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俊宇
摘要:《滕王閣序》是“初唐四杰”之首,又有“詩杰”之稱的少年英才王勃,南下探父途中,偶遇佳會,即席賦詩而作。王勃以其生花妙筆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展開一幅奢華的名樓雅聚圖,進而興盡悲來,懷古論今,抒發(fā)“無路請纓”懷才不遇的憤滿心情。此序可以看作是王勃短暫生命最后迸發(fā)的激情與熱量,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詩篇。這篇古文,語言華麗,朗朗上口,不論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還是“萍水相逢”等,隨便拿出幾句,都是千古頌唱,亦被人們津津樂道!
關鍵詞:滕王閣;滕王閣序;王勃;用典;駢文
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都因有不朽的文學作品而名垂千古。黃鶴樓因崔顥的七言律詩《黃鶴樓》和李白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名遐爾;岳陽樓因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和李杜等大詩人的諸多作品而著稱于世;滕王閣卻僅憑英才少年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為后人所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而聞名于世。
滕王閣臨贛江東岸而立。公元653年,高祖幼子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上元二年,失意青年王勃從洛陽南下探望任交趾縣令的父親,路過南昌,恰逢時任洪州都督閻公第一次新修此閣設宴聚會,對仕途仍未絕望的王勃認為機會難得,應邀參加,席間一文,鋪敘滕王閣地勢、人才、良辰、美景、樂事和宴會盛況,抒發(fā)其懷才不遇、無路請纓的悲情,為我們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堪稱駢文第一,千古絕唱的《滕王閣序》。
當時,年幼無知的王勃毫不推讓地揮毫作文曾引得閻公不悅,以“更衣”為由離席而去。王勃第一句寫“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時,只覺不過是平淡之筆,然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眼前一亮,突感一股博大而又凌厲的文氣撲面而來。緊接著佳句奔流泉流:“襟三江而帶五湖……”開章闡明滕王閣所處之地郡府南昌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疆域遼闊,地勢宏偉,繁華富饒,從歷史人物到現實人物,文臣武將,俊才星馳,人杰地靈,對千載難逢的盛大聚會及主人賢德,勝友如云,不盡奉承,讓人聽得飄飄然。
然后,由近及遠鋪敘三秋登閣景象,技法嫻熟,遠近錯落,虛實相映,上下渾成,動靜結合,變化多樣?!傲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狈e水退盡后寒冷的潭水清澈見底,落日余暉下,淡淡的云煙籠罩著山巒,山水之間呈現出一片盈盈紫光。靜止中寫出湖光山影色彩變化極富生命力。一個“寒”字寫出秋高氣爽,“寒潭、暮山”一近一遠構成錯落景致,在“上淡下濃”的對比中描繪出秋意正濃的晚景,被譽為“寫盡九月之景”詩句?!芭R帝子之長洲……”極目遙望,眼底之物,不一而足:峰巒原野、山川湖澤、沙洲島嶼、渡口舸艦、飛檐樓閣、宮殿房舍、仙鶴野鴨,好一幅生活之樂和自然情景自然融合,富庶祥和景象?!皩訋n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鄙舷轮g用“飛”“流”“臨”化靜為動,以物擬人,僅用十六個字就把滕王閣高聳入云、重巒疊嶂的雄偉氣勢和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飛翔在天空中,從閣上往下看不到地面的獨特風貌寫得蔚為壯觀、栩栩如生、渾然天成。巒青翠、閣流丹、黃龍舳、暮山紫等多種秋天色彩完美無瑕地結合于一體,寫出景色變化,靈動活現,氣韻不凡,令人向往,讓人驚嘆。漁舟唱晚、雁陣驚寒共同構成一幅情景交融、虛實相映、動靜結合的景象。最是那:滿天的落霞與孤獨的野鴨在遼闊而又澄澈的天空中一高一低地飛翔,與那一碧無垠的秋水渾然一色,整個天地和諧安詳地交匯于無痕之中,把靜中動、寂之歡,描繪得遼闊高遠、空靈灑脫,如此美境及想象,世間幾人難達?讓閻公中聽后都禁不住跑出來,一睹王勃風采,連聲嘆道:“此真天才,不垂不朽矣”。
緊接著,王勃筆鋒從寫景轉至述懷,全序用59個之多的典故明喻、暗喻地烘托其內心復雜的情感。用典之豐、來源之廣、方式之多,隨手拈來,自然妥帖,既表明其才華橫溢,文采斐然,恃才傲骨,露才揚己,也諷刺和揭露封建時期復雜政治環(huán)境下的不良社會風氣。通篇用典既沒有冗贅晦澀之感,反讓詩序顯得富麗典雅,委婉曲折、情真意切、不拘一格。首先“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豈乏明時?”加強表達雖身處盛世卻落得像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一樣懷才不遇的境況。然后“達人知命……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雖身處困厄之境,仍應像班超一樣志向不變,建功立業(yè),不懈追求,自勵志節(jié),并渴望君王再給他請纓報國的機會。述懷部份是《滕王閣序》的中心思想,也是王勃急切要表達的情感。眼前美景不屬于他這個匆匆過客,此時此刻與此美景相關的仕途也不屬于他。因此他自然地寫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的凄涼語。這句是全文關節(jié)之語,在君王制統(tǒng)治社會中迷失了方向的一位滿腔熱血、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發(fā)出了“王宮何時能見?”的疑問。
