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應當注意教法。個人所想到的有下列幾點:
1.要以兒童心理作根據。我們的學習,不外用耳、用目、用手三種。用哪一種最好呢?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用耳不及用目。今天諸君聽我演講,如沒有同時將各種教具帶來給諸君看,諸君仍是不十分清楚,這是用耳聽不及用眼去看的證據。兒童看見一件新的東西,一定要用手去摸,或是親手去做,如此得到的經驗,能夠格外的長久保持。所以用眼看要比用耳聽好,用手做比用眼看更好。故我們的教學,要多用手做,多用眼看,而少用耳聽,這是一點。
2.要用整個的大單元的教學?,F在的小學往往把兒童學習的功課分得很細,什么音樂、寫字、工藝、形藝、讀法、作文、史地、自然、算術、體育等等。而各科間又不謀聯絡。請問兒童的生活里,他分什么社會、自然、音樂、工藝呢?他不是一個整個的生活,能求解決整個生活里的問題么?所以我們應當用整個的教學法去進行教學,力謀各科間的聯絡,舉行大單元的中心設計。比如用俄國的《拔蘿卜》故事作教材(故事從略)。①可以發(fā)給兒童作讀法用;②可以讓兒童練習講故事;③可以研究白蘿卜、小老鼠、小花貓,作為自然教材;④可以畫故事里的內容,作為形藝;⑤可以剪貼作工藝;⑥可以編小老太婆、小姑娘、小花貓、拔蘿卜唱的歌給兒童唱。如此不比現在四分五裂的大學式的教學法要好得多嗎?我們不要用大學式的教法去教兒童才好。
3.要多利用游戲比賽。兒童最歡喜的是比賽和游戲,在教學上我們應該利用,或者人與人比賽,或者個人前后比較,如此兒童的學習興趣可以格外增加。不過施行時要注意比賽的結果,要鼓勵他們的興趣,否則兒童的興趣也要減少的。
4.練習。要使兒童熟練功課,要顧到練習的原則,如寫字課時,往往看見教師只顧自己看書,好像兒童寫字與教師毫無關系。教師對兒童寫字的姿勢,執(zhí)筆的手勢,寫字的筆順、間架、用墨的深淡等不加指導,兒童從何而改進呢?如此盡管怎樣多練習,而收效仍是很小,所以練習一定要有指示和輔導,教師要在桌間巡視,進行個別的指導,這是教師應負的責任。
(節(jié)選自《陳鶴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