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佑坤 郝 旭 李雪婷
?
經(jīng)穴推拿小腿對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效果研究
程佑坤1郝 旭2李雪婷1
(1.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2.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比較分析法研究按摩在消除運動性疲勞中的效果,在體育系1502班中隨機抽取10名男生并將其隨機分為經(jīng)穴推拿實驗組和自然恢復對照組,每組各5人。均采用力量訓練方法使小腿三頭肌疲勞,實驗組采用經(jīng)穴推拿方法恢復,對照組采用自然恢復,兩組受試者分別在運動后即刻、經(jīng)穴推拿或單純休息后即刻、經(jīng)穴推拿后24小時或自然恢復后24小時進行自身訪談、描述自我感受、填寫訪談提綱,同時觀察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反應。實驗表明,實驗組在按摩后各個時期小腿肌肉疲勞程度明顯下降,對照組在疲勞20分鐘以及24小時后疲勞程度與運動后即刻無差異,肌肉酸痛感甚至上升,經(jīng)穴推拿組的肌肉酸痛程度和身體疲勞程度明顯小于自然恢復組,經(jīng)穴推拿組恢復效果明顯,24小時后受試者基本可恢復到之前狀態(tài),而自然恢復組疲勞情況明顯,24小時后出現(xiàn)明顯的肌肉酸痛。結果表明,運動后經(jīng)過經(jīng)穴推拿能消除運動性疲勞,促進運動性疲勞恢復,且較自然恢復效果明顯。
經(jīng)穴推拿;運動性疲勞;恢復
第五屆國際運動生物化學會議(1982)指出,運動性疲勞是指機體生理過程不能持續(xù)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如果以主觀感覺來判斷運動性疲勞的程度,目前在我國主要是依據(jù)歐陽萍等人所提出的標準進行判斷 (見表1) 。
瑞典生理學家岡奈樂·伯格制定了疲勞的主觀感覺等級表,使原來粗略的疲勞分析變?yōu)檩^精確的半定量分析。具體指標見表2。
表1 疲勞程度的判斷表
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過度疲勞 自我感覺肌力下降,呼吸困難,工作能力下降身體發(fā)沉,頭暈惡心難以入睡,全身疼痛,頭暈嘔吐,脈搏經(jīng)24小時恢復后仍很快。 皮膚嚴重發(fā)紅特別發(fā)紅,或略蒼白蒼白可保持幾天 血色稍紅相當紅紫紅 排汗量不多較多非常多 呼吸中等輕快顯著加快表淺,有時呼吸節(jié)律紊亂 動作準確性下降動作明顯失誤無力完成動作 注意力不夠集中,領會能力下降不集中,反應遲鈍集中不起來。執(zhí)行口令緩慢, 只有大聲口令才能接受 情緒如果訓練和期待效果一致會高興否則情緒低落對訓練價值產(chǎn)生懷疑,厭惡,害怕,希望停止訓練意志消沉,不想訓練、 比賽,甚至拒絕教練的要求。
表2 疲勞程度等級量表
自我感覺等級判斷 非常輕松6-7( ) 很輕松8-9( ) 尚輕松10-11( ) 稍累12-13( ) 累14-15( ) 很累16-17( ) 精疲力竭18-20( )
大量的研究資料顯示,大運動量訓練后常出現(xiàn)肌肉僵硬、腫脹,甚至一些肌肉還會出現(xiàn)麻木無力。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恢復,之后四到五天甚至七天才會稍有緩和。
郭子淵對運動員賽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進行推拿,采用推、按、捏、彈、撥足陽明胃經(jīng)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等手法。結果表明,運動后采用經(jīng)穴推拿有明顯消除下肢肌肉酸痛感,有利于疲勞的恢復。
許多研究表明,穴位的推拿對疲勞的恢復有很好的作用。國內(nèi)學者周英男等進行“刺激經(jīng)穴調(diào)整運動員生理機能的研究”。通過經(jīng)穴推拿的方法,對24名受試者實驗,采用自然對照法,對其運動前和運動后大腿伸肌產(chǎn)生的疲勞進行觀察。結果表明,在經(jīng)穴推拿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大腿伸肌最大力矩、作功量、功率三項指標衰減值無顯著性差異,當進行穴位按摩(揉捏、按壓陽市穴、梁丘穴、血海穴、足少陽膽經(jīng)風市穴)后,兩項指標有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旨在通過自身對照實驗觀察分析經(jīng)穴推拿對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效果,以積累經(jīng)穴推拿運用到實踐的理論依據(jù),更好地推廣經(jīng)穴推拿。
