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推進中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途徑,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地區(qū)和全球潮流而提出的合作構想。因而,“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歐洲國家的關注,該倡議的推進離不開歐洲國家特別是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理解和支持。歐盟擁有發(fā)達且成熟的智庫,這些智庫對于歐盟及其成員國的政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歐盟高端智庫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對于理解歐盟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歐盟高端智庫首先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因和戰(zhàn)略意圖進行了研究。從目前來看,歐盟高端智庫主要從經濟、安全、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地位等方面對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因和戰(zhàn)略意圖作出了判斷。
第一,追求經濟利益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要實現的首要目標。歐盟高端智庫的研究報告與評論分析認為,中國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三個方面的經濟利益。一是開拓海外新市場,消除中國的產能過剩。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IFRI)中國研究主任愛麗絲·艾克曼(Alice Ekman)在對“一帶一路”倡議三年執(zhí)行進展的總結中指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的關鍵行業(yè)尋求海外市場,這些行業(yè)(譬如建筑業(yè)、鋼鐵和煤等)在中國國內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倍峭苿又袊洕Y構調整,并為中國經濟增長與繁榮持續(xù)提供推動力。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庫(LSE IDEAS)于杰(Yu Jie)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反映了中國在經濟減速和結構調整背景下尋求經濟新增長的努力。三是實現中國國內東西部的均衡發(fā)展,為內陸省份創(chuàng)造發(fā)展機遇。世界經濟論壇(WEF)歐亞部前主管安德魯·查克霍恩(Andrew Chakhoyan)稱,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中國西部的復興,從而減緩發(fā)達的沿海和依舊處于發(fā)展中的內陸省份之間的緊張關系。
第二,鞏固和強化國家安全是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考慮。歐盟高端智庫的學者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除了實現經濟利益外,還欲實現三個方面的國家安全利益。具體來說,一是提高和鞏固中國的能源安全。歐盟安全研究所(EUISS)的卡米爾·布魯杰(Camille Brugier)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允許中國從中亞新的能源伙伴那里獲得能源,從而減弱對中東、非洲或者俄羅斯能源供應減少的潛在影響。二是開辟新的交通運輸線路,提高經濟安全和貿易安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來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從而推進中國國內經濟安全。三是應對中國西部面臨挑戰(zhàn)的安全形勢。艾克曼認為,應對包括中國新疆的漢族與維吾爾族的矛盾與沖突、極端伊斯蘭主義、2014年后的阿富汗安全形勢等,也是中國提出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
第三,地緣政治考慮也是中國發(fā)起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力。在歐盟高端智庫學者的眼中,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對當前中美競爭和區(qū)域性合作不斷發(fā)展而作出的回應。具體來說,一是中國對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介入日益增多而作出的回應。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的研究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美競爭走出東亞的表現。二是對歐亞地區(qū)不斷涌現出來的各種建立得更加緊密的經濟紐帶計劃作出的回應。歐盟高端智庫的研究指出,當前亞歐大陸許多國家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促進歐亞一體化的計劃,譬如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lián)盟等。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強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對亞洲地區(qū)其他的競爭性多邊主義倡議網絡的回應。
第四,“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樹立更加積極的國際形象和提升國際地位的途徑之一。不少歐盟高端智庫學者指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雙贏經濟合作來推動中國國際形象的進一步改善和國際地位的持續(xù)上升。具體來說,一是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誤解,減少國際壓力。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SWP)的漢斯·甘瑟(Hanns Gunther)等指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承擔更大的全球和地區(qū)責任的意愿,這意在塑造和提升中國在周邊鄰國受損的國際形象。二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和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倫敦國際安全戰(zhàn)略研究所的《生存》(Survival)雜志發(fā)文稱,“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力之一是提高中國的國家財富和國際資本,從而推動人民幣作為融資和交易貨幣的使用和發(fā)展。三是鞏固和提升中國在亞歐大陸乃至世界上的大國地位和影響。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高級研究員克里·布朗(Kerry Brown)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顯示了中國期望發(fā)揮更大的地區(qū)中心作用的雄心,這主要通過經濟方式來實現,同時也將獲得政治和外交收益。
