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
【案例】
新學期開學了,本班又從外地轉(zhuǎn)進了一位新同學,他叫小升,平時沉默寡言,鮮見他與同學一起玩,顯得與眾不同。上課時他坐得很端正,兩只小手放在桌子上一動也不動,兩只眼睛盯著老師,看上去很認真的樣子,可當我提出問題時,他從不舉手發(fā)言,有時我請他回答問題時,他站起來一句話也沒有。課后的作業(yè)質(zhì)量不高,學習成績也很差。找他談話,任你怎樣講道理,他都面無表情,也不說話,只是用點頭或搖頭來回答你。我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不了解他,又怎么來教育他呢?于是我決定找他父母了解情況。從他母親的口中,我知道了他父母兩年前就來我們這里務工,小升一直在老家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今年剛把他帶過來,可平時工作也比較忙,很少跟孩子交流。所以小升在家也不怎么說話,漸漸就養(yǎng)成了這種內(nèi)向的性格,而且有點達到了“自我封閉”的程度。再加上他原來的學習基礎比較差,與現(xiàn)在的同學相比,感到了強烈的自卑。他之所以不愛說話,不愛動,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他不敢與同學說笑玩樂,怕他們嘲笑他說得不好,玩得不好;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是怕老師怪他回答得不對……他深信自己處處不如人,什么都不會,這種思想把他重重包圍,久而變成了一座牢籠,將他與外界隔開、封閉。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一點值得注意,小升特別喜歡跳繩,而且跳得還不錯。我欣喜,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長處、他的閃光點。我應該設法使這一點變得更加明亮,燃燒起來,樹立起他的信心。
首先,我借助學校的體育節(jié)這一時機,組織全班學生舉行了一次跳繩比賽,結(jié)果意料之中,小升得到了第一名。其他學生都向他表示祝賀:“小升,你真了不起!”“小升,你可真厲害呀!”“你能教我跳繩嗎?……”他看來很激動。我也及時地向他表示祝賀。第二天的課間,我竟然發(fā)現(xiàn)小升正和幾個同學在一起跳繩。從他的臉上,我看到了燦爛的笑容。我知道,那是自信的笑。放學后,我悄悄地把叫小升叫到身邊,拉著他的手說:“小升,你跳得真不錯,老師相信你上課的表現(xiàn)也能和跳繩一樣好,對嗎?……”果然,上課時,在我目光與微笑的鼓勵下,他第一次舉手發(fā)言了,雖然回答得不是很完整,但我還是立即表揚了他。以后,他舉手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就這樣,憑借一次跳繩,我接近了他,用鼓勵消除了他對我的恐懼,讓他相信自己能行,初步樹立起他的自信心。不僅這樣,我還注意在各方面鼓勵他:第一次作業(yè)全對,我批了優(yōu)加星,在全班傳閱、表揚;下課了,鼓勵他與同學比跳遠、一起下棋……漸漸地,他變得開朗活潑了,也愿意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了。
接著,我就讓班中一位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小琪同學和小升結(jié)成了“紅領巾互幫小組”,安排他倆坐在一起,告訴小升平時遇到難題就去請教小琪,并讓小琪監(jiān)督他做作業(yè)。另一方面,我又及時地聯(lián)系了小升的父母,讓他們在家多給予小升生活上的關心和學習上的幫助。這樣雙管齊下,漸漸地,小升的成績也隨之上升。當然,小升也有松懈的時候,但我總能及時地鼓勵他,讓他快速地回到學習上?,F(xiàn)在從他的臉上已找不到自卑的恐慌,見到的是自信的微笑。
【反思】
中國有句老話:“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惫膭钍且环N催化劑,它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人的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強大內(nèi)動力。人都是需要激勵的,尤其是小學生,恰到好處的“鼓勵”所能起到的效果有時是無法想像的。一句由衷的贊譽,或是夸獎,可能使他們終生受益。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后進生成績差,并不都是不愛學習,有的可能是不敢學或基礎差的原因。對于這一類學生,我們可以這樣做:
1.捕捉亮點,培養(yǎng)自信
皮格馬力翁效應是教育史上頗令人驚奇的效應之一。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為什么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呢?從心理學上分析,教師對學生寄予誠摯的期待時,就會用贊賞的積極的情緒因素對待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給予肯定與鼓勵,這種積極情緒會很快感染學生,學生就會產(chǎn)生對教師更深的信賴,并積極努力。在后進生的教育轉(zhuǎn)化中,我們要特別重視他們好的方面和“閃光點”等積極因素。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表揚與鼓勵相結(jié)合的原則,但由于“光環(huán)效應”的作用,后進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閃光點”常被大量的消極因素所掩蓋,往往比較微弱,有時一閃即逝,關鍵在于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挖掘。班主任要時時細心觀察,如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在思想品德、關心集體、熱愛勞動等高尚之處;文體活動、書法、繪畫等一技之長。還要隨機創(chuàng)造機會,讓后進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他們在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形成。
2.主動出擊,幫扶前進
后進生由于他們?nèi)狈W習的興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難他們不會主動去請教。教師要主動關心他們,主動幫助他們,并且要發(fā)動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建立學生“一幫一”學習小組。各班在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之間建立“一幫一”輔助網(wǎng)絡,讓后進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接對同學,讓優(yōu)等生輔導后進生釋疑解難,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注意設計幫扶后進生的環(huán)節(jié),促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中。
借助學生家庭的力量及時地給學生提供輔導和矯正。有的學生家長有文化,我就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跟他們商量輔導的方法,對孩子在家學習時給予必要的幫助,這樣對后進生來說也是有效的。
3.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也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堅冰”呢?后進生由于基礎比較薄弱,轉(zhuǎn)變起來難度大、周期長。所以要把一個后進生轉(zhuǎn)化為優(yōu)等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加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轉(zhuǎn)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tài)復萌、重蹈覆轍、出現(xiàn)反復,是一種正?,F(xiàn)象。教師要有心理準備,有預見性,要有足夠的恒心,不著急、不煩躁,教師應注意反復教育鼓勵,不斷磨練后進生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耐心細致地工作,對待差生,教師應有“水滴石穿”的精神,直到好轉(zhuǎn)為止。
璞玉需雕琢,鐵杵可磨針。轉(zhuǎn)化后進生不僅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感情,還要求教師講究方法和藝術。我們要堅信,只要教育、教學得法,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可救藥的。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善于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責任編輯:施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