抽取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1502班10名男性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人,進行實驗。受試者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實驗前無任何肌肉疲勞現(xiàn)象。學生基本情況統(tǒng)計表(表3)。
表3 學生基本情況
姓名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 劉澤亮2118065 黃景濤1918166 鄭強2017775 王瑞澤2116865 許明瑞2017761 弓利國2017065 黃杰2117365 趙永峰1917264 李善機1916367 王浩1918065
1.2.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wǎng)、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網(wǎng)上圖書館、5730圖書館查閱了有關經(jīng)穴推拿消除或緩解運動性疲勞的相關論文,明確經(jīng)穴推拿有關手法及一些按摩時注意事項。對這些資料認真閱讀并進行整理分析,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實驗法
兩組受試者充分熱身,然后進行小腿三頭肌力量練習。實驗組進行經(jīng)穴推拿方法放松,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方法處理,單純休息。
1.2.3訪談法
對受試者進行訪談,訪談時間分別為運動疲勞后即刻,自然恢復后即刻和經(jīng)穴推拿按摩后即刻,以及運動后一天,并要求填寫訪談提綱,描述運動后感覺,了解運動后各個時期的自我感受。
1.2.4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運動疲勞后即刻、運動疲勞按摩后和運動后自然恢復后的肌肉酸痛程度和自身疲勞程度
長江流域水庫群調(diào)度不僅技術要求高,而且協(xié)調(diào)各方利益的管理難度大。長江大型水庫建設和管理主體多,分別有流域機構、各級地方政府及水利部門、發(fā)電公司或者電網(wǎng)公司、河流開發(fā)公司等,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水庫各自為政,必然會出現(xiàn)上下游水庫之間爭水,導致一些水庫蓄不滿水,或者蓄水時間集中在汛后1~2個月內(nèi),給長江流域整體利益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所以,要實現(xiàn)流域統(tǒng)一和協(xié)調(diào)的水庫群蓄水方案,必須建立起必要的管理體制,協(xié)調(diào)防洪、抗旱和生態(tài)調(diào)度與發(fā)電、航運、供水、灌溉等興利調(diào)度之間的關系。
比較分析兩次實驗運動疲勞后經(jīng)穴推拿組以及自然恢復組和的肌肉酸痛程度和自身的疲勞程度。
比較分析實驗后二十四小時經(jīng)穴推拿組和自然恢復組的肌肉酸痛程度和自身疲勞程度。
表4 運動疲勞后即刻受試者肌肉酸痛程度(單位:人)
分組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實驗組0023 對照組0140
表5 運動勞后即刻受試者疲勞程度(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實驗組041 對照組140
表6 運動疲勞后即刻主觀感受等級表
自我感受等級 112-13稍累 214-15累 314-15累 414-15累 512-13稍累 614-15累 714-15累 812-13稍累 914-15累 1014-15累
注:表6中1-5為實驗組,6-10為對照組。
表4表5分別是疲勞后10名受試者的肌肉酸痛程度和疲勞程度,可以看出大多受試者是中度酸痛和重度酸痛,疲勞程度大多為中等。表6實驗組與對照組疲勞程度沒有明顯差異,疲勞程度大多集中在14~15這個等級,大多都是累,在運動負荷后感到身體沉重,肌肉酸脹,疲乏無力,達到人體疲勞。
