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毛草 西北民族大學格薩爾研究院 甘肅蘭州 730030
夏河縣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的民居是院落式住宅,共有三大院,各院內幾乎都有二十幾戶人家,總起來該村共有七十戶人家。房屋既有特點而又古老,基本上都是有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王府三大院內的房屋材料都是主要以土和木頭建成的。村落危房改造是一項量大、面廣、層序復雜、難度較大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在政府的主導下,采取新的對策,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這項工作。
著名的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坐落于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城的西側,有“甘肅的后花園,中國的小西藏”的美譽。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創(chuàng)建于一七一〇年,是藏傳佛教黃教,也可以被稱為格魯派的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而在拉卜楞寺院的西側,也是位于王府停車場附近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莊叫做王府村,藏語稱之為“宏倉”,現在全稱為拉卜楞鎮(zhèn)九甲行政村王府自然村,村莊依山而建,交通便利,村莊的左側附近有著名的拉卜楞紅教寺和尼姑寺。王府村全村目前有70戶,共有252人。全村草場承包面積為1519畝,耕地面積164畝,基本全部退耕還林。其中羊養(yǎng)殖9戶共60只。村里低保戶15戶47人,低保覆蓋率是23.4%,全村有五保戶3人,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有103人,醫(yī)療保險應參保240人,實際參保的有48戶153人,占58%;養(yǎng)老應參保244人,以參保103人,占42.2%;60歲以上22人,70歲以上9人,殘疾人7人,二女戶4戶,獨生子女戶6戶。累計享受危舊房改造項目的有19戶,享受糧食直補的有30戶。全村農牧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經商與務工。
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的百姓居住之所(民居)共有三大院,各院里幾乎都有二十幾戶人家,院內挨家挨戶緊靠著,是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王府村的民居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特點而又古老的王府村住宅是與拉卜楞寺的大施主河南親王息息有關。
仲優(yōu)昂青嘉布的《先祖言教》就認為:“自元成吉斯汗時,河南親王的地方在青海省和甘肅省的夏河縣接壤,在拉卜楞寺院的西面是一個草原地,永遠涌動著牛馬和羊群,居民有八千多戶,以游牧為生,但是王府卻在拉卜楞?!币虍敃r河南親王的王府和拉卜楞寺院為鄰,河南親王卻吉歡覺爾諾賴那與拉卜楞寺中第四輩佛爺之妹蘭曼措結為夫妻,生親王兄妹二人,兄名更尕環(huán)覺,妹名扎喜才讓。因父卻吉歡覺爾諾賴那去世得早,更尕環(huán)覺從3歲就繼承王位,他就是第九世河南親王,隨后更尕環(huán)覺早逝,也沒有留下子嗣,王位便由妹妹扎喜才讓繼承了,女王母親蘭曼措輔政任。河南親王扎喜才讓,雖屬蒙古族,可是一切風俗習慣都藏化,她身材修長,一件寬寬厚厚的藏式大皮袍,女親王在日常梳著藏女一模一樣的頭,從前額無數個小辮子一律地梳到腦后,那些都綁在背面的軟胎板子上,板子上釘著各式各樣的珠寶飾物,行動悉索有聲。愛津津有味地傾聽別人滔滔雄辯,可是她自己卻很少說話。她具有女性的柔媚,洋溢著旺盛的精力。在拉卜楞寺院前,她有一座寬大而并不富麗的古老的王府,之后在寺院后面的山坡旁蓋了一所精致的小宅,作為別墅。大半的時候她住在草地的帳篷里,和屬民們在一起過游牧的生活。春天,她便到牧地里去,在那里,帶著她自己的牛羊馬群,和她的牧民們一塊兒向水草暢茂的山上放牧,秋涼后又逐漸下移,冬天開始降臨草地的時候,帶著他們重返拉卜楞的王府來度過嚴冬。親王自小就在王府居住的,她有很多屬民,屬民當中男女都有,親王居住的王府隔壁有三大院,那些就是當時的屬民們居住的地方,院內的房屋大小都不一致,方向好點的和大點的房屋是用來地位較高的屬民居住的。那些屬民們當中的男的都是當時河南親王府的兵,他們的工作主要是保衛(wèi)社會安全,而女的都是些在府里干雜務活的,有洗衣服、做飯、整頓房屋之類的,還有一些女屬民是為女親王服侍著裝、梳頭、化妝的。親王通常在府上誦經看書,唱歌彈琴,或跟她的女友們談天玩兒。拉卜楞高貴的扎喜才讓王府與當地嘉木樣活佛的長兄黃正清將軍(當地保安司令)的公館非常鄰近,由于環(huán)境的賜予與身份的相同,不久,親王便和黃氏長公子黃文源發(fā)生了戀情。就在民國三十二年的某一吉日,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婚禮。黃公子入贅后,便代替河南親王履行其職務,且更名為“恭保朗吉”。此后,夫婦相應處理政事。
