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吳義勤:關(guān)于文學評論,有許多說法其實都是偽命題

        2018-11-13 02:16:26舒晉瑜
        當代作家評論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蘇童當代文學批評家

        舒晉瑜

        自2009年5月起,吳義勤由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踏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大門。2013年,他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接受《中華讀書報》采訪時曾談道:“不管擔任什么職務,我對文學館敬畏之心始終沒變,無論是從事學術(shù)研究,還是處理各種繁雜事務,我始終稟持著一顆敬畏之心,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能為‘文學’添光增彩。”

        四年后的吳義勤雖然職務有所變化: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長,但他對文學的追求和理想沒變,“傳承文學流脈、守護文學經(jīng)典、弘揚人文精神、培育詩性情懷”的期望沒變。

        常見主席臺就座的吳義勤,不茍言詞,睿智的目光在鏡片后藏起笑意;然到了臺下,他樂呵呵一臉童真,談笑風生,未及接觸先讓人覺出三分親近。作為著名的評論家,他擁有很多知心的作家朋友,因為他的文章既有對文本出色的感悟和闡釋能力,又有對作家勞動的基本尊重與理解;而即使外行也能與他的作品一見如故,大約是因為他的文章既有學理的邏輯,又有深入淺出的表達;既有善意的體貼,又不乏深刻的見識。

        談蘇童,未見面時猜他一定“仙風道骨”

        舒晉瑜

        :您是從什么時候介入評論的?

        吳義勤

        :在大學讀研究生時。80年代的揚州師范學院(90年代后才更名為揚州大學)中文系有很好的人文氛圍,詞曲學大師任中敏(半塘)以及曾華鵬、顧黃初、李廷先、葉櫓、李關(guān)元等都是知名教授。曾華鵬是中文系主任,賈植芳先生的學生,他的現(xiàn)代文學課極受同學歡迎,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藥》等小說,他每一篇作品都可講幾個半天,非中文系的同學也都跑去聽課,臺前窗后擠滿了人。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對曾華鵬先生可謂無限崇拜。而作為中文系的學生,我們那時很有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人對文學、對學術(shù)都充滿了敬畏與狂熱。這種氛圍,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我對文學的熱情與興趣。1988年我大學畢業(yè),自然而然地就報考了曾華鵬教授的研究生。而讀研究生的第一年,我在《藝術(shù)百家》發(fā)表了一篇評揚劇《皮五辣子》的評論,這是我的第一篇評論文章。后來又寫了一篇評論蘇童小說的文章,發(fā)表在《當代作家評論》。

        舒晉瑜

        :為什么選擇蘇童?

        吳義勤

        :我們上大學讀中文系時,正是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的人都有文學情懷,所有的人都有作家夢。文學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價值觀,影響著我們對人和世界的看法。那時候讀《綠化樹》等當代小說的幸福感現(xiàn)在的人很難體會。我研究生時跟曾華鵬教授讀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但其實從1985年開始,中國當代先鋒小說就開始風靡文學界。我大概也算是先鋒文學的第一批粉絲,對先鋒作家的追蹤閱讀堪稱瘋狂。尤其是蘇童、余華的崛起,讓我眼前一亮,極大地改變了我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閱讀的感覺,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作品在我文學閱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我的審美趣味天然地更親近蘇童、余華所代表的先鋒小說。我對蘇童的小說確實很著迷,只要他有新的作品,總是第一時間追著讀。學生時,我還曾像現(xiàn)在年輕人追星一樣跑到南京,去《鐘山》編輯部追過蘇童。

        舒晉瑜

        :對蘇童是什么印象?你們談了些什么?

