唱頌的青春之歌,它代表的是一種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的積極態(tài)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主人公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當代青年人義不容辭;拒絕平庸追求卓越,當代青年人責無旁貸!
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我們年輕人:“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鼻嗄暧袚?,國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現(xiàn)在的我們,就應該儲存知識,蓄積能量,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建設(shè)和保衛(wèi)祖國的中堅力量,共筑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紅日出東方,少年當自強。讓我們有一個奮斗的青春、燦爛的青春、無悔的青春,切不可放任自己做所謂的“佛系青年”。
這樣的“佛系青年”不應該流行!??!
(指導教師:孔凡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