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俊平
【摘要】深化教學改革是提高藝術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關鍵。此文通過對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成果的總結,闡述了高校水彩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介紹了高校水彩畫教學改革的措施、創(chuàng)新點和成果,對高校水彩畫專業(yè)教學改革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教學方法;水彩;繪畫語言
與其他畫種比較,由于材料、技法的不同,水彩畫有著非常獨特而豐富的繪畫語言。經(jīng)過十幾年的建設,各高校的水彩畫專業(yè)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目前國內擁有水彩畫教學的高校已不在少數(shù),多數(shù)高校都被水彩畫這一蓬勃發(fā)展的畫種所吸引,條件允許的高校也都紛紛設立了水彩畫專業(yè)。在校生和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猛增,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水彩畫家隊伍。但是,在這支隊伍中,能創(chuàng)作出既有深刻文化內涵,又具有鮮明繪畫語言特色的畫家不多,也就是常說的“有高原而缺乏高峰”,作品千人一面。這種狀況的形成與目前高校水彩畫教育和教學不無關系。如何進行水彩畫教學改革,從而培養(yǎng)一批真正既掌握水彩畫語言又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開拓意識的水彩畫家,是擺在高校尤其是專業(yè)藝術院校水彩畫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議題。
廣西藝術學院是國內較早開辦水彩畫專業(yè)的高校。如何讓學生在掌握了較熟練的繪畫技法的基礎上,盡快解脫技法的束縛,大膽探索語言表達方式,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面貌,從成千上萬的水彩大軍中脫穎而出,是廣西藝術學院水彩畫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改革任務?;谶@個目的,廣西藝術學院于2015年、2016年分別開展了學校和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進行“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本文擬對這一研究,從高校水彩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措施和所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系統(tǒng)闡述。
一、高校水彩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教育核心之一便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圍繞提升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等問題,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边@也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途徑。對于高等藝術教育來說,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便在于深化教學改革,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突破。廣西藝術學院作為全國省屬六所綜合性藝術學院之一,擔負著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藝術人才的重任。近年來學校通過制度建設、加大經(jīng)費投入、落實檢查監(jiān)督等工作,狠抓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勢不斷發(fā)展,改革永遠伴隨著高等藝術教育教學的過程,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出現(xiàn),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
相當一部分水彩畫專業(yè)的學生入學前并沒有接觸過水彩畫,他們更熟悉的是素描、水粉畫和油畫等,因此水彩基礎較差,加上入學后水彩畫專業(yè)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等陳舊的現(xiàn)象仍在一些藝術類院校存在,不少學生對水彩畫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愿意做枯燥、需要大量時間而不容易出現(xiàn)效果的基礎性練習。針對這種狀況,必須下力氣進行改革,根據(jù)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并掌握水彩畫的繪畫語言,為個人語言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與形式語言課程做鋪墊,為水彩畫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水彩畫是國內各美術院校開辦得比較晚的專業(yè),各院校在教學改革研究方面所投入的人力和精力都不足,所取得的成績也非常少,對水彩畫語言研習和教學方法方面的研究更是鮮見。因此,我們期望通過此項目的實施,探討水彩畫語言訓練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教師不斷探索水彩畫的繪畫技法和語言,提高課堂示范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掌握水彩畫技法和語言的效率,使其開闊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以推動水彩畫專業(yè)教學改革,為提高水彩畫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累經(jīng)驗。
二、高校水彩畫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措施
(一)重新修訂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的教學大綱,并完善教學講義
1.“教學大綱是關于某一門課的內容、程序和要求的書面陳述”,它“包括了許多對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程序和要求有用的信息”,比如“課程的基本信息”“課程描述”“所需材料”“教學方法和活動”“課程要求和評價程序”“課程內容概要”以及“其他各種政策”等。在先進合理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教學大綱,實際上構成了課程教學的總指導和大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實施的教學計劃、講義或教材編寫、教學方法與課堂控制等,都是在這個綱要的基調上才得以展開。因此,我們首先在教學大綱的設計和編排上尋找突破口,比如對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相關內容,以制定更加系統(tǒng)和科學的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教學大綱。
2.補充收集不同風格的國內外名家作品作為臨摹范本,尤其注重收集國外名家的作品,為學生提供給豐富的作品欣賞的機會,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充實教學內容。拓展眼界對學生藝術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作用無需贅言。但在教學過程中,對水彩畫并不是十分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他們對范本的認識和選擇都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導他們選擇更合適的優(yōu)秀范本,就成為教學過程中重要課題之一。
3.為了更加便于教學和作品的展示,制作教學PPT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豐富教學方式,更直觀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欣賞體驗,提升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二)探索“理論學習—教師示范—臨摹學習—教學成果展示與評價”的教學方法實踐
