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471000)張樂紅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均無內外科并發(fā)癥和妊娠并發(fā)癥,且均為單胎妊娠,在此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分布:21~44歲,平均年齡為(26.4±2.2)歲;研究組中患者年齡分布:20~45歲,平均年齡為(25.8±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孕婦在滿12孕周時均在我院辦理資料卡,并定期到產科完成相應的產前檢查,對照組采用產科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護理人員遵循醫(yī)囑為孕婦提供相應的孕期注意事項指導,并定期聯系孕婦完成各個階段的體檢和孕檢。研究組采用孕期體重管理及助產士連續(xù)護理模式干預,護理人員需按照孕婦的體檢體質量指數、孕期飲食習慣以及孕程狀況為其制定合理與個性化的孕期飲食標準和體重管理方案,并定期邀請專業(yè)助產士對孕婦進行相關的培訓和一對一指導,使孕婦掌握相關的體質量指數檢測方法和體重管理方法,助產士還需對孕婦的體重管理情況進行抽查,若孕婦體重偏輕,需引導其適當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若患者體重偏重,需引導其適當控制飲食或調整自身的飲食結構,助產士除了為孕婦提供全面的體重管理和飲食指導外,還需為其制定合理的孕期運動和訓練方案,以維持孕婦的體重在標準范圍內。
附表 兩組孕婦的產程時間和分娩結局對比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婦的產程時間、巨大兒發(fā)生率、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以及剖宮產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孕婦的產程時間(483.8±25.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578.7±29.5)min,研究組巨大兒發(fā)生率(4.4%)明顯低于對照組(15.6%),研究組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4.4%)明顯低于對照組(13.3%),研究組孕婦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2.2%)明顯低于對照組(8.9%),研究組孕婦剖宮產率(26.7%)明顯低于對照組(62.2%),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有研究顯示,孕婦過于肥胖、胎兒體型過大不僅會增加孕婦難產的幾率,同時還易加速孕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而大出血是引發(fā)產婦產后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孕婦孕期體重管理是提高孕產婦產后生存質量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保證圍產兒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徑[1]。而大多初產婦由于自身缺乏完善的孕期保健知識,為此需要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及助產士為其制定良好的孕期體重管理計劃以及連續(xù)性的護理干預,才能有效協助孕婦合理的管理自身的體重[2]。
本研究中,對兩組初產婦分別采用產科常規(guī)護理模式和孕期體重管理及助產士連續(xù)護理模式干預,對孕婦的妊娠結局均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巨大兒發(fā)生率、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以及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了對初產婦施行孕期體重管理及助產士連續(xù)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初產婦的順產幾率和降低其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并且還能有效保證圍產兒的生命安全,使母嬰均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孕期體重管理及助產士連續(xù)護理模式能有效促進孕婦和圍產兒妊娠結局良好,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