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天津師范大學(xué) 天津 300387
狄仁杰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大家對于狄仁杰的了解更多是通過影視劇,而真實歷史上的狄仁杰的確在擔任大理丞時執(zhí)法不阿,處理了大量案件。但這只是他政治生涯中短暫的一個剪影,狄仁杰在將近五十年的政治生涯里起起伏伏,可謂是李唐與武周時代交替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通過狄仁杰仕途官職的變換,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初唐時期政治制度的一些特點。唐朝在政治制度上承襲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并且將其不斷完善,在地方行政系統(tǒng)上也有所發(fā)展。筆者旨在通過對于狄仁杰履歷的分析,來淺析唐玄宗以前初唐的官制制度以及行政體制上的特點。
狄仁杰出生于貞觀四年的一個官宦世家?!白嫘⒕w,貞觀中尚書左丞;父知遜,夔州長吏?!鄙贂r的狄仁杰隨父親宦游四方,積累了不少知識。在27歲那年,狄仁杰通過明經(jīng)考試,任汴州判佐,他也邁出了步入官場的第一步。判佐又稱判司,是從七品以下的官吏。是對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等曹參軍事的統(tǒng)稱,分掌本州各種具體行政事務(wù),是個較為低階的官吏。
然而,狄仁杰步入官場還沒有多久,就遭到了他人的誣告。不過恰逢當時的工部尚書閻立本十分賞識狄仁杰,稱贊他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他成為了并州都督府法曹。法曹參軍隸屬于六曹參軍之一,位屬正七品上,唐制法曹參軍設(shè)置兩員,掌管司法刑獄。狄仁杰在并州任上執(zhí)法嚴明,政平訟理,他經(jīng)手的案子從不積壓,因此他也受到了同僚和百姓的贊譽,當時的并州長史藺仁基贊其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p>
從狄仁杰初入官場的經(jīng)歷我們不難看出,唐代非常重視地方政治的發(fā)展,行政、司法事務(wù)都設(shè)置了專門的人員。對于官員的遴選也是十分謹慎,通常都是通過科舉選拔。當時地方行政體系十分完備,這也為日后我國地方政治體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上元二年,狄仁杰因為政績優(yōu)異,進京擔任大理丞。這是他首次充任京官,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大理寺是當時國家的最高司法審判機關(guān),雖然大理寺丞地位不高,僅為從六品上,但是卻是十分重要的職位。按照唐制,大理寺共設(shè)“正、丞、主簿、獄丞、司直、評事、監(jiān)”七職。狄仁杰在這一職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成就,“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p>
后來,當時的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誤伐了太宗昭陵的樹木,獲罪當斬。但是狄仁杰卻當面上表反對,據(jù)理力爭,不僅使權(quán)善才免除了死罪,還使得高宗對狄仁杰大為賞識,授予狄仁杰侍御史之職。侍御史隸屬于御史臺,在唐代負責(zé)監(jiān)察官員是否有受賄、瀆職的行為,在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可以彈劾官員。在狄仁杰上任之后,他接連彈劾倒了當朝的權(quán)貴司農(nóng)卿韋弘機與左司郎中王本立。此事震動朝野,人們對狄仁杰再一次刮目相看。
狄仁杰初入京師為官主要是在大理寺與御史臺進行司法、監(jiān)察工作,這也是讓狄仁杰家喻戶曉的原因。唐代沿襲了隋代的司法體制,在中央設(shè)立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作為司法機構(gòu),其下再設(shè)立部門進行審判、監(jiān)察,這也為后代的司法體系奠定基礎(chǔ)。
在狄仁杰擔任侍御史期間,唐朝與吐蕃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由于戰(zhàn)略失誤,唐朝大敗而歸。此時的關(guān)中各州由于戰(zhàn)事,情況極為不穩(wěn)定,于是高宗派遣狄仁杰巡視岐州。狄仁杰到任后,安撫百姓,順利的完成了使命。因此在返京后不久,高宗就將其升為度支郎中。度支郎中,是戶部度支司之長官。度支司是國家的最高財政主管機構(gòu),掌管政府的預(yù)算開支,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在狄仁杰擔任度支郎中期間,唐朝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弘道元年,高宗病故,此時真正的大權(quán)早已掌握在武則天手中。在武則天掌權(quán)后,狄仁杰被外派地方,任寧州刺史,雖然刺史的品秩比度支郎中高,權(quán)任卻輕。在當?shù)兀胰式芡咨铺幚砹瞬煌褡宓募m紛問題,采取了“撫和戎夏”的政策,“人得歡心”。于是在當時巡查隴右的監(jiān)察御史郭翰的推薦下,狄仁杰再度被征召入京,任冬官侍郎。
冬官是當時工部的別稱,光宅元年由武則天改名為冬官。冬官侍郎從正四品下?!罢粕綕伞⑼吞?、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钡堑胰式茉谌刖﹥H一年光景后,再次外派地方,于垂拱四年二月前往山東賑濟災(zāi)民。六月,任江南道巡撫大使,前往江南巡視。返回洛陽后,升為文昌右丞。文昌右丞也是武則天所改名,原為尚書右丞,狄仁杰的官位再度提升。僅僅三個月后,狄仁杰第三次調(diào)離中央,任豫州刺史。后來因為反對官軍統(tǒng)帥張光輔濫殺無辜而被誣告以下犯上,貶為復(fù)州刺史。
雖然被貶,但是狄仁杰的才干并不會被中央所忽視。一年過后,狄仁杰出任洛州司馬,為下一步復(fù)出返回中央做鋪墊。唐代司馬官階很低,基本屬于閑職,大多都是被貶的京官擔任。
在狄仁杰還在洛州擔任司馬時,武則天已經(jīng)掌握了實際大權(quán),在廢掉睿宗后正式登基,成為了前無古人的女皇帝。在稱帝后,武則天誅殺了一批朝中不滿自己的官員。為了充實中樞決策機構(gòu)的力量,武則天于天授二年提升狄仁杰為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地官即原先的戶部,地官侍郎掌管稽核版籍、賦役征收等會計、統(tǒng)計工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周時將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鸞臺,負責(zé)朝中大事。狄仁杰也第一次拜為宰相,與李昭德等人共為丞相。
