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盧玉華) 近日,綠春縣舉行首屆中小學校長論壇,全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參加論壇。
論壇圍繞“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全縣教育發(fā)展的五個要求:一是著力服務全縣脫貧攻堅大局,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如期通過國家教育督導團驗收。二是著力聚焦辦學的主力,以教學為中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三是著力提升辦學實效,明確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等不同階段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確保各階段學生學有所用。四是著力打造辦學特色,積極培育“哈尼語+漢語”雙語教學模式,逐步創(chuàng)立民族語言教學常態(tài)化機制,培育民族課間操、民族工藝、民族歌舞等,培養(yǎng)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情趣。五是著力建強辦學隊伍。教育局、學校班子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對一線教師傾斜考核獎勵,評優(yōu)獎優(yōu)。積極爭取上海長寧區(qū)、重慶大學等對口幫扶點提供更多外派學習機會,提升教師職能,讓教師成為最受尊重的職業(yè)。
來自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的十位校(園)長作了交流發(fā)言。論壇上,校(園)長們表達了對綠春教育現(xiàn)狀、教育問題、教育發(fā)展的深切思考,表達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辦好人民滿意學校的美好愿景。
宣威為17 485名貧困學生辦理助學貸款
本刊訊(通訊員 李應龍) 近日,宣威市2018年國家開發(fā)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辦理工作順利結束。本年度共為17 485名貧困家庭學生順利辦理了國家開發(fā)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預計發(fā)放助學貸款11 446.58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3 102人,預計發(fā)放助學貸款1 995.7 891萬元),助學貸款金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本年度貸款人數(shù)較2017年的13 871人增加了3 614人,增長26.05%;金額較2017年的8 757.8萬元增加2 688.78萬元,增長率30.7%,創(chuàng)歷史新高。
為了簡化辦理手續(xù),在助學貸款辦理過程中,取消了“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等材料,首貸學生只需在貸款申請表上蓋具戶口所在地村委會、民政辦或高中就讀學校三者中任意一枚公章即可辦理??紤]到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困難,辦理貸款金額除了學費及住宿費外,還可以獲貸部分生活費。為了讓學生及家長降低貸款過程成本,2018年宣威市繼續(xù)把助學貸款下放在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中心學校辦理,讓學生及家長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貸款。
自2008年以來,宣威市教育局致力于“精準資助、精準脫貧”,已累計為37 095人辦理80 588筆助學貸款,貸款金額49 863.6 055萬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成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早日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
洱源縣扎實推進城市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達標創(chuàng)建工作
本刊訊(通訊員 王朝輝) 在第二十一個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之際,由洱源縣教育局、語委辦牽頭,組織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縣城市綜合執(zhí)法局等部門對興源路等縣城主要街道的單位、商店、賓館、餐飲店等的規(guī)范社會用字,使用普通話等方面進行專項督查。
督查組對沿街的地名牌、路名牌、標語用字、單位標牌,商店招牌、櫥窗、條幅、燈箱廣告牌、電子顯示屏等進行全面督查,對存在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等不規(guī)范用字單位、商家,要求限期整改;對各商家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普通話與顧客交流作了要求。
語言文字是維系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紐帶和精神支柱,與城市的經濟、文化、政治緊密相連,是現(xiàn)代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工作,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通過此項督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增強縣城廣大干部群眾依法用語用字的意識,努力在全縣形成說普通話、用規(guī)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圍,樹立起縣城良好的文明形象,為洱源縣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達標創(chuàng)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