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qū)實驗學校 陸麗芳
數(shù)學知識抽象難懂,很多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很困難。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fā),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更好地思考學習。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滲透生活元素,有效開發(fā)利用生活素材,促使學生有效體驗,實現(xiàn)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
生活中蘊藏著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而且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相輔相成。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一點,在數(shù)學課堂中營造出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效創(chuàng)設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激活學生的應用意識,促進學生有效體驗。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對長方形周長的知識有所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周長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探究,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生活情境:李叔叔準備用籬笆圈出一個長方形的場地來飼養(yǎng)一些小雞,這一長方形雞場長為8米,寬為5米,你們來幫李叔叔設計一下,怎樣設計最節(jié)省籬笆?學生們的注意力被這一實際問題吸引,并都想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一實際問題。學生很快進入到思考探究中,并在思考的過程中想到:如果想要更節(jié)省籬笆,李叔叔可以選擇一面靠墻,讓這面墻作為長方形的一條邊,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籬笆。隨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想給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當這面墻作為長方形的長邊,一種是這面墻作為長方形的短邊,并分別求出這兩種方案的周長,然后比較更合算的一種。
案例中,教師結合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并很好地激活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了學生積極體驗探究,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生是一個發(fā)展的人,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多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滲透一些生活元素,營造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的距離,促使學生有效思考。
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們對本節(jié)內容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從學生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在課堂伊始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外面的天氣怎么樣?學生們在老師給出問題后,表現(xiàn)得非常主動積極,并都非常激動地去回答老師的問題:今天是一個陰天。隨后,教師又向學生提問:你們猜想一下,明天的天氣是怎樣的呢?學生們又紛紛進入新的思考中。有學生說:“明天可能還是陰天,也可能會下雨?!边€有學生猜想:“明天可能會刮風,還可能會是多云的天氣,也有可能會是晴天,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會出現(xiàn)?!睂W生們就這樣主動思考探究,無形中讓學生們對“可能性”這一概念有了很好的認識和體驗。
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利用生活元素,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更好地分析體驗數(shù)學知識,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們的有效理解,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課堂學習效率。
應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由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一些有趣的生活實踐活動,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體驗,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比例”時,教師在和學生們共同學習比例的知識內容時,為學生們布置了一個實際任務:同學們,你們共同合作,一起去測量一下我們學校中一棵大樹的高度。學生們在教師布置完任務后,都非常主動積極地進入到這一實踐活動中,并都非常積極地自由結組,一起尋找測量的方法。這時,有一學生想到可以利用課上所學的比例的知識來解決這一問題,直接測量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只能是間接測量,于是,學生開始從比例的知識這一角度分析這一測量問題。很快,便有一小組的學生想到了一種測量方案:讓一名同學站在大樹一旁,并測量在同一時刻大樹的影子與這名同學的影子和這名同學的身高,然后利用學生身高∶學生影長=大樹高度∶大樹影長這一關系,再結合自己小組內得到的這些數(shù)據(jù)求出了一棵大樹的高度。在得到最后的結果后,學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并又很主動積極地去測量另一棵大樹。
課堂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選材,巧妙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學以致用,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數(shù)學與學生的生活相互滲透,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掌握,由此,教師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重開發(fā)、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更好地分析數(shù)學新知,并間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