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園
(江蘇省江陰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蘇 江陰 21440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或排便不盡感[1]。調查結果顯示,F(xiàn)C患病率為6%[2],城市女性FC患病率為15.2%,農(nóng)村為10.4%,城市高于農(nóng)村[3]。FC女性患病率為8%,明顯高于男性的4%[2]。筆者用疏肝養(yǎng)血方治療女性FC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45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門診女性患者。年齡16~85歲,平均(51.00±19.95)歲。病程6月~15年,平均(5.33±4.29)年。
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Ⅳ標準[4]:至少25%的時間排便感到費力,至少25%的時間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至少25%的時間有排便不盡感,至少有25%的時間有肛門直腸梗阻或阻塞感,至少25%的時間排便需要手法輔助,自發(fā)性排便少于每周3次,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xiàn)稀便。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6~85歲。
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經(jīng)腸鏡或其他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原發(fā)性精神病。
用柴胡10g,當歸15g,生地10g,炒白芍10g,枳實10g,生白術15g,桃仁10g,火麻仁30g。氣滯加檳榔10g,烏藥10g,厚樸5~10g;食滯加焦三仙各15g,萊菔子10g,陳皮10g;熱秘加梔子10g,蘆薈2~3g,大黃3~10g;肝膽濕熱加黃芩10g,梔子10g;腸燥津虧者加玄參10~30g,麥冬10~30g;腎陰不足加制何首烏10g,桑椹10g;氣虛加黃芪10~30g,黨參10g。水煎,每日2劑,分2次服,治療4周為一療程。
治療期間配合飲食及排便習慣調整、適當運動和保持心情舒暢等輔助治療。
參照《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4]。①大便性狀(Bristol)分型:Ⅰ型為堅果狀硬球,Ⅱ型為硬結狀臘腸狀,Ⅲ型為臘腸樣、表面有裂縫,Ⅳ型為表面光滑、柔軟臘腸狀,Ⅴ型為軟團狀,Ⅵ型為糊狀便,Ⅶ型為水樣便。Ⅳ~Ⅶ型(0分),Ⅲ型(1分),Ⅱ型(2分),Ⅰ型(3分)。②排便時間:小于10min為0分,10~15min為1分,15~25min為2分,小于25min為3分。③自主排便頻率:1~2天1次為0分,3~4天1次為1分,5~6天1次為2分,1周以上1次為3分,無自主排便為4分。④排便困難程度:無需用力可自然排便為0分,需用力才能排出為1分,努力用力才能排出為2分,借助按摩肛周甚至用手摳等額外幫助為3分。⑤腹痛、腹脹、肛門直腸梗阻或阻塞感、排便不盡感評分標準:無為0分,偶爾為1分,時有為2分,經(jīng)常為3分。
用便秘患者生存質量自評量表(PAC-QOL)[5]評價生活質量狀況。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臨床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排便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在3天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天,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
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18例(40.0%),顯效20例(44.4%),好轉5例(11.1%),無效2例(4.4%),總有效率95.6%。
治療前后癥狀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癥狀指標評分比較 (分, ±s)
表1 治療前后癥狀指標評分比較 (分, ±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 2.56±0.55 0.69±0.82 12.70 <0.05排便次數(shù) 2.38±0.58 0.53±0.76 13.01 <0.05排便時間 2.40±0.58 0.49±0.79 13.12 <0.05排便困難程度 2.33±0.60 0.49±0.76 12.78 <0.05伴隨癥狀 2.40±0.54 0.49±0.66 15.02 <0.05總分 12.07±1.88 2.69±3.37 16.31 <0.05
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PAC-QOL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2 治療前后PAC-QOL量表評分比較 (分,±s)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軀體不適 8.11±2.27 3.93±1.68 9.92 <0.05心理社會不適 18.62±4.83 12.67±4.79 5.87 <0.05擔心和焦慮 24.13±10.02 16.18±6.37 4.49 <0.05滿意程度 12.27±3.75 6.36±2.96 8.31 <0.05
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周某,女,41歲,2016年9月30日診。6年前因生產(chǎn)二胎后出現(xiàn)大全干燥難解,1周1~2次,時伴腹脹腹痛,自服排毒養(yǎng)顏膠囊、麻仁丸等效果不佳,現(xiàn)大便3日未行,上腹?jié)M脹,胃納尚可,口苦口干,煩躁易怒,夜寐欠佳,舌暗紅苔薄黃,脈細弦。證屬肝郁血虛兼有腑實。治療以疏肝養(yǎng)血,理氣通腑為主。擬疏肝養(yǎng)血方合小承氣湯化裁。柴胡10g,當歸15g,玄參15g,生地10g,炒白芍10g,枳實10g,生白術10g,桃仁10g,火麻仁30g,厚樸10g,生大黃5g(后下),5劑,水煎服,每日2次。二診,服藥第2日大便解出,腹?jié)M緩解,今晨大便1次,大便較前質地變軟,無腹痛腹脹,口苦口干減輕,舌暗紅苔薄白,脈細弦。原方7劑繼續(xù)服用。三診,大便質軟,排便通暢,2-3日一行,舌暗紅苔薄白,脈細。原方去大黃、厚樸,14劑以鞏固療效。
FC屬中醫(yī)“便秘”、“脾約”等范疇。病位在腸,與肝、肺、脾、腎均相關。臟腑功能失調,導致大腸傳導失司,大便秘結不行。以虛實夾雜多見。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主疏泄,調節(jié)全身氣機的運轉,唐容川云“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氣機條暢,脾胃升降有序,糟粕自然順降。女性常需對抗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易出現(xiàn)精神緊張,多愁易怒,抑郁不舒,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常,大腸氣機升降出入失調,魄門啟閉失常,大便郁滯不暢。肝藏血,調節(jié)全身血液,血液充盈腸道,腸道濡潤,糟粕可順利排出。女性因月事、產(chǎn)育、哺乳、年老等因素,易精血虧虛,腸道失于濡潤,無水則舟停,大腸傳導失常,大便艱澀難排。長期肝氣郁結,血行不暢,或因分娩創(chuàng)傷,脈絡受損,血不歸經(jīng),導致瘀血阻滯,凝于大腸,腸道不通,排便困難。
FC以肝郁血虛為主要病機,治療以疏肝養(yǎng)血為主。疏肝養(yǎng)血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養(yǎng)血活血,白芍、生地養(yǎng)陰生津、柔肝緩急,白術、枳實補土培本、健脾助運、行氣導滯,加桃仁化瘀潤燥、開結通滯,火麻仁脂潤而除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養(yǎng)血、潤燥化瘀、運脾通便之功。
疏肝養(yǎng)血方治療女性功能性便秘,能夠明顯改善大便性狀、排便次數(shù)、排便時間、困難程度、伴隨癥狀及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