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靈鈴
(江蘇省無錫外國語學校,江蘇無錫 214000)
故事,對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情感的豐富,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恰如其分地引入故事,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詞匯儲備量得以擴大,閱讀水平得以提高,還可以使他們在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編故事中體驗英語學習帶來的無窮魅力。
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理解需要學習的知識,并且也無法通過復習來彌補。而英語教學本身而言比較枯燥,因此教學需要采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般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童話故事,在聽故事中,學生為了了解故事劇情自然而然就會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來。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第一單元“I like dogs”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由于這一章節(jié)所學習的是讓學生討論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動物,而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讓學生對一些重點的單詞進行記憶,比較枯燥。而如果采用讓
學生聽故事的方式來學習新單詞,效果則大不一樣。本章所涉及的單詞主要有animal(動物)、cute(可愛的)、fat(胖的)、elephant(大象)、lion(獅子)、monkey(猴子)等,因此需要根據(jù)這些單詞為學生講述一些類似的童話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將故事的上半段講完,然后再讓學生了解這些單詞,將故事的下半段用英文進行板書,而學生為了知道故事的結(jié)局就會自主去研究其中相關的單詞。比如教師為學生講“動物園里的故事”,這個故事翻譯過來后是這樣的:動物園里有一只可愛的小猴子,小猴子見到大象在草地上散步就過去問大象,為什么獨自一個人待在草地上不怕獅子抓,大象說自己體形大獅子不敢惹,于是小猴子也把自己吃得胖胖的,最后獅子來了看到胖胖的小猴子毫不費力地就抓住了。故事講到這里教師就可以問學生:“為什么小猴子會被抓?”此時就可以告訴學生,因為小猴子太胖了跑不快,于是獅子就可以抓住它了。這個故事中涉及animal(動物)、cute(可愛的)、fat(胖的)、elephant(大象)、lion(獅子)、monkey(猴子)等單詞,因勢利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故事進行輕松的學習了。
教師在課堂上嘗試著讓學生講一些故事,不但可以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還能讓學生聽課時更有興趣,更有針對性[2]。故事通俗易懂,課堂知識理解起來更加駕輕就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比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Happy New Year”這一章節(jié)當中,其中涉及的單詞主要是robot(機器人)、CD(光盤)、car(小汽車)、toy(玩具)、doll(玩具娃娃),讓學生通過運用這幾個單詞講述一個童話故事,比如,“有一個漂亮的玩具娃娃生活在一個玩具城市中,有一天一個開著小汽車的機器人來到了這個城市,他要將所有的玩具都收集起來,于是這個玩具娃娃就開始了一場保衛(wèi)家園的斗爭”。There was a beautiful doll living in a toy city. One day a robot with a car came to the city, and he had to collect all the toys, so the doll began a fight to defend his home.像這種比較簡單的童話故事,一般小學生都擁有這種想象力,在繪聲繪色的故事講述中,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來對知識進行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時學生對某個故事了解得比較詳細之后,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形象展示,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運用語言的機會,不僅對一些單詞加以鞏固,更能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第一章元“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這一章本身所講述的故事就是皇帝的新裝。這本身就是一則童話故事,因此需要根據(jù)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另外還可以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比如,首先為學生講述這個故事,然后再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這個故事。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所學習的句子和單詞,比如“Be honest rather than clever”(誠實比聰明更重要)、honest(誠實)、clever(聰明)。另外這個故事最后一段是一個小男孩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所以其中涉及了“The boy is right”(小男孩是正確的)等相關句子。等學生們認識并熟記了文中的關鍵詞句,便消除了表演的“攔路虎”。演故事是學生將語言輸出,帶著任務完成角色的表演,交流時毋庸置疑用的是所學的語言,這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也是一種挑戰(zhàn)。其間,學生也能向教師反饋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對重難點也能更好地把控,可謂一舉多得。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在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應設法將學生的思路打開,設置一道道信息溝,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找到最佳突破口,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或語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的創(chuàng)編。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造的過程,可以受到美的感染,情感的浸潤,更重要的是能在此過程中增大語言知識儲備庫,語言運用的能力也在潤物無聲中得以提高。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有著無窮的智慧,那些燦爛的創(chuàng)新火花會不斷地迸發(fā)出來,讓人拍案叫絕,刮目相看。如在學習 “家中的不同房間”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借助“study(書房)、livingroom(起居室)、bathroom(浴室)、bedroom(臥室)、kitchen(廚房)”這些單詞引導學生進行簡單有趣的故事創(chuàng)編。在教師的示范啟發(fā)下,兇狠的老虎在每個房間找兔子吃的故事順利出爐了,更有可愛的孩子編出了有趣搞笑的漫畫式的故事:兩個好朋友在捉迷藏,最后在浴室的浴缸里找到了好朋友,既滑稽又有趣?!癟om is looking for Mike. But where is Mike?Is he in the study? No. Is he in the living room?No. Is he in the kitchen? No. Is he in the bedroom? No. Is he in the bathroom? Yes. Look, he’s in the bathroom. Haha, I catch you.”
學生的潛力是需要教師挖掘和發(fā)現(xiàn)的。雖然是編一個短短的小故事,卻能考驗學生是否能對句型進行靈活的運用,對知識點加以整合。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以鞏固,課堂也在歡快的氛圍中完滿收尾。
總之,故事有著它獨有的魔力,我們可以讓小學英語課堂彌漫“童”香,學生在聽、說、演和編故事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英語,收獲更多的知識,從而變得樂學、愛學、會學。真正達到“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做舟”這一師生共同學習成長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