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有花,熊峰,閆學平,周健,王月菊
(1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蘇州215006;2北京市第一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世界范圍內,其發(fā)病率位居第四,病死率僅低于肺癌,是癌癥死因的第二位[1]。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術,結合或不結合其他抗腫瘤手段的綜合治療仍是胃癌的最佳治療手段[2]。但多數(shù)胃癌患者確診時已至中晚期,基礎身體條件較差,較難開展手術。胃癌起病初期無明顯癥狀,僅有患者主訴出現(xiàn)噯氣、上腹飽脹或隱痛等非特異性癥狀,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鑒別診斷困難[3]。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期多項研究表明LncRNA與阿爾茲海默癥[4]、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5]及多種惡性腫瘤[6]等復雜疾病密切相關。2012年6月~2016年12月,我們觀察了胃癌組織中LncRNA煙酰胺核苷酸反義轉氫酶RNA1(NNT-AS1)的表達,并探討其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組織及癌旁非腫瘤組織凍存標本77例份,標本由根治性胃癌切除術中切取,胃癌組織標本取自腫瘤組織中央非壞死區(qū)域,癌旁非腫瘤組織標本取自距離腫瘤組織5 cm以上非腫瘤組織。病例均經(jīng)病理科確診為原發(fā)性胃癌。其中男51例、女26例,年齡為50~80歲,≤60歲23例、>60歲54例。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30例,Ⅲ期35例,Ⅳ期3例;經(jīng)病理科確診胃腺癌75例,胃印戒細胞癌2例;組織分化程度為高分化9例,中分化39例,低分化29例;脈管侵襲36例;淋巴結轉移37例;神經(jīng)轉移16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科確診為原發(fā)性胃癌;②患者病歷資料、隨訪資料完整;③患者胃癌組織、癌旁組織凍存標本保存完好;④術前未經(jīng)放、化療等其他抗腫瘤手段治療;⑤未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⑥未合并其他影響RT-PCR結果的嚴重疾病。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LncRNA NNT-AS1表達檢測 采用RT-PCR法。向稱取的等量凍存樣本中加入TRIzol試劑(美國Invitrogen 公司)提取總RNA。以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總RNA純度,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總RNA樣本OD260/OD280位于1.8~2.0。應用High-capacity cDNA Reverse Transcription kit(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將總RNA逆轉錄為cDNA。本研究RT-PCR過程嚴格遵循Roche Light Cycler?480 Ⅱ熒光定量PCR儀(本實驗室自有)產(chǎn)品說明書,使用TaqMan?Universal Master Mix Ⅱ without UNG預混液(美國Invitrogen公司),以β-actin為內參,反應引物序列:LncRNA NNT-AS1正向引物:5′-TGAAGTTTTCAGGGACACAT-3′,反向引物:5′-TTTAGACCTGTTTCTTTGTT-3′;β-actin正向引物:5′-TGGCACCCAGCACAATGAA-3′,反向引物:5′-CTAAGTCATAGTCCGCCTAGAAGCA-3′。以2-ΔΔCt法計算LncRNA NNT-AS1的相對表達量。
1.3 隨訪 以患者術后出院為觀察起點,應用電話、電子通訊等手段,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隨訪。隨訪截止于2017年12月,隨訪10~65(36.48±15.15)個月,中位隨訪時長為36個月。
2.1 不同胃部組織中LncRNA NNT-AS1表達比較 胃癌及癌旁正常組織中LncRNA NNT-AS1相對表達量分別為0.509±0.110、0.103±0.004,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366,P=0.000)。
2.2 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LncRNA NNT-AS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與患者腫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脈管侵襲、淋巴結轉移相關(P均<0.05),而與患者年齡、性別、神經(jīng)侵襲無關(P均>0.05)。見表1。
表1 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s)
2.3 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將納入本研究的患者依照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的算術平均值0.509分為LncRNA NNT-AS1低表達38例,高表達39例,將隨訪結果制成圖1,LncRNA NNT-AS1低表達者生存率為68.42%(26/38),生存時間為(52.03±3.11)個月,LncRNA NNT-AS1高表達者生存率為38.46%(15/39),生存時間為(39.11±3.02)個月。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低表達者生存率與生存時間均優(yōu)于LncRNA NNT-AS1高表達者(χ2=6.939,P=0.008;t=18.495,P=0.000)。
圖1 LncRNA NNT-AS1低表達與高表達者Kaplan-Meier生存曲線
