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超
微時代擁有不同概念,但是被人們廣為認知概念主要是指以微博、微信為代表傳播媒介,通過短小精悍內容進行傳播,傳播速度更快,內容更加具有沖擊力。微時代應用平臺主要以微信、微博為主。微博要求在140個字內傳達信息,而微信則是一種技術聊天工具,用戶可以使用手機、電腦等方式進行交流,微信掃一掃、搖一搖也可以與他人進行溝通。
(1)教育載體得到革新。由于微時代到來,傳統(tǒng)高校教學載體由課堂向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轉變。在微時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視頻、音頻等等優(yōu)勢,在任何地點將知識轉化成音頻傳授給他人。隨著微信、微博等不斷普及,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進行交流,教學更加生動直觀,互動性也顯著加強。在微時代,教育載體變得更加活潑,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圖文并茂方式可以使得課堂變得更加豐滿。在微時代,學生獲取信息途徑更加多樣,獲取信息速度更快。
(2)教育方式得到創(chuàng)新。在微時代,高職教育方式不再是原有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是由微時代進行引導,向學生傳遞正面教育。對于高職院校老師來說,他們角色應該定位為引路人,可以引導高職學生更好進行學習,更好與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根據(jù)學生自身興趣接受信息內容,也可以根據(jù)自身對信息理解提出問題。這與微時代之前灌輸式教育顯然不同,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得到不斷鞏固,有利于推動教學進一步發(fā)展。
(1)手機信息技術對教育隊伍提出更高要求。在微時代,教學對于高校教育者對手機信息理解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就像四合院,它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環(huán)境下完成教學,高職院校教學者一直處于信息有利地位,他們是學生獲得信息唯一途徑。隨著微博、微信不斷普及,學生獲取信息途徑得到有效加強,高職院校教師不再是信息唯一來源,這就徹底顛覆了高職教育者信息優(yōu)勢。由于微時代流動性,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豐富資源,而高校教育者要進行更好教學必須對手機信息技術有更好掌握,如果教師對這些技術掌握還不如學生,很可能會使得教師不能發(fā)揮出正確指導作用,甚至在知識儲備方面不如學生。因此,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加強對于手機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滿足在微時代下教學要求,為更好完成學校教學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2)不良信息使教育環(huán)境變得更加復雜。由于微時代是一個充分流動和開放時代,各種各樣信息都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進行傳播。在這樣背景之下,學生接觸到不健康信息概率大增。由于許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匿名性特征在微博或者微信上散播不健康信息,而廣大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事實判斷并不正確,極易做出錯誤決定。在2016年,北京和深圳執(zhí)法部門專門針對微博和微信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進行了專項調查,一舉破獲了大批通過微信、微博傳播淫穢色情案件。盡管國家執(zhí)法部門大力出手凈化微時代網(wǎng)絡環(huán)境,但是電子黃流依舊禁而不止。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好奇心非常強,極易接觸這些消極思想,再加上他們心智并未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差,道德素質也有待提升,在沒有正確引導情況下極易被這些不健康思想所吸引,嚴重損害身心健康。除了這些之外,手機游戲也使得當前教育環(huán)境變得更加復雜。
對于高職院校教育者來說,應當樹立與時俱進教學理念,面對挑戰(zhàn)應當正確進行面對,加強信息技術學習,不斷更新自我知識體系,加強手機技術應用,以便使自己可以更好給學生進行教學。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樹立起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尊重高職學生,在教學時以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具體思想,以便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在微時代,我們可以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教學。高職院校學生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非常重要??梢蚤_展專題講座,聘請業(yè)務素質較高教授到學校就相關問題進行闡述,還可以在微博、微信中關注公眾號,以圖片或者視頻方式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應當引入社會熱點話題進行教學。在微時代,為了更好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教學,首先可以建立官方微博或者微信,通過官方渠道進行知識普及,使廣大高職院校學生了解了門事件事實真相,防止跟風事件出現(xiàn)。其次,可以對公眾號進行美化,公眾號可以由專人進行管理,將實施熱點進行實時推送,并將其引入到教學管理內容之中。最后,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思考,通過微信或者微博與學生進行交流,解答學生所想解答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例如,黨的十九大精神已經(jīng)成為了全社會熱門話題,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人員可以將其引入到微信之中,鼓勵大家表達自己想法,培養(yǎng)大家獨立思考思維。
[1]曾令玉.網(wǎng)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獨生子女群體思想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2]張晶.網(wǎng)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