表7和表8中運動疲勞后經(jīng)穴推拿組肌肉酸痛程度多為重度酸痛和中度酸痛,疲勞程度集中在中度和重度疲勞。按摩后即刻肌肉酸痛程度大多為輕度疲勞甚至無酸痛。疲勞程度也是輕度疲勞占大多數(shù)。表明受試者在疲勞后即刻進行經(jīng)穴推拿按摩后肢體感覺輕松,肌肉松軟,僵硬度減少,腫脹感下降。疲勞程度減輕。
表7 實驗后經(jīng)穴推拿組按摩前和按摩后肌肉酸痛程度(單位:人)
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按摩前0154 按摩后即刻2620
表8 實驗后經(jīng)穴推拿組按摩前和按摩后疲勞程度(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按摩前172 按摩后即刻640
表9、表10顯示,運動后自然恢復組即刻與休息20分鐘后肌肉酸痛程度與疲勞程度的人數(shù)無明顯變化??梢缘贸?0分鐘的自然休息對疲勞的恢復作用很小。
表9 實驗后自然恢復組運動疲勞后即刻和運動后20min肌肉酸痛程度(單位:人)
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運動疲勞后即刻0154 運動疲勞后20min0262
表10 實驗后自然恢復組運動后即刻和運動后20min疲勞程度(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運動疲勞后即刻172 運動疲勞后20min190
從表11可以看出,實驗組經(jīng)穴推拿20分鐘后疲勞程度大都集中在8-9這個等級,等級相對于疲勞后即刻下降兩個等級,對照組疲勞感多集中10-11和12-13這兩個等級,相對于疲勞后即刻下降一個等級??梢员砻鹘?jīng)過經(jīng)穴推拿按摩后疲勞的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自然放松。
表11 實驗組經(jīng)穴推拿后與對照組自然休息20分鐘后主觀感受等級表
自我感受等級 18-9很輕松 28-9很輕松 38-9很輕松 48-9很輕松 56-7非常輕松 610-11尚輕松 712-13稍累 810-11尚輕松 910-11尚輕松 1012-13稍累
注:表11中1-5為實驗組,6-10為對照組。
表12 兩次試驗后按摩組實驗后即刻按摩與按摩后24小時肌肉酸痛程度(單位:人)
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按摩后即刻2620 按摩后24h4600
表13 兩次按摩組實驗后即刻按摩與按摩后24小時疲勞程度(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按摩后即刻262 按摩后24h820
從表12和表13看出,按摩組運動疲勞后即刻按摩與按摩后24小時肌肉酸痛程度與疲勞程度差別不明顯,無酸痛人數(shù)增多,中度酸痛人數(shù)為0??赡苁墙?jīng)過當天睡眠和休息后肌肉酸痛程度略微下降。
表14 兩次實驗后自然恢復組實驗后20分鐘與運動后24小時肌肉酸痛程度(單位:人)
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運動疲勞后20分0253 運動疲勞后24小時0262
表15 兩次實驗后自然恢復組運動疲勞后20分鐘和運動疲勞后24小時疲勞程度(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運動疲勞后20分鐘190 運動疲勞后24小時280
從表14和表15看出,自然恢復組運動疲勞后即刻和運動疲勞后24小時候人數(shù)沒有很大變化,主要集中在重度疲勞。表明受試者在運動疲勞后不經(jīng)過任何情況的干預會出現(xiàn)肌肉酸痛、僵硬、腫脹等狀況,關節(jié)出現(xiàn)無力,影響肢體活動范圍。
表15 實驗后24小時實驗組與對照組肌肉酸痛程度統(tǒng)計(單位人)
分組無酸痛輕度酸痛中度酸痛重度酸痛 實驗組4600 對照組0262
表16 實驗后24小時實驗組與對照組疲勞程度統(tǒng)計(單位人)
分組輕度疲勞中度疲勞重度疲勞 實驗組820 對照組280
從表15和表16可見,實驗組肌肉酸痛程度多為無酸痛和輕度酸痛,中度酸痛和重度酸痛沒有,疲勞程度也是輕度疲勞居多。對照組的肌肉酸痛程度多是中度酸痛,輕度酸痛和重度酸痛各有兩人,疲勞程度以中度疲勞為主??梢哉f明在運動后經(jīng)過經(jīng)穴推拿按摩比自然放松恢復的快,恢復效果明顯。
