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針對我們學校學生的讀書現(xiàn)狀,引導孩子真正愛上閱讀,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浸潤在書香文化中,沐浴在書香里。
一、搭建書香平臺,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
氛圍也是一種語言,他充滿了無窮的魅力,蘊涵著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獨特作用。
營造“書香校園”書香氛圍,警言勵語隨處可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教學樓道布置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勤學苦讀故事”“文學作家的故事”“名著故事”……教室門前那一幅幅精美的“中華成語故事”引人深思,令人暢想……
二、搭建閱讀平臺,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魯迅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币虼?,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愛上讀書。
(一)借助活動平臺,激發(fā)閱讀興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發(fā)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我縣政府開展“你讀書·我買單”的讀書活動,為了更方便在校小學生的讀書,縣圖書館與我校圖書室互相配合,定期把一些新圖書發(fā)放到我校圖書室,孩子們可以不出校門就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整個校園浸潤在濃郁的書香里。
縣教育局也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博覽搏風采,樂讀閱經(jīng)典”全縣閱讀達人大賽,讓閱讀融入了學生們的生活中。每一名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豐富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素養(yǎng)。
(二)推薦好書,激發(fā)閱讀興趣
魯迅先生曾經(jīng)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p>
魯迅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胃口推薦書籍,選擇的內(nèi)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文學、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nèi)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其次,使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有機結合,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闭n本內(nèi)數(shù)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把課內(nèi)所得之法,及時應用于課外閱讀之中,以求化方法為能力,使課外閱讀能力越來越強。
訓練“不動筆墨不看書”的好習慣。在閱讀指導課上,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的讀書方法,給予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詞句,點出文中關鍵的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yōu)美的句段進行熟讀、背誦,養(yǎng)成摘記的習慣。
及時指導學生將課內(nèi)歸納出的各種文體的一般閱讀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逐步使學生達到能運用精讀、速讀、選讀、批注等多種方法,開展課外閱讀。同時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把一般方法和“個性”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再根據(jù)不同文章采用適當?shù)姆椒ㄩ喿x。讓學生用方法去閱讀,又從閱讀中領悟、總結出新方法。這樣,不斷循環(huán)往復、相得益彰,使學生在長期的閱讀體驗中逐漸找準并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豐富語感積累,幫助他們打開閱讀之門的金鑰匙。
三、搭建展示平臺,分享閱讀成果
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讀書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閱讀的成果,展示自己的才華,體驗到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
圍繞“建設書香校園、營造書香班級、爭做讀書之星”這一主題,開展讀書月、讀書節(jié)等一系列活動,組織周書香班級,月書香家庭、學期“讀書達人”等榮譽的評選表彰活動。通過活動讓“人人愛讀書,讀書樂無窮”成為同學們的共識。
我們行走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道路上,書香彌漫,書聲瑯瑯;閱讀將會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吹來一股清新的春風,撩起一溪明凈的活水,點亮一盞美麗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