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小學生正處于喜歡亂涂鴉的年齡階段,在這一涂一畫之間寫作的興趣自然而然也就激發(fā)出來了。在課堂上,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的寫作欲望得以增強。我在嘗試改革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習作之前,教師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把課堂中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繪成思維導圖后再進行習作指導,這樣,畫圖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積極參與的過程,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形成有系統(tǒng)、有層次的寫作結(jié)構圖示,使他們的構思在思維導圖中呈現(xiàn)出有形的思路??梢?,有了“骨架”,再往里面填充“血肉”,習作便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同時,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為此,我對教學中親歷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剖析。
師:小朋友們,丹桂飄香,美麗的秋天已經(jīng)來了。你們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
(首先,教師在黑板中心畫上一個圓圈,寫上主題“秋天”。)
生:老師,我眼中的秋天是金色的,因為田野里稻子成熟了。
(接著,由“秋天”圖形中心開始畫一些向四周發(fā)散出來的粗線條,每一條線都代表學生個體關于秋天的主要想法。)
師:你真厲害,秋天來了,你發(fā)現(xiàn)了田野的莊稼成熟了!還有哪些地方你也發(fā)現(xiàn)秋天來了?
生:我在果園里發(fā)現(xiàn)了秋天來了,因為蘋果都成熟了。
生:秋天來了,我還在公園里看到菊花了呢。
生:我還在公園里發(fā)現(xiàn)勤勞的小松鼠,它們秋天就開始準備過冬的糧食。
生:老師,我還知道到了秋天楓葉火紅火紅的,非常迷人。
師:你們真善于發(fā)現(xiàn),在田野、果園、公園發(fā)現(xiàn)了秋天的變化。
(最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喚醒學生有關秋天的記憶,提取秋天變化有特色的地方,共同繪制了如下導圖,為后面的寫作做好鋪墊。)
師: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秋天的變化不僅僅是在這些地方,還在哪里能發(fā)現(xiàn)呢?
(學生繼續(xù)討論交流,說出了秋天在小池塘里,在校園中,在天空中,等等。教師指導學生畫圖,厘清練筆思路,注意到給學生留白,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練筆前畫導圖有助于梳理頭腦中的材料,如下圖,使用思維的要素——圖像來改進這幅思維導圖,使其變成學生的“學習導圖”。)
師:(手指導圖)瞧,秋天來了,小朋友在這里都能找到。能具體地說一說有哪些變化嗎?我們先到果園里看一看。
(同桌討論交流)
師:誰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在果園里的發(fā)現(xiàn)?
生:老師,我最喜歡吃秋天成熟的柿子,甜絲絲的。
生:柿子不僅吃起來美味,遠遠看去還像掛滿了橘紅燈籠。
師:來到果園里,你還見到哪些成熟的水果呢?試著像剛才同學那樣說一說。
生:我很愛吃秋天成熟的梨子,它像一個寶葫蘆,還穿上黃燦燦的外衣。
生:秋天來了,我最愛吃的石榴終于成熟了。
師:瞧你的樣子,說起石榴你都饞得快流口水了。
生:老師,我最喜歡秋天的果園了,我愛吃的蘋果成熟了。
師:老師這里正好帶來了蘋果,小朋友們來看一看,它是什么顏色的?
生:紅通通的,像小朋友害羞的臉蛋。
師:你的描述真形象,還會用上比喻句呢!你再來摸一摸,果皮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
生:蘋果圓圓的,摸起來是光滑的。
師:請你來聞一聞,蘋果有什么氣味?