我國胃癌發(fā)病率全球范圍內位居第二,僅次于日本,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例,占全世界的42%左右,居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二位,病死人數(shù)約30萬例,病死率居我國因癌病死率第三位[1]。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變化、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居民生活方式改變等原因,胃癌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7],嚴重威脅我國國民身體健康。胃癌可依據(jù)病理類型分為胃腺癌、胃黏液腺癌及胃印戒細胞癌,不同病理類型的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差異,但一般認為三種胃癌患者的預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目前的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顯示,晚期胃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均不超過30%[7]。早期診斷、明確診斷并據(jù)此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但我國以胃鏡為主要早期篩查手段漏診情況嚴重[8]。因此明確胃癌的發(fā)病機制,找到篩查依據(jù)及治療靶點對于改善胃癌患者預后尤為重要。
Lnc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的長度超過200 nt的功能性RNA,廣泛分布于細胞核與細胞質中,在轉錄、轉錄后調控及表觀遺傳學層面上調控基因表達[9]。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LncRNA參與機體的諸多生物過程,更為重要的是,LncRNA具有成為腫瘤標記物的潛力[10]。已有許多LncRNA被證實與胃癌相關:LncRNA MEG3能通過p53信號通路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與轉移[11];LncRNA SNHG6通過沉默p27信號通路促進胃癌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作用,使患者預后惡化[12];LncRNA SNHG1通過調控DNMT1表達,從而促進胃癌細胞增殖[13]。lncRNA BANCR在胃癌細胞中高表達,沉默lncRNA BANCR表達可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遷移能力。
本研究選擇的LncRNA NNT-AS1定位于人類5號染色體,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LncRNA。Wang等[15]結合體內與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LncRNA NNT-AS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且能通過調控MAPK/ERK信號通路和腫瘤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促進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轉移與侵襲;Lu等[16]同樣通過對臨床腫瘤標本及體外細胞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LncRNA NNT-AS1在肝細胞癌組織中高表達,通過miR-363/CDK6信號簇參與促進肝細胞癌的進展與轉移;Ye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組織中異常高表達,且表達較高的患者組生存率與生存時間均較對照組差。本研究發(fā)現(xiàn),LncRNA NNT-AS1在胃癌組織中異常高表達,與前述其他惡性腫瘤中的表現(xiàn)一致,提示LncRNA NNT-AS1可作為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指標,且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脈管侵襲、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提示LncRNA NNT-AS1能促進胃癌細胞增殖與轉移,與前述研究中LncRNA NNT-AS1在其他惡性腫瘤中的作用相似,因此LncRNA NNT-AS1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xiàn)為促癌基因,可能成為新型抗癌手段的治療靶點。但本研究結果中LncRNA NNT-AS1表達與胃癌的神經(jīng)侵襲無關,可能因為LncRNA NNT-AS1對胃癌轉移的促進途徑與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因表達無關,亦可能因本研究選擇的患者中僅16例發(fā)現(xiàn)胃癌的神經(jīng)侵襲,存在統(tǒng)計偏差。因此LncRNA NNT-AS1在胃癌中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實驗證實。
本研究隨訪調查結果顯示,LncRNA NNT-AS1表達較高的患者生存率、生存時間均劣于LncRNA NNT-AS1表達較低的患者,此可能與LncRNA NNT-AS1對于胃癌轉移的促進作用相關,因此LncRNA NNT-AS1可作為胃癌患者預后評估的指標。對于LncRNA NNT-AS1表達較高的患者,建議重視復診,加強監(jiān)控,適當增加其他輔助抗腫瘤手段,以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胃癌組織中LncRNA NNT-AS1呈異常高表達,且與胃癌的惡性進展密切相關。LncRNA NNT-AS1表達較高的患者預后較差。因此LncRNA NNT-AS1具有成為胃癌早期診斷、預后評估相關腫瘤標記物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