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芳
(河南省鞏義瑞康醫(yī)院中醫(yī)皮膚科,河南 鞏義 451200)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皮膚病,以中青年為主要發(fā)病群,臨床表現(xiàn)為紅斑、鱗屑、丘疹,具有病程長、病情遷延、易復發(fā)等特點[1]。臨床上以尋常型銀屑病多見,占所有銀屑病的90%以上,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一般應用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皮質(zhì)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一,且不能長時間應用[2]。本研究用消銀湯聯(lián)合卡泊三醇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皮膚科接治患者,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相關(guān)診斷標準[3]。臨床癥狀為不同程度皮損、紅斑、鱗屑。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其他皮膚病變。隨機分成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4~60歲,平均(45.5±3.6)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2.1±0.4)年。研究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6~61歲,平均(45.8±3.8)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2.3±0.5)年。兩組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卡泊三醇軟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41)涂抹患處,1日2次。
研究組加用消銀湯。丹參、雞血藤、生槐花各20g,紫草、生地、熟地、白茅根各15g,牡丹皮12g,當歸10g,甘草3g。水煎,取藥汁4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1日1劑。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T細胞因子測定采用ELISA法檢測,主要是IFN-γ、IL-4、IL-8。
用嚴重度評分法(PASI)評測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包括皮損面積、紅斑、鱗屑等?;局斡?PASI評分降低90%及以上。顯效:PASI評分降低60%~89%。有效:PASI評分降低25%~59%。無效:PASI評分降低25%以下。
用SPSS20.0軟件統(tǒng)計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用t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細胞因子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相關(guān)細胞因子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相關(guān)細胞因子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指標 研究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IFN-γ(pg/mL)220.21±18.29168.10±17.76*△220.54±19.02189.17±15.35*IL-4(pg/L) 44.32±9.31 15.83±4.62*△ 43.87±9.18 22.08±4.43*IL-8(pg/L) 15.40±3.22 6.48±1.25*△ 15.38±3.26 6.81±1.34*
研究組出現(xiàn)輕度紅斑1例,輕度腸胃道反應1例,發(fā)生率4.3%。對照組出現(xiàn)輕度紅斑2例,瘙癢感1例,發(fā)生率6.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銀屑病發(fā)病和T淋巴細胞介導的皮膚上皮細胞異常增殖、分化及凋亡密切相關(guān),所以一般應用固醇激素類藥物治療,可抑制機體異常T細胞免疫反應,發(fā)揮抗炎效用。卡泊三醇軟膏屬于維生素D3衍生物,是臨床治療銀屑病的首選藥物,有良好效果,與中強效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類似。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抗炎性反應遞質(zhì)抑制皮膚角質(zhì)細胞過度增生,并誘導分化、凋亡,改善炎性反應、角化、浸潤等有良好效果。但單一應用起效相對緩慢。
中醫(yī)認為,銀屑病多為血熱體質(zhì),氣血旺盛,外感毒火邪氣,辛辣飲食,內(nèi)傷七情,久而五志化火,濕熱錯雜,虛實相間,濕氣熾盛,蘊于肌膚而發(fā)病。治療應清熱涼血解毒[4]。消銀湯方中紫草、生地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丹參、雞血藤、當歸活血化瘀,牡丹皮、生槐花、甘草清熱燥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去除風燥之功。藥理研究表明,紫草、生地、熟地、牡丹皮等對銀屑病樣表皮過度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可促進表皮顆粒層形成。臨床研究表明,TNF-γ可能是銀屑病發(fā)生發(fā)展重要因素。IL-8是組織中單核吞噬細胞激活分泌產(chǎn)生,是銀屑病發(fā)生重要炎性因子,且銀屑病病情越重,外周血液中IL-8平越高;IL-4則可作為炎反應抑制因子[5]。
卡泊三醇聯(lián)合消銀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