1.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技能為主的課程,也需“理論先行”。在臨摹畫作前,應對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手法和繪畫語言等展開分析,讓學生對畫作的語言和風格有更全面深入地認知?!八式虒W一定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理論學習放在學生動手實踐創(chuàng)作之前,就是要讓學生首先在色彩理論學習中產生思想審美能力”。
2.貫穿教學全程的教師課堂示范。對于美術類的課程來說,“語言表達永遠無法代替實際的‘親眼所見,因而教師的示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啟發(fā)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可以說,沒有教師示范的技能課是空洞的,沒有說服力的”,而“一次好的課堂示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路明燈,更是學生學業(yè)前進的方向”。因此,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始至終都與學生共同完成作業(yè),現(xiàn)場示范,形成可供借鑒的畫稿,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以更加便利地展開繪畫語言的練習。
3.師生同步進行同一素材多種表現(xiàn)語言的練習。由教師給全班學生提供同樣的練習素材,以及三至四位水彩名家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每一個素材,模仿三至四位名家的繪畫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繪畫素材是怎樣變成一幅創(chuàng)作性的作品的,由此加深對水彩畫豐富的表現(xiàn)語言的認知并能更熟練地運用這些語言。同時,教師和學生使用同樣的素材和語言同步練習,能夠更鮮明地反映教師處理素材和創(chuàng)作的思維理念,并和學生的處理方法形成對比和參照,這無疑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加深其對繪畫語言的理解,有著極大的幫助。
4.該課程的最后一周,組織學生深入生活,從生活體驗中獲取真切的感受,作為創(chuàng)作養(yǎng)分。由此,結合前幾周所學的課程知識,運用自己了解到的繪畫語言來創(chuàng)作幾張系列作品。關于此項內容,應要求學生回歸藝術的本源,真實地面對和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認識繪畫語言和作者情感之間的關系。
5.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體系。學習結束后,將師生練習的成果進行展示,開展師生互評,按照“作者自評—其他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的程序,從作品中提煉出適合不同素材的繪畫語言。
對教師來說,這一內容既包含了理論講解,也包含了課堂示范和共同完成作業(yè),而對學生來說,既包含了課堂練習,也包含了生活體驗,最后的評價體系又將以上內容統(tǒng)一起來。我們力圖構建一種完整而有效的方法體系,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三、高校水彩畫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與預期效果
(一)創(chuàng)新點
1.在教學中注重對名家個人情況和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的介紹,使學生加深對名家作品的理解,認識到繪畫語言與畫家藝術追求之間的聯(lián)系。
2.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能夠讓學生不斷地疊加知識,形成對繪畫語言科學的知識體系與技能體系,對于形成自己個人的繪畫風格打下良好的根基。從傳統(tǒng)的技法臨摹發(fā)展到藝術風格感悟,獲取真切的藝術感受,作為創(chuàng)作養(yǎng)分。
3.教師全程示范。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用同樣的照片素材進行訓練,也就是教師與學生完成同樣的作業(yè)量,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4.同一素材的多種繪畫語言表達訓練方式。要求學生用兩種以上的繪畫語言表現(xiàn)同一素材,在大量的練習和多種嘗試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鞏固知識。
5.師生同步進行研習,增強師生互動,通過教師課堂示范的直觀性,增加學習的趣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起到教學相長、互相促進的作用。
(二)預期效果
1.通過此項目的實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得到加強。由于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中外名家作品資料,包含各種語言和各種風格,提高了學生的作畫興趣和思考對比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對多種風格的鑒賞能力,眼界得到極大的拓展。而教師的全程示范和同步練習,同樣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很大提高。
2.學生的個人繪畫語言初步形成。讓學生接觸大量的中外優(yōu)秀水彩畫作品,通過大量的練習熟悉水彩畫的繪畫語言,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加以理解和改造,進而把這些繪畫語言運用到自己的作業(yè)練習和繪畫創(chuàng)作中去。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在提高繪畫技法的同時,大部分學生從照搬照片發(fā)展到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識,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3.加深了學生對水彩畫發(fā)展歷史的了解。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單純地傳授技巧,而是適時融入史論知識的介紹和討論。比如名家作品介紹,便涉及水彩畫發(fā)展的簡史,以及語言、風格等理論,使學生在技法訓練的同時也提高了理論水平。
4.增強了學生對繪畫語言概念的理解。繪畫語言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通過練習,學生加深了繪畫語言與繪畫技法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繪畫技法的提高促進了繪畫語言的形成,繪畫語言的形成反過來推動了繪畫技法的不斷成熟。
結語
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是當下水彩畫專業(yè)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水彩畫專業(y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技法練習,認為只要通過長期的練習,學生自然會出現(xiàn)自己的個人面貌,往往把繪畫語言練習當成技法練習課程來對待。由于對繪畫語言課程練習的輕視,造成學生唯技法為上,出現(xiàn)大量照片式的超寫實作品。本教改項目的實施,力求為水彩畫語言研習課程提供了一條新的教學途徑。實踐證明,以師生同步練習、同一素材多種風格練習、手頭練習與理論學習同步進行為主要特色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對學生個人繪畫語言的早日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注釋:
*項目基金: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水彩畫繪畫語言研習課程教學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6JGA269)。
參考文獻:
[1]臧美瑩.中國當代高校水彩畫教育現(xiàn)狀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保羅R .伯頓,戴維M.伯德.有效的教學方法[M].盛群力,胡平洲,閆蔚,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張洪彬.水彩教學方式的改革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4).
[4]李貴男.論示范在高校美術技能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