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君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決策參與程度不斷提升,對于自身享有的權利非常重視。因此,我國政府在進行公共決策時,需要全方位地進行考慮,在決策過程中加強回應機制的建設,保證雙向溝通,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意愿。本文以我國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為研究重點,結合其重要性進行深入分析,從樹立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理念,加強回應機制的建設,促進政府公共決策互動關系等方面進行探索,其目的在于提升我國政府公共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
一、我國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當家作主的是人民群眾,這不僅意味著人民群眾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更意味著這些權利是受到法律、制度等保障的,人民群眾能夠依法參與到對國家的管理過程中來,而且隨著我國政治、經(jīng)濟及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民群眾的意愿將會得到更多的表達和實現(xiàn)。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公共決策的本質是指代表人民群眾的意愿,對社會發(fā)展進行準確判斷與選擇,其目的是管理與控制社會發(fā)展秩序,使其更加規(guī)范化。如果政府在進行公共決策時發(fā)生失誤,就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損失與后果,因此,要經(jīng)過回應渠道,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了解人民群眾對于問題的意見與建議,從而使公共決策更加科學和民主,這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xiàn)。目前,回應機制的改革是主要內(nèi)容之一,政府公共決策建議的,人民群眾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公共事務的管理中,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良性發(fā)展。政府在進行每一個決策時,都需要充分考慮民意,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共權威與秩序。因此,我國政府建設與實施公共決策回應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強我國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建設的策略
(一)樹立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理念
政府公共決策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因此,在進行決策時,要充分體現(xiàn)出人民群眾的利益與愿望,從客觀實際的角度出發(f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與實踐經(jīng)驗,把民主協(xié)商作為基礎。在進行重大決策時,要得到民選機構的認可與審定,從而使決策達到最佳狀態(tài),使決策變得更加科學、民主。而且,要加強對公共決策的監(jiān)督與控制,制定完善的責任機制,從而實現(xiàn)完善回應機制的目的,做出有效的回應。此外,還要加大對政府公共決策的改革力度,形成民主化、科學化的決策意識。
(二)加強回應機制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流程與載體建設的設計。當前,我國政府公共決策的載體發(fā)展不夠健全,回應機制不夠完善,沒有足夠的動力因素,因此,政府需要積極推動其在公共決策回應機制中的發(fā)展,使其可以充分發(fā)揮出自身作用。其次,要加強有關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的法制化建設。明確公共決策的范圍,嚴格對市場行為與政府行為進行界定和區(qū)分,政府決策不能對市場進行過多干預,尤其不能侵犯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后,要完善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的績效評估制度。從政府公共決策回應程序上來講,制定科學有效的評估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證我國政府決策回應規(guī)范性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要保證所有的公共服務項目都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從而促進政府的回應。
(三)促進政府公共決策互動關系
政府行為雖是帶有目的性的活動,但是其不能超出政府的能力與職責范圍,因此,政府行為具有一定的界定選擇。政府行為表現(xiàn)出了選擇與界定的對立性與統(tǒng)一性,其行為把社會與政府的互動作為前提。政府要把具有市場化特點的公共事務轉移到社會中,把具有一定難度的公共事務作為工作中心,從而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水平,實現(xiàn)職能上的轉變,使其滿足我國現(xiàn)代化行政管理發(fā)展的需求。此外,我國政府可以借鑒新公共管理來進行公共決策回應。新公共管理主要是指公眾與政府之間的互動交流,正如企業(yè)為了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需要加強和公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政府也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創(chuàng)建合理有效的公共決策回應機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建設與實施我國政府公共決策回應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證人民群眾利益的基礎和關鍵。因此,需要樹立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理念,加強回應機制的建設,促進政府公共決策互動關系。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我國政府公共決策的民主性與科學性,從而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作者單位:四川新華發(fā)行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