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外國語學校 劉紅萍
朗讀一直都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學生們可以通過文章朗讀的方式對自身情趣予以激發(fā),以此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水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理應對此提高重視,合理采取教學措施,讓學生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其綜合能力。
人體自身的思維水平以及審美情趣全部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因此便需要對小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小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時候,依靠閱讀方式能夠促使自身的思維能力不斷優(yōu)化,并對原有的不足進行完善。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較少,對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較為淺薄,因此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往往僅僅只能明白其表面含義,對于文中蘊藏的深層意義只能通過反復閱讀的形式展開,從而對其大腦產(chǎn)生相應的刺激,將相關知識點逐步累積起來,進而增強學生對于文字本身的感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此類思維轉化的過程,需要學生的眼、耳、腦、口、心共同作用,以此幫助學生吸收其中的知識,提前內(nèi)部凈化,進而使其思維得到健康發(fā)展,并對其思考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例如,在學習課文《鄭成功》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聽覺表象思維,以此作為其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們可以通過反復閱讀的方式,加深對于課文本身的理解,感受其中包含的韻味,進而領悟文章中更深層次的含義。
小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以及長期的訓練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們在進行課文朗讀的時候,認真分析每一句內(nèi)容的表達,能夠有效提升語言表達的基本能力。對于小學生自身而言,語言的表達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形式,分別是讀和寫,其中讀便指的是朗讀,而寫便指的是書寫。小學生在實際學習的時候,應當將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并且做到靈活運用。讀能夠算作是寫的基礎,沒有讀,寫的工作很難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師應對于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予以足夠的重視,順應其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對于課文《安塞腰鼓》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從具體的表達方式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外化”以及“內(nèi)化”共同展開的方式逐步了解課文真實的含義,并依靠讀的方式逐步分清每一個段落。該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修辭手法,這些都是學生語言書寫的重要材料。通過反復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掌握其中獨特的句式,長此以往,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將會得到有效鍛煉,對于文章的認識也將更加深刻,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也能做到靈活運用,真正將知識內(nèi)容變成自己獨有的技能。不僅如此,在以文章為基礎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展開訓練的時候,教師需要以身作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為學生們做示范,引導其學習模仿,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幼,接觸的事物過少,因此對于生活本身的理解往往比較幼稚,仍然需要學習許多外在知識內(nèi)容,從而促使其基本生活認知能力得到提高。朗讀對于小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著諸多益處,語文教材包含的文章都是國內(nèi)外古往今來的佳作。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朗讀這些經(jīng)典的文字,能夠感受其中的妙趣所在,促使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更為豐富,心靈環(huán)境更為精彩。學生們通過長時間的閱讀,能夠不斷加深自身記憶,累積充足的文字信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促使自身欣賞水平得到提高。不僅如此,小學生由于心中儲存的事物較少,因此心靈相對更為純潔,在實際朗讀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融入文章之中,以此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人格美、藝術美以及文字美,促使自身的欣賞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伴隨欣賞水平的增強,學生們便會對人生有著更高的追求。
例如,在學習古詩《靜夜思》的時候,初期由于學生們很少接觸古文類的文章,因此往往很難有效理解其含義,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逐步分析每一個句子,盡管其篇幅短小,仍然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作者當時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文章的欣賞水平便有了新的提升,在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會從情感角度入手展開思考,加深對于文章本身的理解程度。
綜上所述,朗讀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其朗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可以促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文章本身的意義與內(nèi)涵,同時懂得如何正確思考品析,對于自身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欣賞能力的提升都有著諸多益處。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屬于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理應對此提高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