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德 汪穎
摘要:鐵路已成為一種重要交通工具,鐵路自助售票機也開始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車站,然而其用戶界面卻使多數老年人使用時感到困難。通過初步的可用性測試,發(fā)現老年人在操作地站點選擇界面和日期選擇界面時遇到困難最大。通過聯(lián)合分析,得出界面各設計參數的重要性及其對應各水平的效用值大小。疊加各水平效用值,從而得出整體效用值,以確定界面的最優(yōu)組合。最后將聯(lián)合分析與績效分析對比,前者能發(fā)現更多問題,并給出更為具體的設計指導。
關鍵詞:人機界面 老年人 聯(lián)合分析 路自助售票機
引言
信息化時代下,信息產品普及率日益增高,越來越多的產品或服務開始通過自助設施來被消費和使用,各種人機界面廣泛地存在于各種信息產品中。但老年人對這些信息產品的使用率普遍較低,他們使用自助服務終端等信息產品的過程比普通用戶更容易遇到困難,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使他們產生挫敗感。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對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出現明顯的降低。但現有的大部分人機界面在設計時未曾考慮老年用戶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與需求。為了填補老年用戶和年輕用戶之間所謂的“數字鴻溝”,提高老年人在信息社會的生活質量,對公共設施類產品的可用性進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
在中國,鐵路一直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截止2015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建客運車站2117個,運營里程達12.1萬公里。據統(tǒng)計數據圓顯示,2015年中國鐵路完成旅客發(fā)送量達25億人次。隨著鐵路事業(yè)的發(fā)展,自助式售票終端也逐步在中國各火車站投入使用。但根據我們的前期調研和文獻研究發(fā)現,目前老年人對自助售票機的使用率極低,大部分老年人更傾向于花時間在人工窗口排隊購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現有產品中的哪些要素影響了老年人的使用體驗?如何改善自助終端,從而提高其可用性及利用率?
目前,已有一些針對于提高自助售票機人機交互的有用性、易用性的研究,為自助售票機的交互設計提出了一些原則,如:1.減少視覺負擔,界面呈現內容不宜太多,特定階段只展示對應信息;2.減少思考負擔,保證各界面整體風格、布局的一致性,盡可能使用戶熟悉的文字或圖標;3.減少動作負擔,考慮上下文的關系,簡化交互流程,盡可能減少用戶的視覺移動和肢體移動。但其只提出概略性的建議,而實際設計過程中涉及的一些具體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種具體界面的設計參數,通過聯(lián)合分析的方法得出各參數對老年用戶感知的重要程度和影響,找出各參數中哪種水平能更符合老年用戶的感知特征,從而提高界面的可用性水平,更明確地指導界面的通用設計。
一、實驗
(一)實驗材料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根據中國鐵路自助售票機的操作界面制作了高保真原型,安排了10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用戶對其進行了可用性評估。結果顯示,10名老年用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站點選擇界面和日期選擇界面停留的時間最長,平均時間分別為13.5秒和17.7秒;在隨后的回顧性訪談中,老年用戶關于這兩個頁面反映的問題也最多。因此本次實驗選取站點選擇界面和日期選擇界面進行,(如圖1、2)所示。界面中紅色線框內為實驗區(qū)域,線框外部分將不作任何處理。
(二)實驗對象
