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蔓
前牙大面積缺損是臨床常見牙疾病,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前牙牙體硬組織外形、結構發(fā)生大面積破壞,造成患者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壞,導致患者咀嚼功能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牙槽骨骨量降低,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1]。文獻報道[2],前牙大面積缺損后牙體相對薄弱,填充時可能引起填充物的脫落,難以將牙體進行固位。玻璃纖維樁聯合復合樹脂修復是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的常用材料,該方法雖然能滿足臨床治療需要,但是治療過程中需要去除大量牙體組織,容易增加齦著色、食物嵌塞等并發(fā)癥,影響治療效果[3]。二氧化鋯根管樁是臨床上常用的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材料密度、強度均比較高,填充后不會對X線、磁共振檢查等產生明顯的影響[4]。既往研究表明[5],將二氧化鋯根管樁用于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咀嚼功能,達到預期的美觀學效果,但是該結論尚有待驗證。為此,本研究探討了二氧化鋯根管樁對前牙大面積缺損的修復效果,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7年8月科室治療的前牙大面積缺損患者104例(104顆患牙),在充分告知二氧化鋯根管樁與玻璃纖維樁利弊的前提下,由患者自愿選擇,分為玻璃纖維樁組和二氧化鋯組。玻璃纖維樁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齡 18~82(46.83±5.91)歲;上頜牙 28 例,下頜牙24顆。二氧化鋯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齡 19~84(45.91±5.79)歲;上頜牙 27 例,下頜牙 25顆。本課題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前牙大面積缺損部位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前牙大面積缺損臨床診斷標準[6];(2)患牙均完成相應的根管治療,并且X線顯示根管填充良好;(3)能遵循醫(yī)囑完成相關檢查及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重度牙周炎、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者;(2)咬合功能明顯異常,前牙缺損達到齦下;(3)對本研究材料過敏。
1.3 主要儀器和試劑 CAD/CAM系統(tǒng)(德國卡瓦公司),二氧化鋯根管樁(德國卡瓦公司),玻璃纖維樁(美國康特公司),納米樹脂(Z350型)(美國3M公司),硅烷偶聯劑(美國BISCO公司),氫氟酸(美國BISCO公司),全瓷粘結劑(日本Sun Medical公司)。
1.4 修復方法 患者治療前均X線檢查,了解牙周情況、根管長度及走向等,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法。手術過程中,盡可能保留剩余牙體組織。治療起初采用G鉆依次去除根管中、上段牙膠,必須保證4 mm根尖封閉區(qū)。完成樁道后,采用濃度為37.0%正磷酸進行根管內牙本質、冠部牙體組織的腐蝕,時間15 s,腐蝕完畢后吹干。二氧化鋯組或玻璃纖維樁組分別采用二氧化鋯根管樁或玻璃纖維樁聯合復合樹脂修復,對樁體與根管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single Bond2粘結劑完成根管內涂抹、固化,然后將樁插入根管內合適的位置,保持一定壓力后固化。利用金剛砂車將多余部分進行切斷,采用Z350樹脂進行分層填充,恢復牙冠,調磨后拋光,完成手術。術后加強患者宣傳教育,告知患者術后飲食及注意事項,避免咬過硬食物。
1.5 觀察指標 (1)美觀學指標:患者修復完畢后,參考Kay牙齒美學分類標準,分別從外觀、顏色、固位等角度進行美觀學指標評價[7-8]。分類標準:Ⅰ類:美學結構完整;Ⅱ類:美學結構發(fā)生輕微改變;Ⅲ類:美學結構有一種或多種明顯改變;Ⅳ類:錯頜急性。每項評分0~4分,得分越高,表明修復效果越理想。(2)并發(fā)癥[9-10]:統(tǒng)計兩組修復后3個月牙根折斷、樁體脫落、修復體松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修復后美觀學指標評分比較 二氧化鋯組修復后外觀、顏色及固位評分,均高于玻璃纖維樁組(P< 0.05,表 1)。
表1 兩組修復后美觀學指標評分比較(n=52)
2.2 兩組修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二氧化鋯組修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玻璃纖維樁組(P<0.05,表 2)。
表2 兩組修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前牙大面積缺損后患牙被保留率得到明顯的提高,但是臨床上選擇何種根管材料缺乏統(tǒng)一標準[11]。文獻報道[12],樁材料不同會影響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成功率。金屬樁是前牙大面積缺損常用的修復材料,屬于樁冠修復的金標準。但是由于金屬材料生物相容性較差,修復后美觀學較差,且修復后難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而纖維樁由于自身強度不足,缺乏相應的美學效果,且修復后X線阻射性較差,也難以滿足臨床修復基本需要。
近年來,二氧化鋯根管樁聯合復合樹脂在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二氧化鋯屬于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材料的強度、硬度、抗疲勞性均比較好,且其色澤與自然牙相匹配,植入機體后不會造成牙齦發(fā)生變色,材料不易吸水,耐腐蝕性較強,是臨床上相對理想的樁冠材料[13]。本研究結果顯示,二氧化鋯組修復后外觀、顏色及固位評分均高于玻璃纖維樁組(P<0.05),表明二氧化鋯根管樁用于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的美觀學效果優(yōu)于玻璃纖維樁。
文獻報道,從人體結構來說,前牙在咀嚼過程中承受的剪切力、扭轉力相對較多,纖維樁本身彈性模量相對較低,接近于牙組織,導致其在應力傳遞過程中容易造成樁折斷。而二氧化鋯樁與牙本質彈性模量相差較大,置入機體后能較好的實現力的傳遞,有助于降低修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本研究發(fā)現,二氧化鋯組修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玻璃纖維樁組(P<0.05),表明二氧化鋯根管樁聯合復合樹脂用于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二氧化鋯根管樁聯合復合樹脂用于前牙大面積缺損修復的效果優(yōu)于玻璃纖維樁,有助于提高美學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