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歐陽修作為我國古代文豪之一,眾多詩歌作品被世人傳唱。但是,通過細細品味歐陽修詩歌作品,可以體會到他本人有著極為濃郁的洛陽情結。都與他三年的洛陽生活密不可分。從為官之路、游歷山水之間、閑居獨處之余都能體現(xiàn)出來。
關鍵詞:歐陽修;詩歌;洛陽
歐陽修是我國古代歷史中最為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之一,所留給世人的詩歌作品都蘊含了極為深刻的內涵。細細品味歐陽修的詩歌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歐陽修的詩歌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歐陽修三年的洛陽之旅中,伴隨著仕途的發(fā)展和生活的快樂,三年仕途之路中經歷上升和低谷兩個階段,導致了他日后詩歌創(chuàng)作中洛陽情結也體現(xiàn)出了階段性的不同。文章就結合歐陽修詩歌進行細細的解讀。
一、洛陽在歐陽修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
從我國眾多歷史文學資料的概括與分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歐陽修詩歌走向革新之路的起點正是在洛陽。因為,歐陽修在仕途道路中經歷了很多波折,由于他本人倡導改革,強調招賢納士,可是這與北宋政治大環(huán)境是不相符的。因此,歐陽修在政治上受到排擠、打壓,詩歌的風格由此也發(fā)生了轉變,而這正是他生活在洛陽的時候。總而言之,洛陽作為中國古代的國際大都會,不僅僅是歐陽修仕途道路開始的起點,也正是在這兒走向了政治道路的巔峰,歐陽修詩歌創(chuàng)作與政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這座城市為歐陽修詩歌革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歐陽修居洛詩歌的內涵
(一)幕府交友唱和
歐陽修洛陽為官三年,經歷了為官之路的起起伏伏。在出入洛陽階段正是歐陽修仕途順利的階段,任西京留守推官一職,在這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記錄了很多幕府交友唱和的情節(jié),內心無比的釋懷。其中,《七交七首》組詩中,“遠慕鄴才子,一笑懽相挹”。就說明了歐陽修在初入洛陽就結交了很多年齡相仿、性格相向、意氣相投的文人才子。并且他們之間往來頻繁,同時吟詩作樂,對生活非常的滿足同時仕途也非常順利。另外,在初入洛陽之時,參與了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文學活動。一日它與謝絳、尹洙、梅堯臣幾位文人墨客提議在普明后園消遣避暑,一入普明后園歐陽修本人便發(fā)現(xiàn)園所雖然占地面積并不是很大,但是風景絕佳,是其他消遣避暑之所所不能匹敵的。于是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出《普明院避暑》、《游大字院》兩首著名的詩歌作品。在《普明院避暑》中,表達出了對園所內優(yōu)美環(huán)境的贊嘆,而《游大字院》主要體現(xiàn)出歐陽修寄情山水、游目騁懷。這些詩句都表達出歐陽修在洛陽為官初期交友、吟詩作樂的生活。
(二)西京山川游歷
洛陽地處黃河中段腹地,境內山川綿延,是我國古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之一,風景宜人、自然優(yōu)美。歐陽修在洛陽為官期間,經常游歷西京山川,感受自然所呈現(xiàn)出的美,而這也說明了歐陽修本人正在經歷為官之路上的苦悶。例如,在《鞏縣初見黃河》一詩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初見黃河的感受,體現(xiàn)出黃河為自身帶來的澎湃之情,同時又在詩的最后一句針對歷代皇帝治水之舉為百姓所造的福祉進行了歌頌,感謝天子的生命之舉。而深入這一首詩,可以判斷歐陽修在仕途上并不順利。因為,一個人只有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才會選擇四處游歷,目的是要通過改變環(huán)境來改變心情。而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為之所動的自然景觀,那么必然會將自己內心積壓已久的沉重心情釋放出去,由此來舒緩自己的內心。
(三)閑居獨處悲歡
歐陽修政治道路經歷了無數(shù)的波折和坎坷,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他本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三年為官之路中,他的詩歌作品中有著濃郁的閑居獨處悲歡情節(jié)。為官之余走進田園生活,遠離世俗的紛爭,感受鄉(xiāng)土的氣息,是最安逸也是最向往的生活,這一階段正是歐陽修在洛陽為官三年的末段。在這一時間段里,歐陽修本人的政治之路受到了嚴重的打壓,內心中存在極度不滿的情緒。同時,他的夫人也在他政治道路最為艱難的階段離他而去,更是導致了他對仕途的憤恨和不滿。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選擇走進田園生活將這一情緒淡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生活的向往,閑居獨處成為了他在洛陽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在這一為官階段中,他有很多個作品都反映出了閑居獨處悲歡的洛陽情結,如《伊川獨游》、《獨至香山憶謝學士》等等,這些詩歌作品都反映出了他對政治道路坎坷、波折的釋懷。
三、結論
為官一任三年中,歐陽修對洛陽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在無數(shù)詩歌作品中都能夠體現(xiàn)出來。為此,針對歐陽修詩歌中的洛陽情結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將歐陽修詩歌作品所表達的深刻情感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1]高欣.歐陽修詩文中的洛陽記憶[D].蘭州大學,2017.
[2]董高峰.歐陽修的洛陽生涯及其詩歌意象[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