實驗共有10位老年人參加(男性5位,女性5位),年齡都在60-69歲區(qū)間內。被試中有8位有視力問題(近視或老花),但都通過眼鏡幫助矯正以獲得完成實驗所需的視力。實驗開始前將實驗內容和目的告知被試者,并就攝像記錄實驗過程取得了被試的同意,實驗結束后支付一定的報酬。
(三)方法
我們采用聯(lián)合分析法來定量分析界面設計參數對老年用戶感知的影響。聯(lián)合分析通過提供用戶不同的屬性水平組合,讓消費者進行測試、評價,按其感官判斷給產品組合排序打分,然后用數理分析方法,對每個屬性水平賦值,以評價產品屬性的效用及其相對重要程度,找出符合用戶的最優(yōu)產品組合。聯(lián)合分析通常由以下幾部分組成:①確定產品的屬性與屬性水平;②實驗設計與產品模擬;③數據收集與統(tǒng)計;④模型擬合與評價;⑤結果分析。
1.參數與水平
為了獲取自助售票機界面的設計參數,我們組織了一個焦點小組,由3位資深界面設計人員和5位用戶(具有自助售票機的使用經驗的老年人)組成。討論開始時,主持人將(圖1、2)(保持實際尺寸)發(fā)放給每位組員,并向大家說明討論中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界面設計知識與概念。
首先讓每位組員獨立考慮自助售票機界面設計中會涉及到的設計要素,并羅列在紙上,隨后主持人收集所有的列表,將設計參數匯總到一起,并讓所有組員一起討論,對每個參數進行投票,保留獲得超過半數投票的設計要素(如表1)所示。確定了設計參數后,組員們對它們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最后達成共識的結果是:界面版式、顏色對比度和字體大小這三個參數對老年用戶使用的影響最大。然后每個組員再考慮這些設計參數的代表性水平,經過小組討論后將每個設計參數劃分成對應兩個不同界面的三個水平。最終獲得的實驗所用的設計參數和水平(如表2)所示。
2.實驗設計:實驗中通過正交設計得出部分最具代表性的組合輪廓用以測試,提高分析效價比。于是,我們將焦點小組中討論得出的界面設計參數和水平導入SPSS21.0中得到了有關站點選擇界面和日期選擇界面的各9組組合輪廓,(如表3)所示,S表示站點選擇界面,D表示日期選擇界面。
3.產品模擬與任務設計
根據(表3),使用Photoshop來調整實驗區(qū)域內的圖形版式、顏色對比和文字大小,最終獲得(如圖3)所示的18組組合輪廓。每張圖片的右下角是S1-S9、D1-D9的編號以及一個站點/日期,標注的站點、日期無重復(且不能與系統(tǒng)默認的站點、時間相同)。將組合輪廓按照實際大小打印出來備用。
根據典型的售票操作任務,設計了以下不同難度的實驗任務。站點選擇界面:任務A一指出當前所在站點的位置(均為上海虹橋);任務B一根據右下角的標注指出某一站點的位置。日期選擇界面:任務C--指出指定日期(4月10日)的位置;任務B一根據右下角的標注指出某一個日期的位置。
(四)實驗過程
首先是站點選擇界面的實驗,需要被試在每個界面完成A、B兩個任務。將打印出來的組合輪廓S1一S9按隨機順序展示給被試觀看,每個模型之間放置一張空白紙張,從而盡量減少前一張對后一張產生的影響。實驗過程中開啟攝像設備,記錄被試者完整的操作過程,每位被試單獨進行實驗,確定被試者了解任務后開始實驗,由工作人員為被試者逐一翻看每張圖片。
完成這兩個任務后,要求被試者根據自己的感知感覺判斷每張圖的可用性水平,從好到差進行排序。工作人員不會告之圖片上的不同之處,哪怕被試者主動詢問。這樣被試者就能全面整體地看待所有的參數而不會受到干擾。
完成站點選擇界面的實驗后,依照同樣的流程進行日期選擇界面的實驗。
實驗結束后整理實驗數據:①通過視頻得到每位被試者在每個界面完成任務A、B、C、D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②將被試者對圖片可用性的排序進行量化(排第1位的得9分、第2位得8分,依次類推,第9位的得1分);③將每位被試者的訪談過程整理成文字,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
(五)數據收集與統(tǒng)計
通過數據統(tǒng)計,得出被試在每個組合輪廓中完成任務的時間和可用性排序得分(如表4)所示,聯(lián)合分析首先得出各設計參數對可用性的重要程度,再得出各設計參數的各水平的權重值,再計算出可用性和水平變量之間的線性回歸,得出每個設計參數的相對重要性、各水平的效用值和一個常數(如表5)所示。通過各水平的效用值和該常
