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葆鑫 郝 廷 王興國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創(chuàng)傷一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根據相關資料證實,老年人群因鈣納入及活動量的減少、年齡增長等相關原因導致骨質疏松[1],但大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骨質疏松會導致骨質脆性的增加,導致骨折的發(fā)生,而椎體壓縮性骨折是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2],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降低,嚴重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3],為此在本次調查中采取了椎體骨水泥注入聯(lián)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方法,并對本治療方式的效果進行分析。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4例急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7例。實驗組中男性22名,女性45名,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0.5±2.3)歲。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42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5±2.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實驗組患者進行椎體骨水泥注入聯(lián)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治療方式為:患者經過放射檢查后確定骨折位置,患者采俯臥位,給予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采用C臂機對穿刺位置進行固定,使用尖刀對患者進行制作0.5 cm的切口,并在此使用C臂機,確定患者骨水泥穿刺的位置后,使用骨錘對骨水泥穿刺針進行敲打,直到穿刺針進入患者椎體,當穿刺針進入患者椎體后,將針芯拔出,取患者椎體內組織進行病理活檢,隨即注入球囊擴張器劑量為10 mL的碘海醇,球囊擴張器調整完畢之后將其沿著穿刺針通過針套管插入,對患者體外的球囊擴張器進行旋轉,并注入劑量為2 mL對比劑進入球囊,將球囊擴張后,停留5 min后將球囊之內的對比劑抽出后將球囊拔出,將1~5 mL的骨水泥注入患者的椎體,并定位C臂機,確定骨水泥的分布及走向,當骨水泥注射完成并凝結后,可將穿刺針、套管拔出,患者術后24 h內,方可下床活動,并給予患者口服抗骨質疏松的藥物,臨床常見的藥物為:碳酸鈣片、羅鈣全、鮭魚降鈣素等,1個月為1 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5-6]。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術后1周和3月椎體高度恢復情況進行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情況。實驗組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n 術前 術后1周 術后3月對照組 67 55.37±22.43 32.27±13.54 32.15±14.57實驗組 67 43.36±12.45 22.28±11.45 22.14±10.56
骨質疏松是患者骨組織結構損傷,骨基質、骨礦成分減少,從而導致患者骨小梁的數量逐步減少,屬于全身骨代謝障礙疾病[7]?;颊咴谳p微的暴力下可引起椎體內部骨折,身形下降,好似形體被壓縮,所以稱其為急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本病多發(fā)于老年女性,有相關資料表明,我國每年的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上漲,常見的臨床癥狀為活動受限、腰背疼痛,常見的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但患者術后長期臥床,患者容易出現肌肉萎縮、肺炎等,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此,在本次調查中本院進行椎體骨水泥注入聯(lián)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在本次治療中也發(fā)現,實驗組患者術后1周、3個月椎體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中,可采取椎體骨水泥注入聯(lián)合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