然而武周時期大興酷吏政治,好景不長,狄仁杰即被當時的酷吏來俊臣誣構(gòu)下獄。入獄后狄仁杰之子狄光遠替父申訴,使狄仁杰免于一死。但是出獄后的狄仁杰也被貶為彭澤縣令。在彭澤期間狄仁杰為官兢兢業(yè)業(yè),深得當?shù)匕傩諓鄞?,“邑人為其置生詞”。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叛亂,攻陷冀州,狄仁杰受命出任魏州刺史,到任后阻止了契丹的進犯。轉(zhuǎn)年六月,調(diào)任河北安撫使,安撫使是唐代派遣巡視經(jīng)過戰(zhàn)爭或受災(zāi)地區(qū)的大臣。狄仁杰與樓師德、武懿宗分赴各地撫慰百姓。不久,狄仁杰就調(diào)任幽州都督,負責(zé)當?shù)厣a(chǎn)軍備事宜。同年十月,狄仁杰再登相位,此時的狄仁杰已經(jīng)68歲,已步入政治生涯末期,在轉(zhuǎn)年再次出任河北道安撫大使,穩(wěn)定了當時的局勢。久視元年,71歲的狄仁杰病故于洛陽。武則天“為之舉哀,廢朝三日”,由此可見狄仁杰在當時朝堂作用之大。
狄仁杰兩次拜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他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崇尚酷吏統(tǒng)治的武周時期,狄仁杰剛正不阿,史書記載”仁杰好面引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正是由于狄仁杰秉公執(zhí)法才少了許多冤假錯案,他的行為也緩和了較為激烈的武氏集團與李唐集團的矛盾。可以說,狄仁杰是武則天時期難得的賢良之相。
從狄仁杰兩次拜相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唐朝的丞相制度有許多特點。首先,當時實行“多宰相制”,不設(shè)宰相之名,由三省長官即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仆射共掌宰相之權(quán)。當時與狄仁杰共為宰相的有樓師德、張柬之、武承嗣等人。其次,狄仁杰所擔任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中“平章”意為評議辨別,引申為斷決處理。受此銜者,是唐代非中書令,門下侍中而又實際擔任宰相者。在唐后期,以“同平章事”命名的幾乎就是執(zhí)行宰相之權(quán)了。
狄仁杰在其將近五十年的為官生涯中可謂是起起伏伏,既在地方擔任小吏又在中央擔任過宰相,既任職過大理寺、御史臺這樣的司法監(jiān)察機構(gòu),也曾供職于六部??梢哉f狄仁杰的政治生命十分多彩,也反映了初唐政治制度的一些特點。
首先,從狄仁杰擔任大理寺、御史臺官員并接連彈劾當朝大臣我們可以看出,初唐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監(jiān)督、監(jiān)察機制及相應(yīng)的政策,推進君臣、大臣之間相互諫諍,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這種監(jiān)察體制也為后代所沿用。其次,狄仁杰在地方擔任官員的經(jīng)歷說明了初唐時期十分重視地方官員的選拔和任用,正是由于地方吏治較為清明,保障百姓生活安康,才使得邊疆四周相應(yīng)安寧,這也緩和了地方與中央的關(guān)系。最后,就是上文筆者所提到的宰相制度,這種制度為初唐時期國力得到極大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證,君臣一心共同治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筆者認為,初唐的政治體制是十分成功的,相對于中國歷史上王權(quán)與相權(quán)、中央與地方不斷斗爭,矛盾不斷激化的歷史規(guī)律,初唐的體制無論是官職制度還是行政體系都有著先進之處。這種體制不僅為當時唐朝社會、經(jīng)濟以及文化走向鼎盛時期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也對日后歷朝歷代的政治制度有所影響,為日后我國政治體制不斷完善打下了基礎(chǔ),可謂是影響深遠。
注釋
1、【五代】劉昫等 《舊唐書》卷八十九《狄仁杰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2、【五代】劉昫等 《舊唐書》卷八十九《狄仁杰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3、【宋】歐陽修等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杰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4、【唐】杜佑《通典》卷第十五《選舉三》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
5、【唐】杜佑:《通典》卷第十九《職官志一》,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
6、【五代】劉昫等 :《舊唐書》卷八十九《狄仁杰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7、葉哲明: 《唐初治國特色及中西海洋海交開拓》, 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
8、【五代】劉昫等 :《舊唐書》卷八十九 《狄仁杰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9、【宋】歐陽修等 :《新唐書.》卷五十一 志三十六《百官一》,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10、【宋】歐陽修等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杰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11、【五代】劉昫等 《舊唐書》卷八十九 《狄仁杰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12、【宋】司馬光等 《資治通鑒》卷二零八 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版
13、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4、【英】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第245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