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1613—1682),江蘇昆山人,原名絳,后因敬仰南宋愛國志士文天祥的門生王炎午的忠貞品格,更名為炎武。他的家鄉(xiāng)有個亭林湖,其故居就在湖旁,所以后人又稱他為亭林先生。顧炎武是明末清初一位進步思想家和學者,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史稿》卷四八一有傳。他參加過抗清斗爭,失敗后奔走各地,開始了漫長的游歷生涯。顧炎武好學不倦,堪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學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為主,他倡導的“經(jīng)世致用”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