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俐
作者:黃俐,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舞蹈。
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其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老師不僅要具有各項活動的基本功還會要講會說,會示范會講解。做好幼兒舞蹈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的口語表達方式。用小朋友們能夠理解的語言去講解舞蹈動作,促進幼兒舞蹈教學氛圍的優(yōu)化。
學前教育專業(yè),是培養(yǎng)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在專業(y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引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掌握舞蹈動作的語言解釋方式,讓學生能夠用語言將舞蹈動作描述出來。很多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將舞跳好,卻無法在教學實踐練習過程中有效描述自己的動作,讓教育對象在第一時間聽明白。面對幼兒,利用通俗、簡單、形象、易懂的語言最為合適。老師要引導學生們多多練習,了解幼兒的語言習慣與語言理解能力,在反復實踐中獲取有效的口語表達方式。
第一,保證教學用語的準確性。在講解舞蹈動作與傳遞舞蹈情感時,老師不能用模棱兩可的語言。準確的語言,才能讓幼兒擺脫錯覺與誤解。老師的用語越準確,幼兒的舞蹈學習進度越快,教學效率越高。
第二,保證教學用語的生動性。舞蹈,本身就是一門形象與生動的視覺藝術。在強化幼兒舞蹈能力的過程中,幼兒老師當然要用生動性強的語言去配合個人教學工作。生動性的語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老師為了讓幼兒做出優(yōu)美的動作,要利用“將手放松,輕輕地搭在肩膀最外部”的語言,而不是“把手放在肩膀上”。如果用了后者,幼兒會產生“怎么放在肩膀上,放在肩膀的哪里”等多種問題。
第三,保證教學用語的和諧性。和諧的教學語言,能夠營造良好的舞蹈學習氛圍。小朋友的個人情緒會受到老師教學情感的影響。嚴厲的語言會使小朋友產生厭倦心理。老師要引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解去教學,用親切的語調與幼兒交流,使幼兒敢于參與到舞蹈學習中。
舞蹈知識與舞蹈修養(yǎng),對于幼兒教育專業(yè)學生來講十分重要。每一位優(yōu)秀的舞蹈編排者,都接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有較強的藝術感知能力。學生的舞蹈知識越寬泛,舞蹈編創(chuàng)能力才越高。在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們多多學習系統(tǒng)化的舞蹈理論知識,多聽兒童音樂作品,讓學生于在校學習期間結合舞蹈理論去編創(chuàng)兒童舞蹈。在實踐中認識到舞蹈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并體會舞蹈的審美價值,學習舞蹈藝術中的藝術元素,積極了解多種舞種,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在學前教育過程中,老師要將舞蹈編創(chuàng)課作為一項重要課程。通過學前教育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為學生未來的幼兒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只有能實踐,才能在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展示個人才能。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理論考試仍然是衡量學生個人學習成果與學習水平的標準。強化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老師要積極改革考試體制。在學期末的考試中,將理論考試與實踐考試結合在一起。不僅考查學生的舞蹈理論知識,還要考查學生自身的跳舞能力與教學能力。提高實踐在考核中的比例,能夠推進幼兒教育專業(yè)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提高。
提高實踐考查的地位,老師要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組織考試。一位學生擔當幼兒老師,其它學生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扮演具有不同性格、特點的幼兒,為考生制造小小難題。比如,當考生給大家播放舞蹈音樂時,有“幼兒”說“老師,這首歌不好聽”,以此來考查考生的教育應變能力。在跳舞過程中,有的“幼兒”過于內向,不跟大家一起跳。有的“幼兒”一邊唱,一邊跳。通過不同意外情況的展示,讓考生感受到真實的職業(yè)氛圍,促進學校考核工作的科學化與合理化。
綜上所述,在培養(yǎng)幼兒教育人才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舞蹈學習的需求。結合當前幼兒舞蹈教學的不足以及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個人發(fā)展需求,努力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使當代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習者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堅持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舞蹈特長得以發(fā)揮,不足得以彌補,才能實現(xiàn)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蔡霞.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22):106-107.
[2]張雯.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J].戲劇之家,2015,(18):184-185.
[3]黃娟莉.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中強化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