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 張慧敏
如何教學使課堂味道十足,使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逐漸提高,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每個年級段制定的教學目標不一樣,每篇課文的課時目標也不一樣,但每課時都有自己的“責任田”。
那么,如何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扎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習得方法,提升閱讀素養(yǎng)呢?我認為必須要抓好字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與理解詞語的能力。在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學習《雨點兒》這篇課文,教學往往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多半難以維持興趣,尤其是低段學生剛剛接觸這篇課文,能否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真心學習,就成為更大的挑戰(zhàn)。為此,教師在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在悠揚的輕音樂中美美地、靜靜地欣賞雨點,一下子就呈現(xiàn)出唯美靜謐的教學氛圍,非常契合主題,接著簡單發(fā)問:你看到了什么?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shù)牟牧现校I學生走進文本,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引出課題,這樣的開場白顯得有情有境,詩意盎然。
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生字教學是第一課時的重點,我們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時間,把識字教學抓細抓實。
生字教學中,二類字和生字的教學一定是要有所區(qū)別的,生字的音形義都要掌握,而二類字只要會讀會認即可。有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垂”字引開“睡”字,乍一看,關注到了識字教學的現(xiàn)有資源,但是在二類字上耗時明顯不可取,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識字負擔。
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jù)不同的生字新詞進行有重點、有取舍的巧妙教學,要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識字學詞,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扎實有效地完成識字教學目標。
低年級學段和中年級學段的識字要求是完全不同,梯度上升的。所以教師要嚴格關注年段學情的不同,既不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例如,中年級學段《菩薩兵》一課的生字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一邊跟著書本,一邊唱筆畫,這就顯得有點低齡化了。還有教師在四年級學生練字前復習《寫字歌》,在一節(jié)課中就顯得不那么必要。
我們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有責任把字詞的根留住。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重視了字理教學,如“閉”字的教學中,教師亮出古體字,讓學生知道了“才”字其實就是古時的門栓,這樣教學,學生對字的理解就更加深刻精準了。又如“休”字,教師出示古今文字的對比,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游戲,知道了字義就是人靠在樹木上休息,多么生動有趣??!相信這樣的識字教學一定給學生帶來別樣的文化體驗。
字詞是表意的單位,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我們的教學中,既要聯(lián)系文本語境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寬生活情境,使學生會用詞語。例如教師在教學“折疊”時,先請學生聯(lián)系文本,誰折疊起來了?什么時候折疊的呢?讀讀句子,做做折疊的動作,這時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詞義,教學也許可以戛然而止了,但教師接著借助多媒體畫面,幫助學生找到生活中可以折疊的物體,學生對詞語的認識一下子就豐滿而親切起來。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處理,學生既掌握義,又知道生活中如何去用,使生字教學變得豐厚起來。
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中,我充分利用蘋果這一實物教具,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兩種不同的切蘋果的方法,理解了“橫切面”“循規(guī)蹈矩”等詞語的意思,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看見孩子們學得輕松、愉悅,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境之中,讓師生徜徉在課堂,思維交融、碰撞。例如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這課時,一開始課堂是沉悶的,學生搜腸刮肚,一時無人舉手,過了片刻,終于有人站了起來,說:“書中說了豎切和橫切兩種方法,我心想,斜切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結果,我看到了五角形。”
緊接著,另一個同學說:“有一年中秋節(jié),在家里吃晚飯,有果汁,也有雪碧, 我就把雪碧和果汁混在一起,結果發(fā)現(xiàn)很好喝?!比缓笪艺f了一個故事,結果這個故事引出了更多的故事。看到這種場面,我真是欣喜萬分,覺得天賜良機,便趁熱打鐵:“很好。同學們你們看,剛才你們的發(fā)言啟發(fā)了我,我的故事又啟發(fā)了你們,這就是思維的火花在碰撞呀!我們的語文課就應該這樣上,這是多么有趣、多么有魅力??!”我如是一說,學生非常感性地明白了什么思維的碰撞,明白了一節(jié)課我們究竟應怎樣上,明白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思考,而這些正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能讓學生的思維激情迸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必定能得到發(fā)展,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也將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教學后感覺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 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 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上更好地發(fā)揮自己,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是每位語文老師不容忽視的。只有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高了,那么學生的鑒賞能力才能提高,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作為語文教師,應有明確的課時觀,準確把握文本的教學價值,研制適宜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把這塊“田”種好,讓學生學有所得,只要我們駐足文本,我們同樣可以領略到無限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