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寒
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照顧到所有人的,對大部分人來說,它有著基本的公平。好的大學基本上是對所有家庭敞開的。應試教育有不足之處,更不應被歌頌,因材施教的時代也遲早會到來,但它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是一定會存在的。
通過教育可以大概率改變命運和階層這個窗口期的時間不會很長,可能也就幾代人。在這兩三代中,教育的目的就是維系最大化的效率與公平。幾代人后,社會的階級基本固化,只要沒有劇烈動蕩,改變命運就會變得更難了。你要突破自己的出身就要付出比現(xiàn)在大得多的努力與運氣。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人家也很努力,人家起跑的時候就有渦輪增壓,你一直在自然吸氣。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讀書的確未必在學校,但學校和高考,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別以為讀了幾本書,有了點知識,有了個文憑我們每天都聽各路大神說,學歷不重要,態(tài)度、拼勁、抗壓能力等等偉大品質更重要,可你去他們的招聘網(wǎng)頁上看看,要求一個比一個高。就了不起了,這只是開始,是人生的標配。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為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yè)吧,你會寧愿復讀十年的。
其實關于上學和讀書、學歷和教育、能力等相關話題的熱議,早已不是第一次。
我們看到的很多低學歷者成功逆襲的“傳奇”,是因為其身上具備的一些偶然性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我們卻將其偶然性的成功因素放大為普遍性甚至必然性的因素,競相效仿,最終悲劇。
學歷低的人可能會混得很好,但學歷高的人通常不會混得太差。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學歷低的人就注定不能成功,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言論也未免太絕對。雖然讀書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跟年輕人吹捧讀書無用的,非蠢即壞。
多讀書對人是絕對沒有壞處的,好的學歷證書就是一塊金燦燦的敲門磚,500強企業(yè)提倡個人能力比學歷重要,可人力資源經(jīng)理篩簡歷的最低門檻可能是復旦大學。
我們每天都聽各路大神說,學歷不重要,態(tài)度、拼勁、抗壓能力等等偉大品質更重要,可你去他們的招聘網(wǎng)頁上看看,要求一個比一個高。
總有人喜歡拿無知當個性,拿沒天賦當成不努力的借口,一邊吃了沒有文憑的虧,一邊還要吹捧著讀書不重要,試圖拖其他人下水。為什么偏要去相信這種騙人的鬼話,而不愿意咬咬牙努力一把,在布滿荊棘的叢林中殺出一條康莊大道呢?
每年高校畢業(yè)順利就業(yè)的人那么多,為什么不能是你?
高考前的日子,你為何不努力一把呢?難道你都不愿證明一把?難道你就愿意每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嗎?
高考是最后一次靠實力競爭的機會,你還不珍惜,以后拿什么跟別人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