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碧,黃 英(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400700)
股骨頸骨折是常見的下肢骨折,尤其以高齡骨質疏松患者輕微外傷后多見[1]。目前,對于此類骨折主要主張手術治療,以盡量避免長期臥床導致的諸多并發(fā)癥,尤其是致死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由于此類患者高齡,無論是其自身身體狀況,對醫(yī)療信息的接受、執(zhí)行,還是由骨折引起的心理改變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3]。所以,如何更好地通過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有效地促進其骨折部位的愈合和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降低其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程度,成為骨科護理面臨的新挑戰(zhàn)[4]。最新臨床實踐顯示,圍手術期綜合性護理措施在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方面有顯著效果,但其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程度的影響尚少見報道[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行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以探討圍手術期綜合性護理對其手術效果及患者自我感受負擔(SPB)程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因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10例,女24例;年齡76~88歲,平均(78.5±11.6)歲;經(jīng)雙能X射線骨密度檢查,平均T值為(-2.8)±1.1。觀察組中男 12例,女 22例;年齡 76~90歲,平均(78.7±12.2)歲;經(jīng)雙能X射線骨密度檢查,平均T值為(-3.1)±1.4。所有患者均無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及嚴重的冠心病史,且均接受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如入院宣教、術前宣教、術后骨科護理常規(guī)及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心理、飲食、預防并發(fā)癥管理、體位指導等多重、全面的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2.1.1 心理護理 高齡者往往存在對疾病的認知能力不足、思維不夠敏捷等常見問題。另外,大部分患者因害怕給子女造成經(jīng)濟負擔,容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心理,不利于配合治療及疾病的恢復。作者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點提有供針對性的指導,讓患者能夠清楚、認識疾病,充分了解治療方案,加強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上述措施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輕患者的不安及緊張感。
1.2.1.2 疼痛、飲食護理及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在術前與患者充分溝通,向患者介紹一些減輕或預防術后疼痛的技巧。比如,翻身時注意保護患側傷口,術后可采取看電視、聽音樂等分散注意力法緩解疼痛。根據(jù)高齡患者的特點,采取語言交流、圖文資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飲食。如術后住院期間應以高蛋白、高鈣、低脂低鹽等飲食以促進傷口愈合及體力恢復;日后生活中應注意食用魚、蝦、乳制品等含鈣高食物,睡前補鈣制劑;戒煙戒酒,避免飲用咖啡,以免影響骨質密度改變、影響人體器官對鈣質、磷元素吸收。特別是針對骨質疏松患者,對其告知加強日光浴利于鈣吸收,以平路慢走作為最佳的運動方式以保持身體活力,并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抗骨質疏松的常規(guī)藥物及治療方案。
1.2.1.3 并發(fā)癥管理 (1)深靜脈血栓護理:術前向患者告知并教會患者在術后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抬高患肢,指導患者進行早期下肢肌肉收縮練習,指導患者家屬或陪護人員為患者進行下肢按摩,或采用氣壓泵治療;仔細執(zhí)行抗凝醫(yī)囑。若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應立即停止按摩及氣壓泵治療并報告責任醫(yī)師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2)肺部及泌尿道感染護理:術前宣教讓患者充分了解術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咳嗽、咳痰的正確方法及協(xié)助排痰的正確手法,術后定期了解患者咳嗽、咳痰情況。囑患者多飲水,術后早期拔除導尿管,并注意保持會陰部清潔。(3)壓瘡護理:保持床鋪平整、干凈,使用氣墊床,定期為患者翻身,加強對容易發(fā)生壓瘡部位的保護,督促患者多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1.2.1.4 體位指導護理 術后將患者患肢外展30°中立位,以避免由于髖部肌肉薄弱引起的脫位。護理人員應采取軸線翻身方法,將患者整個骨盆托起,患者整個身體側翻5°~10°,護理人員支撐其背部,為了防止脫位,應減少患者側臥的體位出現(xiàn)。術后2~3 d囑患者早期下床在助行器輔助下患肢部分負重活動,下床時應注意患肢先下,以肘關節(jié)幫助支撐髖部,保持患肢與軀干在一條直線上,禁止扭轉患肢。
1.2.2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1、3個月的視覺模擬評分(VAS),VAS為 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6];(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包括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壓瘡、肺栓塞;(3)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的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Harris評分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髖關節(jié)功能越好[7];(4)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分,<20 分為無 SPB,20~<30 分為輕度 SPB,30~<40 分為中度SPB,≥40 分為重度 SPB[8];(5)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均較術前明顯降低,觀察組術后各時間段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1、3個月比較,b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4 34術前8.6±1.2 8.5±1.1術后1周4.2±1.9a 6.1±1.5ab術后1個月2.3±0.6a 4.1±1.1ab術后3個月1.4±1.3a 3.2±1.5ab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個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Harris評分較術前均有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時,觀察組Harris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觀察組患者綜合性護理前后SPB程度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綜合性護理前后SPB程度變化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比較(±s,分)
注:與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3個月比較,b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4 34術前39.8±5.6 40.2±5.3術后3個月79.5±5.2a 85.8±4.8b
表4 觀察組患者綜合性護理前后SPB程度變化情況比較[n(%)]
2.5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率及總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的比較[n(%)]
對于高齡股骨頸骨折合并重度骨質疏松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以使患者盡早脫離臥床狀態(tài),更有利于其關節(jié)功能恢復及整體健康的恢復。但由于關節(jié)置換術后局部劇烈疼痛,高齡患者自身情況較差,患者對于手術治療的恐懼及對于自身疾病對家庭經(jīng)濟造成負擔的心理等諸多因素,使得此類患者需要更加全面、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以達到更好的患肢功能恢復及保持健康的心理。
手術創(chuàng)傷帶來的疼痛是患者術后常常面對的問題,是影響病情恢復,特別是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9]。作者通過術前對患者進行疼痛緩解相關教育及心理誘導,術后3個月內觀察組的疼痛緩解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驗證了綜合護理措施對術后疼痛緩解效果的價值。在術后疼痛緩解的基礎上,作者通過有針對性的術后體位指導護理,使得患者能更早、更科學地實施患肢功能鍛煉,為患者患肢恢復正常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觀察組術后3個月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有利于將肺部、泌尿道感染預防,深靜脈血栓預防,壓瘡預防等一系列預見性護理措施納入綜合性護理的內容,這種預見性護理的模式大大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綜合疼痛管理更加優(yōu)化,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加良好,患者對護理的總體滿意度也就自然而然更高。
中國患者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一般在患病時是由子女負責費用及照顧,這會給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造成“拖累子女”“影響家庭”的心理負擔。作者在研究中采用SPBS評分評價患者由于疾病和疼痛產(chǎn)生焦慮、抑郁、自我感覺和責任感降低的程度。本研究表明,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在經(jīng)過綜合性護理干預后SPB評分明顯降低。綜合性護理干預前主要以中、重度SPB為主,綜合性干預后患者SPB以無SPB及輕度SPB為主。以往研究表明,SPB程度與生活質量水平呈負相關,患者SPB程度越低,其生活質量越高[10]。所以,作者通過綜合性護理的實施,明顯減輕了患者因患病、手術產(chǎn)生的一系列心理負擔,為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達到功能恢復的最大化、后續(xù)生活質量的提高產(chǎn)生了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綜合性護理對提高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預后及減輕自我感受負擔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