二、結果與分析
(表5)中,相對重要性表示該參數對界面的影響能力。效用值有正負的區(qū)分,正值說明該水平起提高可用性的作用,負值則相反。結果顯示在站點選擇界面中最重要的參數是顏色對比(39.471%),而日期選擇界面的是版式(50.711%),這說明同每個界面的最重要參數都可能是不同的。同時我們也能發(fā)現字體大小在兩個界面中的重要性都是最低的,分別是23.853%和16.995%。
(一)站點選擇界面
站點選擇界面中最重要的設計參數是顏色對比,其次是版式(36.667%)和字體大小(23.853%)。因此設計中應該優(yōu)先考慮顏色對比和版式這兩個參數。(表5)中顯示版式中只有地圖版式(.855)是對可用性起促進作用的。因為大多被試一般對各大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有大概的了解,所以他們認為,以實際地圖為背景能提供更好的方位感,以便于他們尋找站點。相反直線圖(-.323)和曲線圖(-.532)的版式會給它們造成一定的困擾。
顏色對比中,紅黃對比是唯一起促進作用的參數,由于大多老年人感知力弱于年輕人,它們很難分辨出相似的顏色(如紅和橙色)。因此紅橙對比效用值最低(-.556).但結果同時顯示,對比強烈的紅綠對比也起負作用,這可能是因為過于強烈的對比反而會使老年人感到刺眼和不適。字體大小參數中所有的水平都起促進作用,且字體越大促進效果越好,由于老年人視力普遍有所下降,大號字體更能幫助他們閱讀。
(二)日期選擇界面
在日期選擇界面中,每組的水平和它們的效用值之間表現出明顯的線性關系。各參數中最好的水平分別是左右分區(qū)(1.500)、青黃對比(.967)和1 5號字體(1.800)。左右區(qū)分的版式更符合用戶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相對的,當日期與月份未分區(qū)時,被試往往很難識別出月份來。
將各個水平的效用值之和與參數相加,我們能得出,各種組合地整體效用值。(表6)中統(tǒng)計了兩個界面中最好、最差的組合,以及現有界面的整體效用值。從表中可見,選擇站點界面中最好的組合即為(表4)中可用性排序平均得分最高的s6(7.934)。日期選擇界面中最好的組合雖然沒有出現在實驗組合中,但我們依然可以預測出是左右分區(qū)、青黃對比和15號字體的組合(8.067)。同時我們發(fā)現,目前中國鐵路自助售票機采用的站點選擇界面的和日期選擇界面得分均很低,可見目前國內火車自助售票機的界面設計亟待改善。而通過聯(lián)合分析得出的最佳參數組合能明確地指導設計的進行。
討論與總結
對比績效測試和聯(lián)合分析的結果,我們很容易發(fā)現,后者能給出更多的信息??冃y試僅僅只是能測出現有9種組合輪廓中的優(yōu)劣。但聯(lián)合分析卻能得到所有可能組合的效用值,從而得到最優(yōu)的組合;它也可以分析出各設計參數的相對重要性,這能幫助我們判斷設計應著重針對哪個設計參數進行。由此說明,對于設計指導聯(lián)合分析對于績效測試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
從聯(lián)合分析的結果中可以看出,圖形版式、顏色對比和字體大小這三個設計參數在站點選擇界面和日期選擇界面中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對于不同的界面,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的設計參數作為主要設計點。
從各參數水平的效用值來看,在站點選擇界面中最好的組合輪廓應是:地圖版式、紅黃對比、15號字的組合;在日期選擇界面中最好的組合輪廓應是:左右分區(qū),青黃對比、15號字的組合。目前中國鐵路自助售票機中這兩個界面采用的設計效用值得分均較低,說明其可用性水平不高,這也解釋了第一節(jié)中所述現象的原因之一。
本文分析了圖形版式、顏色對比和字體大小這三個參數對自助售票機界面老年用戶感知的影響,希望能夠為對應的設計提供一定的直接幫助。但由于受實驗條件所限,仍有一些問題未能開展深入的研究,如“對于信息顯示的動態(tài)表現”和“界面的交互的趣味性”等。之后我們也將完善實驗設計、使研究結果更飽滿,進而推廣至其他自助信息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