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1931年河南省考選國外留學公費生委員會委員長由時任河南省教育廳長李敬齊兼任,委員會委員由教育廳長聘請專家充任,這些專家包括“李敬齊(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李步青(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教授)、趙新吾(河南大學理學院院長兼教授)、李醴泉(河南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張仲琳(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鄰宗彥(河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兼教授)、郝象吾(河南大學農(nóng)學院生物系主任兼教授)、閻彝銘(河南大學醫(yī)學院院長兼教授)、萬晉(河南大學農(nóng)學院院長兼教授兼農(nóng)業(yè)推廣部主任)、魯斐然(河南大學醫(yī)學教授)、陳作鈞(河南大學理學院數(shù)學系主任兼教授)、趙燕亭(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舒榮齊(河南大學理學院化學教授)、王冠英(河南大學理學院物理系主任)、王廷標(河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和瞿文琳(河南大學理學院教務主任兼數(shù)理教授)”[1]共16人,其中除開教育廳廳長李敬齊,其余專家全部來自河南大學,這是由于考選委員會委員是由教育廳長聘請,所以就難免會存在裙帶關系,考選委員會負責選取公費留學生的赴國外留學的全部職權,而考選委員會委員又是由教育廳廳長一個人聘請,在某種程度上就說明了考選委員會其實是教育廳長權力的延伸機構(gòu),而教育廳長一人掌控考生的生殺大權,無人來監(jiān)督其權力,這就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進一步造成考試選拔赴國外留學考生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應試考生于1931年5月20日至1931年6月10日在河南省教育廳報名,應試考生報名時要在報名時要攜帶最近四寸半身相片一張及畢業(yè)證明書、服務證明文件到教育廳登記,并填寫履歷書記憶志愿書,如果有著作即可隨身帶到報名處繳納檢驗,正式考試的時間是1931年6月20日。
1931年河南省公費留學應試考生在資格的要求是“凡河南省人年在四十歲一下具有左列資格之一者均得應試 (一)充當大學或?qū)iT學校教授或副教授二年以上者 (二)充當大學或?qū)iT學校講師三年以上者 (三)大學或?qū)iT學校畢業(yè)充當中小學教師三年以上者 (四)大學或?qū)iT學校畢業(yè)以其所學專門學術或者技能服務社會三年以上者 (附注)凡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具有前條資格不得應試 (一)有反革命會論及行為者 (二)剝奪公權未復權者 (三)有不良嗜好者”[2],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留學考試應試考試在地域上被限制了,考生只能參加本省的留學考試,而且在年齡上,以及在學歷與資歷上的要求都很高,這就造就了民國時期留學考試的門檻高,民國時期的留學考試不是針對眾人的,不是大眾化的,它是精英階層繼續(xù)進行學術深造的特權,雖然這是受民國時期國家動亂的大環(huán)境的影響,但它不利于教育的公平公正。
1931年河南省考選國外留學公費生的考試分為第一試、第二試和第三試,第一試的考試科目為黨義、國文、外國文(以所定留學國文字為限);第二試的考試科目是根據(jù)應試者留學學科而定的,而應試者留學學科被河南省考選國外留學公費生簡章第三條規(guī)定為:“學科 以(一)社會科學(二)自然科學 (三)農(nóng)工醫(yī)各種應用科學為限 但(一)(二)兩項之多不得超過五人”[3],其中社會學門又分為教育學系、社會學系、經(jīng)濟學系、政治學習、史地學系和法律學系,自然能科學門分為數(shù)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和地質(zhì)學系,農(nóng)工醫(yī)各應用科學門分為探礦冶金工程系、化學工程系、電汽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農(nóng)學系、林學系、醫(yī)學系、藥學系以及其他的應用科學系;第三試的考試科目分為外國語口試和檢驗身體。應試者在選取留學的國家上也被嚴格限制“留學國別 以英美德日為限如因?qū)W習學科有赴他國留學之必要者許經(jīng)教育廳許可”[4],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民國時期公費留學考試不論是考試的科目還是留學的國別都已經(jīng)被預先限制,這就限制了學者門的自由學習的權力,這對留學者學習熱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931年參加河南省公費留學的報考考生有41人,其中有29人資格審查合格,另有3人證明文件繳納不全,但仍然準其參與考試,所以實際參加第一試考試的有32人。