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麗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全面強調(diào)“立德樹人”的教育新形勢下,“教書育人”的內(nèi)涵進一步豐富,其價值作用同時有了更大幅度地提升?!敖虄簨牒ⅲ虌D初來?!惫P者結(jié)合小學思品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做簡要闡述。
積極有效地開展教學目標指向下的教學活動,是課程實踐的應有之義與和諧象征。把“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結(jié)合起來,是“有效教學”的關(guān)鍵,是“教書育人”有效性的基本保證。以“小馬虎旅行記”為例,其中“放飛紙飛機,遠離小馬虎”的鏡頭,意在通過“放飛”這一充滿童趣的情境,引導小學生告別“馬虎”,養(yǎng)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要避免小學生在課堂上只忙于把“紙飛機”疊起來而“飛上飛下、不亦樂乎”的情況出現(xiàn),這就必然會弱化它所承載的道德信息,遠離教書育人的活動宗旨。有鑒于此,可組織小學生就“紙飛機”的質(zhì)量,如形狀、美感等,以及“放飛”質(zhì)量,如高度、持久性等,進行比賽,并引導學生在認真體悟的基礎(chǔ)上開展討論交流。
教學活動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過程。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雙方都要明確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良好和諧、互促共長”的教書育人效果。以“我們共同的家”為例。有教師在課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搜集資料、制作動畫、準備課件,然后開展了“聽唱猜民族”“看服飾猜民族”等活動。結(jié)果小學生都被“視聽盛宴”所吸引,始終被教學課件牽著鼻子走,只不過是參與了知識問答而已,至于課堂知識,完全沒記住。教師完全可以把圖片搜集、資料梳理這些工作交給學生去做,再讓他們進行課堂展示、表演交流,這種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以“在公共汽車上”為例。A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的模擬活動:讓兩位學生到臺前參與“文明乘車”體驗,其他學生為“觀眾”。B教師則把全體學生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學生通過扮演“司機”和“乘客”,開展“文明乘車”模擬體驗,教師本身也以“乘客”身份參與到各個小組的活動中,感受不同小組的公交車風采。從上述對比中不難感知,A課堂實行的是以點帶面的“零活動”,兩名參與者有了“拙于表演”的粗淺感悟,其他則是“姑且看之,姑且說之”。而B課堂則不然,全體師生都在實際參悟、人人體驗,大家還都在競相交流著各自的個人體驗——“司機”應如何做,“乘客”應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到“文明乘車”。學生有了自主體驗,才能樂說善說,才能言之有物。
“課前預設(shè)”是必需的,也是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但是,教師也要善于抓住并充分利用“動態(tài)性生成資源”,這也是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某教師在“小學生生活開始啦”一課的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學生突然喊道:“報告老師,我旁邊的同學解小便了!”孩子們哄堂大笑,很多學生都離開座位近前觀看。這一“小插曲”打亂了課堂秩序,也打亂了教師的教學“預設(shè)”。令人欣喜的是,該教師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他在讓其他老師幫助處理此事之后,很快地提出了“我們應該怎樣幫助有困難的小伙伴呢?”這一問題,以此來引導大家主動建構(gòu)“班級是我家,關(guān)心你我他”的道德機制。其“教師育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課堂固然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然而,就思想品德課而言,如果教師只是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課外實踐活動的話,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就是在學習“書本道德”和“黑板道德”,這樣的教學方式,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久而久之,可謂是“有等于無”甚至“無勝于有”。如,“父母的疼愛”一課,筆者課前布置小學生——集中一段時間去了解并體驗父母每天做了哪些事,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回憶發(fā)生在彼此之間的動人故事。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以“個人匯報、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方式,同學之間開展活動資源的相互共享。課后讓孩子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關(guān)愛,如,捶捶背、唱歌跳舞、講故事、做家務(wù)等。由此,把教書育人活動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
總之,“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痹谛W思品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教與學、做與思”相互滲透并有機融合起來,才能充分發(fā)揮思品學科的優(yōu)勢,全面凸顯教書育人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