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楊東英
摘要:通過小女孩的視角,分析女孩是如何成為“女孩”的,探討了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的文化身份以及自我妥協(xié)。
關(guān)鍵詞:《男孩和女孩》;文化身份;女孩形象
作為加拿大第一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麗斯·門羅是當之無愧的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除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外,門羅還多次獲得如加拿大總督文學獎等其他獎項。短篇小說《男孩和女孩》收錄在門羅的成名作《快樂影子之舞》中。并得到了評論家的廣泛好評。本文通過分析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諸多影響,探討女孩在男權(quán)制社會壓迫下不斷成長,最終由女孩成為了“女孩”的過程,揭示了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文化身份的迷失和自我妥協(xié)。
一、語言的束縛
《男孩和女孩》描繪了一個經(jīng)典的門羅家庭,背景同樣設(shè)置于安大略的一個農(nóng)戶家庭,家庭結(jié)構(gòu)同樣是由父親,母親,姐姐和弟弟構(gòu)成,而父親同樣經(jīng)營著一個家庭養(yǎng)狐場。最初,11歲的女孩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向往著如英雄一樣去冒險,去找刺激,去保護弱者?!拔野炎约壕o緊地裹在床單之下,開始想象那些每晚都會重復的故事。那些故事的主角都是我自己……我從炮火紛飛的大樓里救人……”[1]伊始,女孩并不認為自己和男孩有什么兩樣,她甚至覺得自己比弟弟還要強壯。但是隨著弟弟的逐漸長大,女孩發(fā)現(xiàn)即便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還是會被弟弟打敗。正如幫工亨利所說,“總有一天,萊爾德會向你證明他的實力”[1]。女孩很愿意很愿意為父親工作,能夠成為父親的幫手她感到頗為自豪。她也喜歡別人能把她當作男孩。有一次,當父親對飼料推銷員說:“我想讓你見見我新雇傭的幫手。”[1]女孩激動地面紅耳赤而拼命地干活。然而,推銷員竟說:“耍我,她不過是個女孩而已?!盵1]“女孩”這個詞第一次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壓制力量。而在這之前,“女孩”這個詞僅僅是“代表天真無罪的,沒有什么負擔的,就好像‘孩子這個詞一樣?!盵1]
在女孩成為“女孩”過程中,母親和祖母的話語同樣對我造成了負面影響,這使得女孩進一步認清成為她們眼中的“女孩”的標準。女孩覺得媽媽是她的敵人。作為母親,卻和爸爸抱怨說到:“我剛一轉(zhuǎn)身,她就跑了。我感覺就像家里沒有女兒一樣?!盵1]在母親眼里,只有家才是女孩應(yīng)該在的地方,母親并不覺得女孩是父親的幫手,而女孩想要的自由,在母親眼里更是不成體統(tǒng)的。母親無時不刻地在用她自己的標準衡量女孩的言行。用自己的思想禁錮著女孩的自我成長。而祖母的到來對于女孩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女孩子不要這樣甩門。”“女孩子坐下來的時候,雙膝要并攏?!薄澳遣皇桥⒆討?yīng)該關(guān)心的事?!盵1]三句簡單而又帶有命令口吻的祈使句象征著對權(quán)利的要求,而女孩所有的社會內(nèi)涵都被濃縮在了“女孩”兩個字之中,并被深深的嵌入了性別標簽。而作為一個對女性意識只處于懵懂階段的孩子來說,唯有逃避和叛逆才是應(yīng)對這些外力管制的有效方式。
二、文化身份重塑
在《男孩和女孩》中,“女孩”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代表天真無罪的,沒有什么負擔的,就好像‘孩子這個詞一樣。”[1]在另外有一層含義中,“女孩”是有限定性的,“女孩并非我當初所想的,不過是我的身份而已,而是我不得不變成的一個角色”[1]。而女孩從最開始的反抗命運的安排,努力掙脫家務(wù)事的束縛,到似乎開始接受自己作為“女孩”的身份和命運。她不再強求自己像男孩一樣而且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女性空間,雖然要和弟弟共處一室,她努力地讓自己的那半房間顯得淑女些:給床鋪上了舊的蕾絲窗簾;用不穿的裙子給梳妝臺做了一個臺罩;甚至計劃在她和弟弟的床中間設(shè)置屏障。她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幻想著當英雄去拯救他人,而是轉(zhuǎn)向“女孩”考慮的一些事情,例如頭型以及服飾等。甚至在夢中,故事的主角也是由男老師或者男生充當,而女孩自己則從拯救者最終淪為了被拯救者。就連她曾經(jīng)最引以為豪的在農(nóng)場做事,都已演變成看到屠殺場面變得驚悚不已。女孩開始意識到自身無法擺脫的弱點:恐懼,脆弱。女孩從最初的“我--兒童--成人--人”降格為“我--女孩--女人--弱者”[2]。
最后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女孩對自我的堅持。春天里,父親要把家里的兩匹老馬殺掉作為狐貍的飼料,這也包括女孩最喜歡的一匹老母馬費洛拉。當父親要求女孩關(guān)上大門堵住費洛拉的出路時,女孩平生第一次做了違背父親意志的事情,她選擇敞開大門,放走了母馬,在那一刻,女孩強烈的感受到了自己與母馬之間的認同感。就在費洛拉破門而出的時刻,女孩喚起了自己沖破束縛,勇敢反抗,獲得自由的潛意識。但是很快,女孩意識到,費洛拉不可能真正的逃脫,父親和弟弟乘坐的卡車很快就能追上她。費洛拉不可能逃脫被殺的命運,而女孩自己也和費洛拉一樣,逃脫不了成為一個“女孩”的命運。當?shù)艿芨嬖V父親,是女孩故意敞開大門,放走費洛拉時,父親最終說出“她只是個女孩”。[1]女孩突然頓悟了她與父親之間的鴻溝,而她也真正從心底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在故事的結(jié)尾,女孩承認道:“我并不反對,打心底兒的。也許那是真的?!盵1]
三、結(jié)語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寫到:“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是變成了一個女人”[6]。門羅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了女孩從最初的認為自己和男孩別無兩樣到全然接受自己“女孩”的身份和命運的過程,通過對女性文化身份進行的探討,揭示了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身份的缺失以及自身的軟弱和無奈。
參考文獻:
[1]艾麗絲·門羅.“男孩和女孩”節(jié)選自《快樂影子之舞》[M].張小意,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145-164.
[2]周怡.《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