根據(jù)河南省國外留學公費省考試委員會第二次臨時會議的規(guī)定,公費留學考試的第一試于1931年6月20日上午8時至10時50分和下午3時至4時50分在河南省教育廳舉行,第一試的取錄標準是:“外國文以六十分,國文以五十分,黨義以四十分為合格?!盵5]在第一試考試中全部科目及格者有9人,他們分別是留學英國的冶金系的閻曾才、留學美國的經(jīng)濟系張之程、留學美國的政治系的張金鎰、留學美國的生物系的何錫瑞、留學美國的教育系的李鴻音、留學美國的社會系的李森、留學美國的經(jīng)濟系的王錫瓚、留學美國的教育系的陳紹武和留學美國的經(jīng)濟系的孫丕潘,第一試全部應試者的總平均成績?nèi)缦拢洪愒霾?9.3分、張之程78.3分、張金鎰74.6分、李文顯69.3分、何錫瑞68.3分、李鴻音68.3分、李森66.3分、張澤芳66分、王錫瓚66分、陳紹武65.3分、李緒愷64.3分、安超64分、陳雨亭64分、李承三62.6分、魯寶重62分、路葆清61.6分、孫丕潘61.6分、李唐寭61.6分、宋琯省58.6分、田麟58.3分、馬純德58.3分、張紹綸57.6分、單譽57.3分、燕漢英57.3分、曹續(xù)彬57.3分、魏燦章55.6分、齊榮澣51.1分、許寅威44.3分、楊來同44分、閻鼎銘35.3分、趙錚30分。
第一試中被選拔參加第二試的有10人,社會科學門的有2人,分別是政治學系的張金鎰、經(jīng)濟學系的張之程和孫丕潘;自然科學門類的有3人,分別是地質(zhì)學系的李承三、數(shù)學系的馬純德、化學系的魯寶重;農(nóng)工醫(yī)應用科學門有4人,分別是醫(yī)學系的陳雨亭、采礦冶金工程系的閻增才、農(nóng)學系的路葆清和機械工程系的李緒愷。他們在第二試的總平均分如下:張金81.25分、張之程77.25分、孫丕潘70分、李承三60.75分、馬純德79.75分、魯寶重59.25分、陳雨亭81分、閻增才81分、路葆清67.75分、李緒愷59.5分,參加第二試的10人全部被選取參加了第三試,他們第三試的成績?nèi)缦拢簭埥疰勍鈬?0分,視覺以20為正常,聽覺以70m聞以八數(shù)字的有聲無音字除準此;張之程外國文70分,身體壯??;孫丕潘外國文70分,營養(yǎng)極良,身體壯??;馬純德外國文65分,身體健全;李承三外國文80分,身體健全;魯寶重外國文70分,營養(yǎng)略欠;陳雨亭外國文85分,身體健全;閻增才外國文80分,身體瘦,營養(yǎng)欠佳;路葆清外國文80分,營養(yǎng)極佳,身體壯??;李緒愷外國文75分,身體健全。在經(jīng)歷三次考試過后,留學正取的有10人,其中社會科學門有3人,分別是政治學系的張金鎰、法律學系的李文顯、經(jīng)濟學系的張之程;自然科學門有3人,分別是地質(zhì)學系的李承三、數(shù)學系的馬純德、化學系的魯寶重;農(nóng)工醫(yī)應用科學門有4人,分別是醫(yī)學系的陳雨亭、采礦冶金工程系的閻增才、農(nóng)學系的路葆清和機械工程系的李緒愷。在第二試和第三試中都參加了的孫丕潘在最后正錄取時被第二試和第三試都沒參加的李文顯所取代,孫丕潘則被改為備錄取,這其中原因耐人尋味,至少說明了民國時期公費留學考試選拔公費留學生的公平公正性有待進一步改善。
(1)民國時期國家公費留學生考試中,教育廳長權力過大,無人監(jiān)督,容易造成選拔公費留學生的不公平,所以我們現(xiàn)在舉行公費留學考試時,要對公費留學選拔考試加強監(jiān)督,反正權力被濫用,要保證考試選拔出真正有能力者去深造。
(2)民國時期公費留學考試中被選拔出國留學的名額極少,這是由于當時我國積貧積弱的國情決定的,現(xiàn)在我國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對頂尖人才需求旺盛,而我們國家現(xiàn)在國力強盛,所以我們應該多增加一些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讓更多的人才得以深造,以達到報效祖國的目的。
(3)民國時期公費留學考生在留學的科目,留學的國家以及留學的時間都被政府嚴格限制,這不利于學術自由,打擊留學者的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現(xiàn)代我國公費留學要充分考慮到留學者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特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留學者有自己選擇學習的專業(yè),留學的國家等一系列自主權后,留學深造的效果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河南教育月刊》1931,2(1):80~82.
[2]《河南教育月刊》1931,2(1):78~79.
[3]《河南教育月刊》1931,2(1):79.
[4]《河南教育月刊》1931,2(1):78.
[5]《河南教育月刊》193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