實驗和訪談表明,在進行大強度的運動訓練后,對受試者進行經(jīng)穴推拿按摩較自然恢復者的疲勞恢復效果明顯,經(jīng)穴推拿可以使受試者短時間內(nèi)恢復到之前水平,可以緩解肌肉在大強度運動后緊張程度,減輕肌肉的僵硬腫脹感,起到恢復疲勞的作用。
在各個時期受試者運動疲勞后的自我感覺不同,在疲勞后,多數(shù)感覺到肌肉酸痛,腫脹,肌力明顯下降,動作的準確性下降,出汗量明顯,踝關節(jié)感到無力,甚至疼痛,影響正常的肢體活動,還有受試者厭倦訓練,無力繼續(xù)完成要求動作。
進過經(jīng)穴推拿按摩后,受試者普遍反應肢體感覺輕松,肌肉松軟,僵硬度減少,腫脹感下降,肌力稍有恢復,第二天進行追蹤訪談中,并沒有明顯的肌肉酸痛,心情愉悅,可以進行正常的各種訓練和活動。
在不經(jīng)過任何干預及自然恢復后,各個受試者普遍反應肌肉腫脹、僵硬,甚至出現(xiàn)痙攣,如果繼續(xù)進行練習,排斥情緒明顯,身體感到疲憊無力,在第二天進行追蹤訪談中,有明顯的肌肉酸痛,肌肉依舊僵硬、腫脹,影響肢體正?;顒?。
在訓練結束或休息中進行經(jīng)穴推拿按摩,穴位按摩得當?shù)脑?,可以緩解疲勞、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使身體更快的恢復。在運動后采用經(jīng)穴推拿按摩時要采用正確的體位和適當?shù)氖址?,操作由輕到重,動作速度均勻有力,幅度不可忽大忽小,動作穩(wěn)柔,自然流暢。
就本實驗而言,經(jīng)穴推拿能有效減輕運動疲勞后的肌肉酸痛情況和疲勞程度,促進疲勞的恢復。但具體按摩的穴位,目前無統(tǒng)一標準;按摩者手法、力度等不能保證對每一個受試者都完全一樣。國內(nèi)應用經(jīng)穴推拿方法對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比較廣泛,在實踐中,對訓練后運動進行經(jīng)穴推拿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的作用明顯,理論研究大多在臨床報道。
4.1經(jīng)穴推拿能有效減輕運動疲勞后的肌肉酸痛情況和疲勞程度,促進疲勞的恢復。
4.2運動疲勞后,通過經(jīng)穴推拿之后和24小時后肌肉酸痛程度和疲勞程度較運動后即刻明顯下降,疲勞恢復效果較明顯;自然放松后的疲勞程度在疲勞后即刻、自然恢復后即刻以及24小時后無明顯變化,肌肉酸痛程度略微增強,影響肢體正?;顒?。
4.3運動疲勞后,經(jīng)穴推拿即刻或自然恢復即刻和24小時后,經(jīng)穴推拿恢復較自然恢復效果明顯,恢復時間快。
[1] 毛亞杰,周薔.對恢復運動性疲勞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05).
[2] 汪光勝.運動性疲勞恢復的中醫(yī)按摩探索[J].湖北體育科技,2008(03).
[3] 魏翀.探析按摩對消除運動性疲勞的作用[J].大眾文藝(理論),2009(07):34-35.
[4] 葛廷云,趙斌,尹素清.對按摩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氧自由基代謝理論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04):83-85.
[5] 孫志堅,韓玉利.經(jīng)穴按摩對中長跑運動員疲勞消除的作用[J].中國學校體育,1998(05).
[6] 成守仁.中醫(yī)對運動性疲勞的認識及常用的恢復方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
[7] 劉莉,董玉峰.談運動按摩[J].科技信息,2008(27).
[8] 田惠林,葛廷云,劉春燕.足反射區(qū)按摩促進大強度有氧耐力運動疲勞消除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03):340-342.
[9] 劉建宇,劉黎明,李廣周,等.經(jīng)穴推拿抗運動性疲勞的實驗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01):141-145.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Legs on the Recovery of Exercise Fatigue
CHENG Youkun, eta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China)
程佑坤(1992—),碩士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