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zhèn)新城小學 李劍清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寫作,如何寫好作文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寫出的作文言之無物,字里行間缺乏情感,語言沒有條理等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學生的寫作素材較少,生活感悟不深,導致他們在寫作時出現(xiàn)拼湊字數(shù)的現(xiàn)象。在素質教育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把思維導圖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寫作時能打開思路,寫出有新意的作文,實現(xiàn)高效的作文教學。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給出作文題目后,學生經(jīng)常是寫了兩三句話后就不知如何下筆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分析作文題目時結合思維導圖,給學生提供多種寫作角度,讓他們認真分析,確定寫作方向,根據(jù)掌握的素材進行寫作,能讓他們從寫作難的困境中走出來,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作,這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是有較大幫助的。例如,在寫有關童年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來確定寫作方向和寫作素材。在繪制思維導圖時,用童話作為中心主題,然后在各個主脈上寫上童年中快樂的或難忘的事件。通過畫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找到更寬廣的寫作范圍,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選擇寫哪一條主脈上的事件,然后在這條主脈上畫出支脈,寫出所寫事件的其他內(nèi)容。在寫作時,根據(jù)思維導圖上的內(nèi)容進行寫作,學生的作文結構更加完整,內(nèi)容也更豐富。
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匯不多,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往往讓學生死記硬背摘抄下來的好詞好句。在枯燥的記憶方式中,學生的記憶效果不好,記憶的詞匯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忘記。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記憶,可以建立詞匯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借助圖來進行記憶,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記憶效率,不斷掌握新的詞匯。例如,在記憶有關春天的詞匯時,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以春天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然后把描寫春天氣候的詞匯作為一個主脈,描寫春天花草樹木的詞匯作為一個主脈,描寫春天動物的詞匯作為一個主脈。利用思維導圖來學習和記憶詞匯,一說有關春天的詞匯,學生就能想到繪制的這個思維導圖,對于他們的記憶有很大的幫助,隨著詞匯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逐步提高。
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是寫作過程中較難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困難。在給出作文題目和要求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作文主題繪制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每個主脈代表作文中的一個部分。利用圖形的方式來拓寬思維,找出和作文主題相關的寫作素材,確定作文的結構。在寫作時,學生有了明確的思路,找到了相關的寫作素材,能夠胸有成竹地進行寫作,寫出內(nèi)容豐富、生動的作文。例如,在讓學生寫學校運動會的相關內(nèi)容時,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確定寫作思路,以學校運動會作為中心主題,把觀察到的事件和參與的運動作為各個主脈進行繪制。通過繪制思維導入,學生把有關運動會的素材都整理了出來,能夠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進行寫作,寫出情感真摯的作文。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寫作步驟和寫作方法,還要引導他們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掌握各種事物的特點以及對這些事物的感受。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先確定觀察到的事物,以這個事物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觀察,確定主脈,然后在主脈上畫出分支,寫出觀察到的內(nèi)容。利用思維導圖觀察事物,學生能對事物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在寫作時可以更好地描寫事物,使所寫的事物躍然紙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讓學生觀察樹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樹木。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有的選擇松樹來觀察,有的選擇楊樹來觀察,還有的選擇蘋果樹來觀察,并把觀察的樹木畫到中心主題的位置上,在確定主脈時,學生可以把樹木的形狀、顏色、在不同天氣的形態(tài)、在不同季節(jié)的形態(tài)作為主脈進行繪制,然后根據(jù)主脈上的關鍵詞來繪制支脈。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有步驟、有順序地完成對事物的觀察,使他們能夠更了解觀察到的事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觀察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結合到一起,用有感情的語言來描寫事物,使他們寫出來的內(nèi)容更具有感染力。
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讓他們從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發(fā),同時要結合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小學生在觀察和了解事物時,都是用直觀的方式進行的,事物的形狀和特點都是以圖形的方式存放在他們的腦海中。在開發(fā)學生想象力時,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符合學生的思維,能讓他們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進行自由想象,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寫作時能結合寫作事物的特點進行想象,使寫作內(nèi)容更加豐富。例如,在讓學生寫《小溪的自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條小溪作為中心主題,把小溪擬人化,想象它遇到的各種事件,并把這些事件作為思維導圖的主脈畫出來。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根據(jù)小溪的特點想象出更多的內(nèi)容,增加他們的寫作素材,讓他們快樂地進行寫作,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看到作文題目時進行積極思考,從多個角度挖掘寫作素材,找出新的立意,結合豐富的素材和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在思維導圖的促進作用下,學生的語言積累不斷增加,寫作素材也更加豐富,對于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使作文教學高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