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娟 林彬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慢性化膿性炎癥, 該病往往病程長, 易反復發(fā)作, 從而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1]。手術治療是根治慢性鼻竇炎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在慢性鼻竇炎術后康復期是一個漫長過程, 患者術后必須定期復查、門診內鏡下檢查清理術腔及長時間鼻腔用藥, 如果患者依從性不高、不配合術后康復治療, 常導致手術療效不佳、病變復發(fā)[2]。需要在慢性鼻竇炎術后給予患者有效的延續(xù)性護理, 以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3]。為了解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鼻竇炎術后患者康復的應用效果, 選取本院收治的行慢性鼻竇炎手術6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行慢性鼻竇炎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男24例, 女6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48.2±8.6)歲。對照組男25例, 女 5例;年齡45~70歲, 平均年齡(48.6±9.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①建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在科室主任的領導下, 由護士長擔任組長, 科室醫(yī)護人員作為成員, 定期開展相關護理服務培訓和工作會議;②制定護理方案: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 收集齊全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情資料, 并據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延續(xù)性護理方案;③建立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微信公眾號: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建立醫(yī)院官方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微信公眾號, 指導患者關注公眾號, 定時通過公眾號給患者推送有關慢性鼻竇炎的防治措施、術后康復注意事項及健康知識;④建立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微信群:建群后邀請患者加入群組,每周定時在群內開展在線健康講座, 給患者播放健康指導視頻、圖片、文字等, 其他時候也與患者保持密切聯系, 在線回答患者的問題, 叮囑患者定期復查及按時用藥, 并以語音聊天的方式給患者做心理指導和康復指導。對照組患者在術后采用常規(guī)方法實施延續(xù)性護理:術后給患者做好健康指導,之后每月電話隨訪患者1次, 平時待患者主動致電咨詢時再給予相應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Lund-Kennedy評分及護理滿意度。VAS評分標準:疼痛標準為0~10分, 0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痛。Lund-Mackay評分標準:總分24分, 得分越低越好。Lund-Mackay評分標準:總分20分, 得分越低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判定,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評分比較 干預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Lund-Kenned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 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 aP<0.05,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VAS評分 Lund-Mackay評分 Lund-Kennedy評分觀察組 30 干預前 7.51±0.58 8.43±1.69 9.62±3.31干預后 3.22±0.15ab 4.15±1.21ab 4.11±4.58ab對照組 30 干預前 7.98±0.21 8.26±3.78 9.21±3.47干預后 5.15±0.76b 6.46±1.08b 6.87±4.41b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3例(76.7%)、一般滿意6例(20.0%)、不滿意1例(3.3%), 護理滿意度為96.7%;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9例(30.0%)、一般滿意14例(46.7%)、不滿意7例(23.3%), 護理滿意度為76.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慢性鼻竇炎術后康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并且大部分患者術后都是在家中度過的, 而無法接受醫(yī)護人員的24 h監(jiān)控和陪同, 所以必須要通過有效的延續(xù)性護理來提高患者的家庭自我護理能力和意識, 促使其在家主動遵循醫(yī)囑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4-6]。
傳統的延續(xù)性護理方法僅僅是以電話、短信等方式定時對患者進行隨訪, 其他時候皆是由患者主動聯系醫(yī)護人員進行咨詢, 缺乏護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7,8]。而近年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智能手機與網絡的日漸普及, 微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及, 現在幾乎人人都用微信, 所以醫(yī)護人員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便利和優(yōu)勢來為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服務, 從而改善傳統延續(xù)性護理方式的缺陷,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無論是微信公眾號還是微信群, 都是很好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的渠道, 它們增進了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提高了護理服務的及時性, 所以取得的護理效果也更佳[9,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Lund-Kenned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Lund-Kennedy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慢性鼻竇炎術后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 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