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金煦
《侍坐》是論語中為數不多的篇幅較長的篇章,甚至可以說是我國記事類散文的濫觴。文中的語言、動作描寫生動,很好地反映出了幾位弟子和老師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狀態(tài)。而除了突出的文學價值之外,在這一章中也體現(xiàn)了孔子不容忽視的教育思想,孔子通過引導學生講述各自的人生理想并加以點評,既闡述了自己思想的精髓,又起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梢杂纱艘桓Q孔門弟子日常教學生活的情境,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情況。
在《侍坐》章中,除了得到極高評價的曾點之外,唯有子路得到了老師孔子的“特殊對待:其余兩位弟子都是在下課后孔子才給予了評價,但他卻收到了老師的“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不一般的現(xiàn)象。其實,這一個“哂笑”包含了著孔子對子路的復雜態(tài)度和他本人的教育理念,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
孔子對“率爾而對”的子路回應了一個“哂”。該字的字面意思并不難解釋:哂,微笑也。那么,孔子的微笑中究竟包含著對子路的何種態(tài)度呢?本章后文中又提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比羰菃渭儚淖置媪x來理解,這個哂笑的含義無疑是有對子路的譏諷,批評他不懂治國的大道是“禮”,而僅僅從戰(zhàn)爭勇氣,正道等方面治國,對這個回答持的是否定的態(tài)度。
但是,如果孔子真的是對子路持批評的態(tài)度,為何不像《季氏將伐顓臾》一章中那樣對他進行直接了當的當面斥責呢?朱子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道:“夫子蓋許其能,特哂其不遜?!边@樣說來,孔子對子路的態(tài)度并非是全盤否定,而是對子路的能力進行肯定之后對“不遜”進行單獨批評。
據《史記》記載:定公37年,孔子“使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于是叔孫氏先墮郈”。從這之中確實可以看出子路有著很高的軍事才能,文中“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并沒有自夸之嫌。就連孔子自己也說:“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此處的“賦”字有兵賦的含義,也與子路自己的自我評價相符,都可以佐證朱子“蓋許其能”的觀點,這樣說來,說孔子的“哂”單指否定批評,是站不住腳的。
“不遜”的意思是無禮,這里不是指子路出言不遜,而是說他在治國上不講禮節(jié)?!岸Y”在孔子政治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人盡皆知。在他看來,“禮”是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寧的根本。而子路提到了“勇”、“方”、“義”種種,卻唯獨沒有提到禮。即使他認為以禮治國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也至少應該像冉求那樣提一句:“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边M行說明。對此只字不提,顯然是沒有意識到老師政治思想的精髓,難免要被“哂”之。
故此,孔子的哂笑既包含著對子路“無禮”的批評,也有著對其能力的肯定和贊許,其中的內涵十分復雜,不容得做簡單化的理解。
從態(tài)度上講,孔子對子路的評價兼具批評和肯定,但是“哂”字真的只包含了如朱子所說的兩種含義嗎?孔子的職業(yè)是一位老師,且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老師之一;而《侍坐》一章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各言其志”,但是其實質依然是孔子對弟子們進行教育。如果忽略這兩點,就無法全面理解“哂”字的內涵。
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寫到:“孔子既喜子路之才與志,而猶欲進而引之,故微笑以見意?!笨梢钥吹?,在這里孔子對子路的肯定方面依然沒有改變,但是已經不單單是否定其“無禮”了。這哂笑之中不只有著對子路“淺薄”思想的不滿,更有了一種作為人師的“欲進而引之”的感情。這種感情雖然沒有從字面上明確的表露出來,但是通過這一神態(tài)也可以得到反映。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過程中時常會有這種情感的流露,比如在子路篇第十三中的第三則:孔子先批評道:“野哉,由也!”,然后進行了“名不正則言不順”等一系列教導。這不僅僅是在批評學生,更闡述了孔子作為一位偉大思想家的政治理念,對子路本人也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由此可以佐證,在孔門的日常教學中,批評、教育與引導往往是兼而有之的。該“哂”字所蘊含的教育思想也正是如此。
子路勇武直率,時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最后卻高呼著“君子死而冠不免”,用自身的行動貫徹了師門的思想,令人為之動容。由此觀之,孔子對子路的教育無疑非常成功,這與孔子在日常教育中孜孜不倦的引導有密切關系,而這個“哂”字,就是一個完美的縮影。
“哂”雖只是小小的一個字,其所蘊含的意義卻十分深刻,它體現(xiàn)著孔子作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對評判弟子、傳播學說、教育門徒三方面的方法和基本態(tài)度??鬃拥奈⑽⒁恍Γ喈斏铄涞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