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雯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這是書信最讓我心動的理由。所以,我要用最現(xiàn)實的1000萬,換取最虛無的東西——詩意。
我要用500萬建一個驛站,就叫“風驛站”。這是風的居所,它會在繁華都市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靜候著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方便快捷的科技手段,幾乎將傳統(tǒng)書信擠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風驛站將會是托起傳統(tǒng)書信的梁柱。在風驛站,你可以聽一陣風、品一盞茶、執(zhí)一支筆、想一個人、寫一封信。風驛站是公益的,它給我們帶來的信,只有追憶、傾訴,包含著滿滿的閑情逸致。風驛站的信可以沒有目的地,沒有收信人,它們會被風帶走,也可能永遠在驛站的信箱躺著。
我很天真。明知已經(jīng)有寄信給未來的商業(yè)活動,我依然要倔強地強調(diào)風驛站不是為商業(yè)目的而生。風驛站能抓住“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高情厚誼,能拉近“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的遙不可及,能還原“東去長安萬里余,故人何惜一行書”的親密無間。風驛站不單單是寫信寄信的地方,更是心靈、文化的棲息地。
我很現(xiàn)實。我知道在寸土寸金的繁華都市中,即使是一個偏僻的角落也價格不菲,更何況要營造出一份與世隔絕般的幽靜。我知道幾個游人的茶錢或紙墨錢完全不足以支撐這間小小的驛站,而在這個功利的時代可能不會有人愿意把錢投在一個不賺錢的小驛站上,跟著一個天真無知的人瞎鬧什么詩意、傳統(tǒng)文化。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撐風驛站。
所以,我會將剩下的500萬作為投資的本金來獲取穩(wěn)定的收益,從而維持風驛站的運營。投資的風險與利益并存,我會把這筆錢分別投向教育、人工智能、準上市公司、綠色能源及旅游開發(fā)這五個領域,因為它們極具活力和潛力,且穩(wěn)定性較好。
我知道,1000萬可能改變不了傳統(tǒng)書信的命運,但是我仍然希望換來這樣一陣風。風承載所有故事,散了自己,而詩意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