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27日文章,原題:在中國的婚姻市場尋找真愛每逢周日,北京中山公園就有數以千計的父母和祖父母聚集,在“婚姻市場”為自家孩子找對象。這并非北京獨有,最大、最出名的是上海人民公園,廣州、成都等其他中國大城市也有。
不論在哪里,此類婚姻市場都井然有序。父母持一塊牌子站在路邊,上面寫有子女的情況及擇偶要求。如果父母與祖父母齊上陣,那么還會有分工:兩三人站在牌子邊,其他人在公園里溜達物色合適的對象。給自己打廣告相親的極少,若是外國人就更難得一見了。
雷克斯·西蒙斯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擁有碩士學歷以及在中國頂尖新聞媒體工作的獨特經歷。他在網上發(fā)布一系列視頻,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探索中國文化中那些不太為人所知的方面。
冬日的某天,西蒙斯帶著一個攝影組前往中山公園。這天溫度很低,但公園里依舊有上千人。他帶著攝影組很引人注意,但找采訪對象不容易,因為那些父母擔心被人笑話。但是當西蒙斯為自己打出相親招牌后,就有感興趣的父母前來與他交談。
西蒙斯達到了學歷要求,但其他方面不符合條件。“我吃驚地發(fā)現,這些父母是多么看重有房有車。”西蒙斯說,除了沒有車,他也不在“標準”的年齡范圍內,“大多要求對方在25歲至30歲之間”。西蒙斯還說,中國父母對自己的女兒變成“剩女”的擔心超乎他的想象。
即便相親文化體現家人同意在中國婚姻里的重要性,但西蒙斯發(fā)現,中國子女是否看上相親對象完全是自己做主,“這并不像‘婚姻安排,而更像是一種機會。你有很多潛在對象、很多機會,不必只追求其中一個”?!?/p>
(作者萊恩·范登堡,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