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超
【摘 要】本文從刺繡的歷史與發(fā)展講起,并對戲劇與刺繡的關系做了全方位的論述,深入探究刺繡工藝及其藝術特點,闡述刺繡工藝在戲劇舞臺的綜合運用,和其如何在現代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刺繡;戲劇;圖案;工藝;戲裝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149-01
近年,各式各樣的綜合藝術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作為源遠流長的古老藝術之一的戲劇,一直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與興盛,推動了戲劇藝術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tǒng)戲劇服裝、舞臺美術及人物形象設計的發(fā)展。而刺繡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貴遺產,一直作為藝術處理的手段而活躍在舞臺中。
一、刺繡圖案提升戲劇人物的舞臺表現力
在每一場的戲劇演出中,都有各式各樣的角色,他們所穿著的服裝也不盡相同。同樣,刺繡圖案也大有不同與所用的技法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戲曲中武將的刺繡圖案,圖案由金線繡制,其中繡有蟒紋之處,鱗片是用疊金的方法,表現的立體感在舞臺燈光的照射下,鱗片所折射的光線方向也不同,頓時呈現出了金碧輝煌的感覺,凸顯的地位躍然紙上。再如戲劇中皇帝的刺繡圖案,大多以龍的圖案為主,充滿了幻想性。龍不僅是天子的象征,更彰顯了他獨特的人物地位,而對圖騰的崇拜也是和當時社會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密不可分的。
二、贈予戲劇服裝精美絕倫的審視美感
傳統(tǒng)戲劇服裝的制作,需要高超的刺繡工藝及繁雜的制作工序與其配合,達到服裝工藝的反哺與現代的相融合。刺繡作為戲裝上必不可少的點綴,是整部戲裝生產工序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戲裝所用的刺繡,根據針法繡技及原材料的不同,大致氛圍線繡與金繡兩大類。
戲劇服裝中刺繡圖案的色彩運用,不僅是表現人物的地位、年齡,還可以烘托舞臺氣氛,裝飾度強。手繡的色彩圖案效果自然,色階過渡豐富,繡花線線色也非常豐富。例如黃色繡線的一個類別,就涵蓋土黃、橘黃、日落黃、檸檬黃等多種黃色系列,在實踐運用中,色彩交疊錯雜,偏深偏淺均勻有度,色彩絢麗,光彩奪目,艷而不俗,雅而有神,營造了綺麗典雅的色彩美。
戲劇服裝的款式種類繁雜,所需要表現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性格也不一樣。為了服從款式設計的需要,所用的刺繡圖案造型也豐富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寫實花卉與動物圖案,由此構成了錯落有致的圖案美。
三、塑造獨特的情景交融舞臺特色
據中國史書《尚書》記載,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guī)定了服裝“衣畫裳繡”的裝飾,可見中國在四五千年就已經廣為流行。獨特的民間刺繡,針法多樣,繡工精致,反映內容包含前羅萬象,構成了中國舞臺獨有的刺繡之美。
霸王別姬中虞姬的斗篷,一面繡著公雞和花卉,象征著虞姬忠于楚王,對勝利充滿希望,另一面繡著鴛鴦和蘆葦,暗喻漫漫黑夜,四面楚歌的現實情境,更加深了舞臺悲愴的氣氛。這被西方稱為東方瑰寶的“刺繡”,在舞臺上熠熠生輝。獨特的刺繡紋樣舞臺道具一面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一面表述著人物的性格和處境。
戲劇舞臺表演的整體視覺美感能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要使舞臺效果更加光彩奪目,要充分發(fā)揮服裝及舞臺道具的圖案之美,而圖案的刻畫技法大多以古典刺繡為主,這就充分表明了刺繡工藝對戲劇舞臺的重要性。完美的舞臺效果離不開刺繡的襯托,而它的誕生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大大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們開始接受新的藝術思潮,新的審美觀念開始滲透到人們的方方面面,然而刺繡圖案并沒有受到直接沖擊,始終保持自己的傳統(tǒng)風格,但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生存也要適應當代的審美要求。
傳統(tǒng)刺繡工藝與戲劇的交融是一個過程。需要經過設計師的潛心研究。我國民族眾多,不同區(qū)域的刺繡工藝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提煉,并從劇目本身特點出發(fā),進行不斷的融合不斷的創(chuàng)新,使得刺繡與現代技術相融合,也許會更容易被接受。例如春晚楊麗萍的孔雀舞,服裝與舞臺技術,均以刺繡工藝來完成,將現代的技法融入古典的舞劇中,一切又是那么的時尚和自然,逼真的孔雀紋樣刺繡,為孔雀舞的演繹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如今,傳統(tǒng)戲劇藝術市場疲軟,刺繡工藝需求降低,由于表演和舞臺呈現的局限性,決定了它特殊的用途,因此并沒有過高的市場需求量。而手工刺繡工藝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如今的工廠也不像以前那么繁盛,甚至大多已經倒閉,更進一步催促傳統(tǒng)刺繡的衰落。在洶涌澎湃的現代化浪潮中,重視傳統(tǒng)戲劇,如何對刺繡進行革新與推廣,已經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
傳統(tǒng)的刺繡工藝,伴隨著中國戲劇走過了百年的風風雨雨,她永遠是中國戲劇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綠葉。因為她已經深深烙刻在幾代戲劇人記憶里,伴隨著時代一同前進。
參考文獻:
[1]毛正.論蘇州戲劇服裝中的蘇繡藝術[D].蘇州大學,2008.
[2]池明吉.淺談舞臺道具在戲劇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