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舒 哈鑫鑫 薛 瑾
雷鋒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彰顯著社會主流道德的價值取向,它與志愿精神如出一轍,弘揚雷鋒精神和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展開,同時也是社會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利推手,將這二者結合起來展開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高高校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認知,是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雷鋒精神可以簡單的囊括成愛國精神、奉獻精神、敬業(yè)精神,雷鋒精神并不是單純的理論教授,而是通過日常中點滴小事的實踐,告訴人們模范的行為模式,告訴人們該如何看待處理一件事情,是規(guī)范化人們思想模式、行為模式的有效手段。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指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與基礎內涵。雷鋒精神是人們思想道德的基礎,弘揚雷鋒精神大大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涵蓋的愛國、敬業(yè)等內容,完美的展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若以雷鋒精神為插入點,可以激發(fā)大家對于雷鋒精神的認同感,增加大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情,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1]
在大眾學習雷鋒精神的數(shù)十年中,雖然雷鋒精神隨著時代的變化以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但是其中心思想并沒有改變。志愿服務活動、志愿精神應時而生,所以志愿精神是雷鋒精神眾多內涵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二者之間雖然存在很大的交集,但又并不完全等同。[2]
然而目前舉辦的某些志愿服務活動拘泥于形式,不具有創(chuàng)新性,而且在三月份,都積極展開多次志愿服務活動,其它時間內則間隔很久才會舉辦一次,這便是嚴重的“雷鋒三月來四月走”的現(xiàn)象。
大部分學生對于雷鋒精神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其中也不乏對于雷鋒精神的理解模式化、缺少自己認知的同學。為改善這種情況,加強學生對雷鋒精神認識,真正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應打破原有培育模式,不再單純的通過制作條幅、展板單一且過于模式化地宣傳雷鋒精神,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將雷鋒精神教育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切實展開雷鋒精神教育培訓講座,生動地將生活中各位道德模范的故事與雷鋒精神結合起來,加強同學們的理論學習,使其將雷鋒精神牢記于心。
高校志愿服務要時時刻刻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學生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興趣,使其自主學習雷鋒精神,自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志愿服務機制不夠完善,用于志愿服務活動的資金不足,任何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資金的短缺大大地限制了志愿活動的種類,從而導致活動總是扎堆在敬老院、社區(qū)服務中,由此可見為展開創(chuàng)新性的志愿服務活動,高校應對志愿服務活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參與志愿服務的同學本著“一生志愿,志愿一生”的理念,他們不需要任何回報,雖然雷鋒精神在倡導無私奉獻,但是在如今思想多元化、價值觀念冗雜的大背景下,學生由于接受信息過于復雜,存在有一小部分人沒有興趣弘揚雷鋒精神的現(xiàn)象,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應給予不同形式的獎勵。
雷鋒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務之中是大勢所趨,在社會人際關系日趨功利化的今天,大學生依然愿意積極參加志愿活動以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離不開高校的宣傳與培育。高校應致力于改正不足,完善志愿服務機制,提供獎懲制度,使大學生將自己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力構建和諧校園。
[1]李南君.雷鋒精神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D].長春:吉林大學,2013.
[2]趙越.基于道德層面的雷鋒精神與志愿精神的共性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4):212~214.
[3]陳藝勇.高校推進雷鋒精神育人常態(tài)化的理論意義和路徑選擇[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7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