作為歐盟及其成員國政策決策的智囊,歐盟高端智庫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fā)開展研究,把“一帶一路”倡議將對歐盟和世界產生的影響作為他們研究的著力點,并從歐盟層面、國家間關系層面以及世界秩序等方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作出了如下評估: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給歐盟及其成員國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及挑戰(zhàn)。就機遇而言,一是“一帶一路”倡議將刺激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經濟和就業(yè)。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IAI)高級研究員尼古拉·卡薩里尼(Nicola Casarini)撰文稱,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投資將刺激歐盟的經濟增長并創(chuàng)造就業(yè),為幫助歐洲走出金融困境提供途徑。二是“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歐盟穩(wěn)定周邊和應對安全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德國發(fā)展研究所(DIE)的斯文·格瑞姆(Sven Grimm)認為,“一帶一路”將為中國和歐盟合作解決動亂地區(qū)的沖突創(chuàng)造機遇。三是“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歐盟其他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Clingendael)政策簡報認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能使歐盟在密切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的同時,為長遠介入中亞和印度洋地區(qū)的非傳統(tǒng)安全奠定新的基礎。
就挑戰(zhàn)而言,一是“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會重塑和改變歐盟的對外關系和決策。由多家歐盟高端智庫的聯(lián)合研究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將改變歐盟內的中國決策場景,影響歐盟國家選擇的能力,并使歐盟外交更加復雜化。二是“一帶一路”倡議將對歐盟投資標準和國際經濟地位產生沖擊。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蘭斯·皮藤(Frans-Paul van der Putten)認為,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中國公司對沿線許多國家港口建設項目參與將對擅長海事基礎設施建設的荷蘭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產生潛在的消極影響。三是“一帶一路”倡議會改變歐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的互動。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卡薩里尼(Nicola Casarini)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給歐盟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挑戰(zhàn)。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沿線國家經濟現狀、國家間關系和地區(qū)安全形勢的積極改觀。就經濟層面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極大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發(fā)展條件的改善。世界經濟論壇的評論文章預測,“一帶一路”倡議將使許多介于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欠發(fā)達國家獲得投資、實現現代化并將它們的產品輸送到全球市場。就國家間關系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總體上推動了國家間關系的發(fā)展,改變了國家間合作的現有形態(tài)。至于“一帶一路”倡議對地區(qū)安全形勢的影響,歐盟高端智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沿線國家熱點問題的解決和地區(qū)穩(wěn)定。
再次,“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的塑造和影響正日益凸顯。歐盟高端智庫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明顯分為兩類。一種觀點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是對公共政治空間進行安排的替代理念,其將挑戰(zhàn)西方的國際體系觀,并有效轉變當前的國際體系。此種觀點以德國國際政治和安全事務研究所(SWP)、英國國際安全戰(zhàn)略研究所(IISS)和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等智庫的研究為代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并沒有挑戰(zhàn)國際秩序和國際規(guī)則,此種觀點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智庫(LSE IEDAS)、比利時皇家國際關系研究院(Egmont)、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等智庫的研究為代表。由此可見,歐盟高端智庫在“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秩序影響認知上的巨大差異和分歧。
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2015年發(fā)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再到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倡議儼然成為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新平臺。從目前來看,歐盟高端智庫主要從分析該倡議面臨的內外挑戰(zhàn)出發(fā),展望中國“一帶一路”的未來發(fā)展,從而為歐盟決策提供參考。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自身設計和運行中的問題影響著該倡議的未來和影響力。在歐盟高端智庫的研究學者看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從構想到落實,該倡議面臨的內在挑戰(zhàn)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具體體現如下:
一是“一帶一路”倡議范圍、內容的模糊性和靈活性。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出版的《“一帶一路”倡議發(fā)展三年總結》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經三年了,這一倡議的名字幾經變化并最終成型,但是其在很多方面依然模糊和不清楚,因而繼續(xù)闡釋‘一帶一路’的準確內涵依然是中國和國外研究者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二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政策決策和協(xié)調仍有待提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智庫分析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政府部門分工和該倡議下選擇基礎設施項目的標準上仍缺乏明顯的協(xié)調性,其將是中國說服歐盟相關伙伴對任何基礎設施項目實施金融投資的重大障礙。三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收益和可持續(xù)性。