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珂
T2DM為我國常見慢性疾病,可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嚴重影響機體正常生理代謝[1]。糖尿病腎病(DN)為T2DM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腎臟損害可呈進行性發(fā)展,不利于患者預后。肥胖為影響T2DM治療的重要原因,故給予肥胖型T2DM伴DN患者及時且有效治療非常重要[2]。艾塞那肽為一種胰高血糖素肽-1(GLP-1)受體激動劑,具有較好的降糖作用,且不易引起低血糖,但單一藥物治療難以良好控制血糖,臨床傾向于兩種或以上藥物聯(lián)合治療[3]。阿卡波糖可在腸道內競爭性抑制葡萄糖甙水解酶,減少糖吸收,具有“消峰去谷”作用,與其他降糖藥物聯(lián)合使用效果較好[4]。本研究比較了阿卡波糖與羥苯磺酸鈣聯(lián)合艾塞那肽對肥胖型T2DM伴DN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肥胖型T2DM伴DN患者98例,納入:DN 分期為Ⅲ~Ⅳ期;體質指數(shù)(BMI)>28 kg/m2;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者;符合WHO制訂的T2DM診斷標準[5],符合《腎臟病學》的DN診斷標準[6];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肝臟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按照患者入院順序編號,采用奇偶數(shù)法分為A2組與A1組。A2組女18例,男31例;T2DM 病史(8.09±1.32)年,DN 病史(1.52±0.30)年;DN 分期:Ⅲ期 30例,Ⅳ期 19例;年齡(45.72±8.43)歲。A1組女20例,男 29例;T2DM 病史(8.31±1.36)年,DN 病史(1.48±0.29)年;DN 分期:Ⅲ期 28 例,Ⅳ期21例;年齡(46.68±8.7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T2DM合并DN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糖尿病飲食、改善微循環(huán)(前列地爾)等,同時兩組均給予阿卡波糖口服治療,50 mg/次,3次/d。此外,A2組給予羥苯磺酸鈣膠囊(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88)口服,0.5 g/次,3次/d,連續(xù)治療24 w;A1組則予以艾塞那肽(美國禮來公司,藥物準字:H20090382)治療,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第 1~4 w)為 5 μg/次,2 次/d;后期(第 5~12 w)調至 10 μg/次,2 次/d;第 13 w 時停用艾塞那肽,并維持阿卡波糖基礎治療直至24 w。
1.3 檢測指標 (1)糖代謝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2)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內皮非依賴性舒張功能(NMD)[7]、動脈 EDD。(3)肥胖程度指標:BMI、腰圍。(4)腎功能指標: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轉化生長因子 -β1(TGF-β1)、肝細胞生長因子(HGF)。 (5)不良反應:統(tǒng)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24 w后,兩組 FBG、2 hPG、HbA1c水平均降低(P< 0.05),且 A1組低于 A2組(P< 0.05,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n=49)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24 w后,兩組EDD水平均升高(P<0.05),且A1組高于A2組(P<0.05),但兩組治療后NMD均無顯著變化(P> 0.05,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DD和NMD水平比較(n=49)
2.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24 w后, 兩組血清 Scr、UAER、TGF-β1 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 HGF 水平則升高(P< 0.05),且 A1組變化幅度大于 A2組(P<0.05,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n=49)
2.4 兩組治療前后肥胖程度指標比較 治療24 w后,兩組BMI及腰圍均降低(P<0.05),且A1組低于 A2組(P< 0.05,表 4)。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A1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49)與A2 組(8/49)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
肥胖型T2DM伴DN治療效果常不理想,使患者腎功能難以恢復至正常水平。臨床對此類患者常使用羥苯磺酸鈣等血管保護劑聯(lián)合阿卡波糖等降糖藥物治療,以降低其微血管壁通透性,使血管壁損傷減小,達到改善腎損傷的目的[8]。有研究發(fā)現(xiàn),艾塞那肽可通過激動GLP-1受體,促進葡萄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進而控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發(fā)揮改善肥胖患者胰島細胞功能的功效,在肥胖型T2DM治療中有一定應用價值[9]。
表4 兩組治療前后BMI和腰圍比較(n=49)
本研究結果顯示,A1組治療后糖代謝指標降低幅度明顯大于A2組,說明艾塞那肽改善胰島細胞功能的作用與阿卡波糖減緩腸道內葡萄糖吸收的作用聯(lián)合,可提高對患者的降糖功效,緩解肥胖型T2DM伴DN患者高血糖導致的血管內皮損傷,對減輕血管損害有利。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艾塞那肽還可作用于中樞感覺系統(tǒng),使患者飽腹感增加,減少進食,于控制患者體質量及肥胖程度有利[10]。本研究結果也證實,A1組治療后肥胖程度指標(BMI、腰圍)明顯較A2組低。
另外,李雷等[11]研究表明,T2DM伴DN患者微血管病變可引起動脈血管內皮損傷,使患者腎功能持續(xù)惡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A1組治療后EDD水平明顯高于A2組,推測由以下因素引起:艾塞那肽一來能緩解患者肥胖;二來能改善機體脂代謝,減少脂毒性對血管及胰島細胞的刺激及損傷,進而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有關。不僅如此,A1組治療后腎功能指標(Scr、UAER、TGF-β1)改善幅度明顯大于 A2 組,說明艾塞那肽不僅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還能減輕內皮損傷性刺激對腎血管及組織造成的損害,利于腎組織修復。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表明艾塞那肽與阿卡波糖聯(lián)合應用具有一定安全性,臨床使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阿卡波糖聯(lián)合艾塞那肽治療肥胖型T2DM伴DN效果顯著,可在有效控制機體血糖水平的同時,改善患者腎功能,減輕肥胖程度,且用藥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