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寶坻區(qū)第九中學 劉文東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講,問題解決教學十分重要,其是確保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提升高中生數學學習水平的關鍵?;诖?,高中數學教師需給予問題解決高度重視,促使問題解決教學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為加強我國數學整體教學效率提供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的滲透實踐,具體如下:
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質為通過問題設計激勵學生獨自思考,在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在優(yōu)化問題時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學習中結合新舊知識,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點,還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但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諸多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問題解決教學的實際含義,把問題解決教學單一地認為是解題,只重視對學生結果教化,未注重問題解決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些許教師將問題解決教學當作一項任務完成,在此種心理驅動下,高中生的問題學習并未實現全面落實。
高中生數學知識形成受諸多方面影響,其中包含教師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學習基礎等。而受應試教育所影響,課堂文化并未得到教師的重視,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師很少同學生互動,外加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同學生間的互動時間也比較少,課堂氛圍十分嚴肅且單調。在課上時??匆姅祵W教師在黑板上奮力書寫,學生擰眉思考的現狀,在此種教學氛圍下,高中生只會隨著教師的步伐前進,并不會自行去思考與理解問題。另外,此種教學法對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十分不利,無法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與素養(yǎng)。
應新課改要求,教育行業(yè)加大了對師生互動的重視力度,通過加強師生聯(lián)系來優(yōu)化問題。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質便是師生以某一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在優(yōu)化問題時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反饋讓數學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進而加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與水平。而目前因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嚴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同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力度不足,高中數學教師時常為追趕進度而忽略同學生間的互通與交流,導致學生無法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對問題解決教學含義理解不正確,在實際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反饋的結果,讓問題解決教學的效用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
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質就是在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造問題情景,這便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構建與之相符的問題情景,推動高中生進行問題學習,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函數與方程》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數學故事進行情境教學,其次,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高中生數學學習興趣,讓他們意識到高中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對生活問題解決的作用,進而增強高中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之后,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以問題導入教學內容,利用此種方式來滿足高中生的個體需求。接著,教師可以布設懸念式的數學教學情境,利用懸念來激發(fā)高中生的探知欲,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迷惑性問題情景展開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一些易同函數與方程混淆的概念與知識布設錯誤式情境,使高中生在錯誤中學習有關知識。而對于幾何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動手實踐的方式布設課堂情境,通過實踐操作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同灌輸式教學有很大差距,最為顯著的便是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為了在課上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在數學課堂上布設對應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同教師互動與交流,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具體的可以在問題導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將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則在一旁起點撥作用,在整個教學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新課改要求大力激發(fā)高中生的課堂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一直以來,高中數學的學習都是高中生的首要任務,因為數學知識的繁雜性與抽象性,導致高中生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畏難心理,導致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致不高。這便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展開針對性教學,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具體能夠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調動高中生內在學習動機,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傳授學生解題技巧與學習技巧,幫助高中生消除畏難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第二,通過外在形式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即通過物質獎勵或是精神獎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行參與到數學教師所組織的課堂活動中,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做鋪墊。
綜上所述,問題解決教學法對高中數學教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高中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具有積極作用,是高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根本要素之一。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給予問題解決法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