生:聞起來香香的,真想咬一口嘗一嘗。
師:大家都吃過蘋果,誰能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生:蘋果咬起來水分很多,它又脆又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師(小結(jié)):其實我們剛才通過看、摸、聞、嘗介紹蘋果,就能讓別人一下子記住這種水果。
(指導學生借鑒教師指導的方法,通過各種感知覺、抓住水果的特點來描寫。如下圖,先把自己的思路用思維導圖畫下來,關鍵詞的選取既可以用上書上的好詞,也可以是自己積累的詞語。)
師:小朋友們,你還喜歡哪些水果?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它畫出來吧!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繪制果園的思維導圖,如下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除了喜歡秋天的果園,還喜歡秋天的公園和田野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把圖像畫出來,可以用上你喜歡的顏色。
(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自主繪圖。)
最后,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整個導圖完整地將文章的結(jié)構和詳略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如下圖)。學生選擇最佳角度寫作,最終達到了作文立意的獨創(chuàng)性,形成新的作文視角。
反思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選材,這種發(fā)散性的圖形思維工具,打開了思維的大門,學生圍繞中心主題大膽想象,將自己想到的內(nèi)容羅列出來。學生在不斷思考由“中心點”輻射出去的內(nèi)容時,進行了充滿個性的表達。有了思維導圖的清晰展現(xiàn),學生在選擇習作素材的時候,就能夠一目了然,也更有目的性、科學性,效果自然更佳。
每一篇習作,都有它的主題。學生在了解習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確定寫什么,也就是思維導圖中所提到的“中心點”。確定一個中心詞(中心題材),給予一定的思考時間,圍繞中心詞(中心題材)自由想象,并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相關要點。例如:案例中的“我眼中的秋天”。學生可以說出秋天是金黃色的,田野里稻子成熟了;秋天是紅色的,公園里的楓葉火紅火紅的;秋天是豐收的,瓜果成熟了,太美味了!總之,敞開心扉,把自己眼中的秋天在習作里向大家說一說。用上思維導圖之后,可以盡可能多地羅列出學生所想到的內(nèi)容,然后學生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習作。
思維導圖為習作拓展思考的空間,提供多項選擇,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有了最佳途徑。學生在寫寫畫畫的過程當中,思緒不再受約束。
一篇好的文章,關鍵在于謀篇布局。葉圣陶先生曾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币馑际钦f,作者寫文章都會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這個思路,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主旨。寫作文也是如此,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寫下去,才能使作文條理清晰、主題突出。因此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厘清思路,明確主題。確定了寫什么之后,就要琢磨怎么寫,這就需要提綱契領巧構思。提綱是學生寫作文時的整體思路的提煉。當提綱有血有肉、風骨錚錚后,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雛形了。學生的頭腦中明確了文章的結(jié)構,文章的條理自然也清晰了,學生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思維導圖結(jié)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理、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生習作之前,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以塊狀的形式,使學生進行可視化學習——通過直觀圖表達信息,通過直觀圖將思維過程顯現(xiàn)化,借助直觀圖管理、鑒別各種信息,借助直觀圖提出創(chuàng)意,有利于學生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課標提出“盡量減少表達形式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東西可寫。但是在習作的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不夠具體,語句不夠生動。這時學生可以繼續(xù)豐富和完善思維導圖,在確定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基礎上努力遣詞造句。如學生在習作時,運用思維導圖,寫下可能用到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夸張、想象等,補充在原有的導圖上,并作合理調(diào)配,文章就顯得更為生動。
思維導圖能將新舊知識有機結(jié)合。在寫作前要全盤考慮,在什么地方引用什么資料,讓文章熠熠生輝。名人名言,古詩佳句,學生平時都有所積累。學生還可把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詞好句記錄在旁隨時選用。寫作時有了這些資料的引入,可以突出主題,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上述案例中有關表示秋天顏色的詞語有黃澄澄、紅彤彤、紫瑩瑩、金黃金黃等,還有一些成語,如秋高氣爽、金桂飄香、一葉知秋、葉落歸根、秋色宜人、雁過留聲、金風送爽等,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幫助。這張“全景圖”幫助學生明確了“寫什么”“怎么寫”“用上哪些詞句使文章生動”等等,這樣一來,學生思路清晰,習作時詳略得當。
在教學活動中,思維導圖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用來進行知識的整理。畫一幅思維導圖好比經(jīng)歷一次頭腦風暴,當一個人在習作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順利地寫出來時,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頭腦也會接受新想法。其實直到學生動筆,習作早已經(jīng)歷了不止一次的修改。這樣不知不覺中便提高了習作的質(zhì)量,加快了寫作速度,同時在無形中降低了習作難度。潛移默化中,學生提高了寫作興趣,促進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古希臘普魯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边@把“火”由教師點燃當然也不錯,但是,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點燃,豈不更好?授人以漁就是我們的目的。
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列好了清晰的觀察提綱,觀察時就得心應手,有理有序了。在課堂上巧妙進行模仿,可以幫助學生把習作寫得更有條理性,更加具體生動。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蘋果進行具體指導,練習中放手讓學生進行遷移和拓展,按照這樣的方式對石榴的特點進行描寫。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秋姑娘悄悄地走來了,石榴花都謝了,長出一個個白里透紅的石榴娃娃。別看它們的樣子傻里傻氣的,其實一剝下它的‘外衣’,里面卻是‘金碧輝煌’的,與外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顆顆石榴籽緊抱在一起,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一張張?zhí)煺鏌o邪的‘娃娃臉’。咬上一口,嘴里立刻變得十分清涼爽口,石榴汁洋溢在嘴中,立刻消除了人們炎熱和干燥的感覺,這感覺真是太爽了!”
總之,將思維導圖運用于習作教學,能夠充分挖掘?qū)W生智力潛能,提升其思考技巧,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