拉卜楞寺的大施主河南親王扎喜才讓和她的丈夫恭保朗吉居住的王府,就是現在的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三大院隔壁的一個大院內的小宅,府里的房屋到現在還照樣存在,因時光流逝,房屋墻面的顏色都有些變了。第十世河南親王扎喜才讓時期的屬民們居住的房屋,就是現如今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的那三大院,院內現居住的村民們都是河南親王的屬民們的后代,這些后代的子孫們可以永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只要他們不離開,因此,現如今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的三大院內的房屋都是屬于拉卜楞寺的大施主河南親王的,現在這個村的村民們只有房屋的使用權,而王府村的房屋的所有權都在河南親王扎喜才讓的后代們的手里。
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大部分住戶靠糧食直補款和退耕還林補助為生,全村農牧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經商與務工。該村18歲以上60歲以下在家的人有116人,干部19人(包括已退休的)。本村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居民的住房破舊不堪,基本上全是有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而且大部分是危房。該村自來水、交通、電力、路燈等基礎設施落后居住條件差,因房屋大部分是危房,需危舊房改造項目,由于該村依山而建容易發(fā)生地質災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居民的收入來源單一,大部分年輕人靠在本地打零工為生,村民的整體生活條件差,生活環(huán)境臟、亂,給居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村內道路還未基本實現全硬化,急需改造村內基本設施條件。
從2012年開始,甘南州建設局、扶貧辦和夏河縣城建局等依次發(fā)出關于全面核查夏河縣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危房改造對象及危房情況的通知,核查以縣為單位,由縣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局、扶貧辦聯(lián)合進行。按照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檔案和農村住房信息系統(tǒng)中錄入的危改對象檔案,逐戶對照核查。州和縣十分注重此次村落危房改造目標及危房狀況核對審查工作,嚴明履行危房補貼目標及危房評定準則。在2015年3月底,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貧困戶的危房存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已通過省上和建設部審核認定。在這期間,夏河縣城建局和夏河縣拉卜楞鎮(zhèn)人民政府多次召集王府村的村民們協(xié)商關于危房改造工作的內容,讓群眾意識到黨和政府會提供此次農村危房改造方面的補助,并確保此次危房改造核查客觀、真實、全面。對核對審查中發(fā)覺的遺漏危房戶信息報告的和做虛假報告的,信息有誤等問題要按時整治。2015年5月底,國家投入大量資金要正式啟動村落危房改造工作,并計劃在該試點區(qū)取得成功后六年內逐步擴大至全州。但由于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村民們對危房改造工作產生的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造成直到現在,村落危房改造的工程項目仍然沒能落實。
夏河縣拉卜楞鎮(zhèn)王府村的村民們保留著大量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習俗,為順利推行村落危房戶進行危房改造這項工程項目工作,必須先要鏟除村民對危房改造方面的思想障礙,使村民轉變觀念。從思想方面支持村落危房戶在危房改造中提出的建議。要切實完善危房改造制度,將村民參與管理的危房改造制度深入落實到監(jiān)督村委會權力運行的各方各面,還要對村民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與教育,使他們意識到村落危房改造的重要意義,讓他們具有相對長遠的目光,并認識和明白村落危房戶進行危房改造的工程項目是一個村落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意識到對于村民們自身的長遠利益來說是一件好事。在做好群眾村落危房改造重要意義的宣傳工作中,應積極主動與村民打好交道,使他們自愿配合有關危房改造方面的工作,為順利推行村落危房改造工作而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