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弗蘭索瓦絲·尼古拉斯(Francoise Nicolas)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投資周期長、回報收益不足,而且基礎設施建設延期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下有些項目的設立也并非出于商業(yè)考慮。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外部環(huán)境和形勢也極大地影響著該倡議的成效和未來。歐盟高端智庫研究認為,四個方面的外部環(huán)境和形勢是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挑戰(zhàn),其也影響著該倡議的未來發(fā)展。一是“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類似倡議的對接。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的研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挑戰(zhàn)在于如何將所有主要的地區(qū)性大國納入其中,推進各方在地區(qū)能源基礎設施問題上合作機制的發(fā)展。二是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懷疑和擔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夏添恩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意圖的懷疑,這種懷疑還會因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濟的非對稱性而被進一步放大。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復雜的政治和安全形勢。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RUSI)的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面臨的主要安全挑戰(zhàn)是中亞國民的極端化、阿富汗安全形勢外溢帶來的潛在不穩(wěn)定、有組織犯罪、地區(qū)經濟挑戰(zhàn)和資源沖突等。四是來自歐亞地區(qū)其他倡議的競爭。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的政策簡報分析指出,亞洲地區(qū)還存在印度的“藍色經濟和東向政策”、韓國的“歐亞倡議”等多個基礎設施倡議,這些倡議將為亞洲解決基礎設施問題提供更多選擇,但彼此之間的競爭也使得“一帶一路”倡議下項目難以盈利,融資困難。
再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未來走向逐步顯現。艾克曼等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將繼續(xù)保持靈活的特點,其行動計劃有意在路線上保持模糊從而強調企業(yè)的首要地位并遵循市場規(guī)律。就“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而言,歐盟高端智庫大都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取得成功,其成功程度將取決于中國對該倡議所面臨的挑戰(zhàn)的應對和處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少數歐盟高端智庫學者并不看好“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譬如歐盟安全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的未來:2025年展望》(China Futures: Horizon 2025)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執(zhí)行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包括特朗普執(zhí)政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的增加,由歐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所引發(fā)的歐盟內對中歐經濟關系進一步自由化的反對,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的經濟走廊多是經濟上不發(fā)達和政治上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所有這些都使得未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困難重重。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使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歐盟高端智庫對中國“一帶一路”的認知明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就關注程度而言,歐盟高端智庫非常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發(fā)展,但是起步較晚。在61家歐盟高端智庫中,已有30家開展了“一帶一路”倡議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近兩年(2016、2017年)。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歐盟高端智庫對此并未關注。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落地和建設,他們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并在2016年和2017年呈現井噴的趨勢。二是就關注重點來看,歐盟高端智庫多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fā),首先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因和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和預測中國提出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對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影響。三是就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而言,歐盟高端智庫總體肯定“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用和影響,但是仍表現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不了解和認知的多樣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錯誤認識。譬如,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對中國利益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更多是推進中國國家利益而非歐亞大陸國家的共同福祉。作為新時期實現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要方式,“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有賴于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一帶一路”的目的地——歐盟——的參與和支持?;跉W盟高端智庫的上述認知,引導歐盟高端智庫客觀公正地理解和認識“一帶一路”倡議,進而獲得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將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