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心血管事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較為常見,若患者治療不及時,則較易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從而對患者生命健康產(chǎn)生嚴重影響[1-2]。對此臨床確定有效方法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開治療意義顯著,但如果運用常規(guī)西藥對患者進行治療,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控制患者的心血管狀況患者往往需要長時間用藥,久而久之患者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或其他用藥不良反應(yīng),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作為一種神經(jīng)激素類物質(zhì),B型鈉利尿肽是由心室分泌、合成,其在評估心血管事件的病情和預(yù)后方面作用顯著[3-4]。本文即對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塑與BNP的影響作了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2015年1月—2017年1月,選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5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87例,女63例,年齡為50~80歲,平均年齡為(60.3±2.9)歲。梗死部位:前壁78例、下壁72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13 h,平均(7.5±1.4)h。觀察組中,男96例,女54例,年齡為50~80歲,平均年齡為(61.2±3.5)歲。梗死部位:前壁69例、下壁81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12 h,平均(7.3±1.5)h。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入院時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具有正常的認知功能。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即采用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硝酸脂類藥物等進行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采取冠脈介入治療,即指導患者取平臥位,行局部麻醉,麻醉藥物為1%利多卡因。根據(jù)患者冠脈病變特征,采用球囊、導管、支架、引導絲等根據(jù)步驟完成介入手術(shù)[5-6]。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ESV)、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EDV)、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評分(NIHSS)、B型鈉利尿肽(BNP)變化。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VEF、LESV、LEDV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LVEF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而LESV、LED明顯較低,組間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NP水平、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BNP水平、NIH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組間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臨床上,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屬于缺血性心臟病,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其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加重,心肌細胞會逐漸凋亡,從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而在治療該病癥時,主要手段為早期將梗死相關(guān)血管有效開通,促使動脈血流恢復(fù)。冠脈介入治療時臨床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只來方案,其具有效果顯著、無需開胸、損傷小、預(yù)后良好的優(yōu)勢,因而在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方面有著重要意義[7-9]。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力衰竭、心臟破裂、室壁瘤形成等并發(fā)癥影響著左心室重塑,而左室重塑、左室功能等可通過LESV、LEDV予以有效反映,而BNP在患者心室負荷增大時,其水平顯著提升,因而可對患者心功能變化予以評價[10-11]。對早期患者完成冠脈介入治療后,可以將患者的心臟舒張功能以及心臟收縮影響程度顯著降低,可以將患者的心室重塑進行有效緩解。對此種結(jié)果原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冠脈介入治療的實施,可以將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癥狀進行顯著改善,對損傷心肌細胞進行有效修復(fù),從而對于舒張功能以及心肌收縮的減少做出充分保證。此外,對于BNP水平的增加可以有效促進,可以將患者心肌供血供氧不足現(xiàn)象有效消除,從而使得損傷心肌細胞獲得顯著恢復(fù),與此同時對血流動力學進行有效穩(wěn)定,從而使得牽拉心室壁獲得顯著消除,使得BNP水平確切降低。最終確保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成冠脈介入治療后,對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疾病康復(fù)進行有效促進,證明其應(yīng)用可行性。
表1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對比(±s,n=150)
表1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對比(±s,n=150)
觀察組 34.7±4.5 48.8±5.3 134.8±12.5 93.2±9.2 168.4±16.5 131.2±12.3對照組 34.5±4.1 41.1±5.1 135.2±12.5 108.2±10.9 169.2±17.7 149.5±13.4 t值 0.191 5 6.104 2 0.131 9 6.131 9 0.192 7 5.866 4 P值 0.848 0.000 0.895 0.000 0.847 0.000
表2 兩組患者的BNP水平、NIHSS評分對比(±s,n=150)
表2 兩組患者的BNP水平、NIHSS評分對比(±s,n=150)
觀察組 438.2±115.4 312.4±76.5 10.4±2.4 3.4±0.5對照組 439.6±112.3 795.2±148.5 10.5±2.2 5.9±0.7 t值 0.050 6 16.852 7 0.179 0 16.945 8 P值 0.959 0.000 0.858 0.000
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LVEF、LESV、LEDV、BNP水平、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LVEF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而LESV、LEDV、BNP水平、NIH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利于患者心室重塑,且能有效減輕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從而改善其預(yù)后。因此可以看出,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顯著,即可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室重塑和神經(jīng)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