最后,王勃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結尾。傳言,尾聯(lián)“檻外長江(空)自流”。其實,這個“空”字才是全篇的文眼。當時王勃特意空著,留給在座人填寫,還埋下了“一字值千金”的故事?!短撇抛觽鳌泛汀缎绿茣方蕴峒巴醪獙懘诵蚣毠?jié):“初不精思,不易一字,文不加點,頃刻而就,滿座大驚”。
王勃(650-676)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儒學世家出身,文學天才中的佼佼者。665年,一篇《乾元殿頌》,高宗閱后連聲直呼“奇才!奇才!大唐奇才!”666年,因《宸游東岳頌》科舉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官員。又因一篇《檄英王雞》卻被高宗批為“歪才!歪才!二王斗雞,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此人立逐出王府!”自此他仕途一落千丈。671年,在好友幫助下補任虢州參軍,私殺官奴,被判死刑,遇赦,革職。21歲英才少年,心比天高,奈何命運多舛!如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現出少年王勃的樂觀豁達,那《滕王閣序》則流露出的是豪情與失意并存的矛盾青年。可惜天妒英才,26歲的王勃省親歸途中魂歸大海,一位天才就此隕落。《滕王閣序》也成了他最后的絕唱。
《滕王閣序》用駢文體寫成的。駢文是中國古代漢民族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又稱駢儷文、對偶文。特點是對仗工整、聲律鏗鏘,辭藻華麗,酷愛用典。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起源于漢末,定型于南朝梁,盛行于南北朝時期,代表有徐陵和《別賦》《恨賦》等。初唐時期發(fā)展到高峰,王勃、楊炯、盧照齡、駱賓王都是寫駢文的高手。中唐之后,駢文走向沒落。它的沒落與太注重形式,對文章表情達意起到了嚴重束縛作用有關?!峨蹰w序》不僅字字相駢,句句相儷,文字對仗,平仄協(xié)調,音律和諧,把走馬蹄韻、典故辭藻以及文字的美感發(fā)揮到極致,張揚了駢文的優(yōu)點,還用飽滿的激情與過人的才華沖破六朝以來的糜麗風格,將唐朝人蓬勃的精神、開闊的意境充分爆發(fā)出來,將多樣化的寫景手法與復雜多變的情感融為一體,以雄邁的歷史感和空間感寫出了“西江第一樓”滕王閣的氣勢及人文風景。讀之,既能感受景物之美,又能體會情感之真,達到了寫我所寫,抒我所抒的暢快淋漓境界,成為唐代駢文體的代表佳品。
《滕王閣序》是六朝駢文的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散文化的先聲。詩圣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這也是對“初唐四杰”及駢文體無與倫比的表現力和無可替代的迷人魅力的最高評價和褒揚。古文革新運動中,高舉反駢旗幟之首的韓愈對王勃及其《滕王閣序》也大為贊賞,稱頌其“讀之可以忘憂”也。韓愈《新修滕王閣記》曰:“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p>
《滕王閣序》讓世世代代的后人們認識到駢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其文體是漢語和漢民族文化發(fā)展史中最成熟、最優(yōu)美的一種文體,是漢語文章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在其流變過程中,對近體詩歌的初創(chuàng)、定型和詞的發(fā)展以及對聯(lián)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江山須有偉人扶,名樓亦須人而傳,自然景觀也因人文力量的介入而名揚天下,“西江第一名樓”滕王閣也正因有《滕王閣序》這篇不朽名作而屢毀屢建,萬古長存!
我們懷敬仰之心緬懷詩杰王勃,并衷心感謝他用生命中最后的熱血鑄造了《滕王閣序》,讓我們有幸在這篇美麗的千古名文、千古雄文、千古駢文大海里暢游!
參考文獻:
[1]肖希鳳.論王勃及其《滕王閣序》-駢文的發(fā)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05).
[2]鐘基,李先銀.王身鋼譯注.《古文觀止》(全二冊).下冊.卷七.王勃《滕王閣序》[G].北京:中華書局,2009,7,1:440-447.
[3]尹艷華.從《滕王閣序》看駢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報,2003 (11).
[4]于海娣.《唐詩鑒賞大全集》《滕王閣序》[G].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2:9-10.
[5]楊曉彩著.王勃研究[G].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3,12.(1版).
[6]魏家駿.千古美文“滕王閣序”-說《滕王閣序》的抒情特點[J].名作欣賞,2005 (03).
[7]汪永紅.淺議《滕王閣序》中的用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 (04).
[8]于景祥.《文心雕龍》與駢文理論和駢文創(chuàng)作[D].河北大學,2007,06.
[9]莫山洪.“初唐四杰”稱號與駢文[J].柳州師專學報,1998 (04).
(指導教師:廖兵坤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高中語文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