        吳義勤

        :在80年代,作為一個純粹的文學讀者,其實很少有機會看到作家本人,作家對讀者來說始終有一種神秘感,這使得我們對作家有非常真切的崇拜,并在心中不自覺地將作家崇高化、理想化。讀蘇童的小說時,我的想象里他一定是仙風道骨、風流倜儻的。一看到他本人,老實說,有點吃驚,發(fā)現(xiàn)他長得很敦實,甚至有點粗獷,和普通人并沒有什么不同,遠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空靈。但心里提心吊膽的壓迫感也稍微放松了點,覺得這個更真實的作家才是有可能跟我們發(fā)生現(xiàn)實關(guān)系的人。當時蘇童正和王干下圍棋,也沒心思搭理我,只是有一搭沒一搭跟我講兩句。我想他們兩個當時肯定煩死我了,你知道兩個全心全意下棋的人是最不愿被人打擾的。具體講了什么現(xiàn)在也記不清了,跟所有追星族一樣,跟偶像見過了、說過話了就心滿意足了。

        舒晉瑜

        :去見蘇童的時候是帶著問題準備討論嗎?

        吳義勤

        :完全是憑沖動去南京的,并沒有刻意地準備什么問題。但那時,我特別喜歡他的“楓楊樹系列”小說,他把人物、故事、地域、文化、風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那種如詩如幻的審美情境完全使文學脫離了傳統(tǒng)社會學的范疇。因為受當時的文學史教育,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學地理學和文學社會學思維的影響,我那時堅定地認為楓楊樹鄉(xiāng)村一定是實有其地的,因此很想到楓楊樹實地感受一下。但蘇童告訴我楓楊樹鄉(xiāng)村是子虛烏有的,是他編的,他一句話就把我關(guān)于楓楊樹的想象和渴望消解掉了。

        舒晉瑜

        :認識蘇童前后,寫關(guān)于他的評論文章會有不同的心態(tài)嗎?

        吳義勤

        :見與不見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見蘇童之前讀了他很多作品,已有自己的基本判斷和印象。見過之后,尤其后來接觸多了,心態(tài)平靜,作家本人對我閱讀和評論文本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但現(xiàn)在反思,其實與見不見作家沒關(guān)系,那時候,因為對文學本身的狂熱以及對于新生的文學事物近乎本能的喜愛,自己的評論文章總是以崇拜的視角去評論作家,仰慕的、夸贊的、激賞的成分居多,批判的視角運用很少。喜歡還來不及,怎么可能去批判、去否定他們呢?在那個文學時代,作家的缺點有時也會被視為優(yōu)點而被熱愛著。先鋒小說的晦澀難懂是人所共知的,可那時哪個讀者會埋怨作家使他讀不懂呢?只會更崇拜這作家,他太高深偉大了,我們因為自己太渺小所以讀不懂。不敢說這個毛病我現(xiàn)在就完全克服了,但想想,這種文學心態(tài)有時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舒晉瑜

        :蘇童看到您的評論文章會和您有交流嗎?

        吳義勤

        :我們有時通信,有時也通通電話,但蘇童從來不會對別人的文章觀點發(fā)表意見。從這點來看,我覺得蘇童是一個真正的文學化的作家,這還不是低調(diào)不低調(diào)的問題,也不是對批評家尊重不尊重的問題,而是一個觀點的平等與民主的問題,是作家在自己作品發(fā)表后的話語權(quán)的問題,我想說的是,他確實是我見過的最不自戀的作家。現(xiàn)在自戀過頭的作家實在是太多了。我覺得,蘇童對待自己作品的態(tài)度是值得欣賞的,作家相較于讀者和批評者并沒有優(yōu)先的話語權(quán),放手,有時恰恰是對自己作品的最大愛護。蘇童的豐富和深厚絕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如果要說印象,其一,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旺盛,創(chuàng)作極富韌性和彈性,個體審美風格幾十年來一直保持得完整;其二,眾體皆備,是文體大家,短篇、中篇、長篇諸體皆長,是文體平衡的絕頂高手。2000年以后,他的創(chuàng)作有一點變化,前期的“楓楊樹系列”、“紅粉系列”、《離婚指南》,從容豐腴;后來的《蛇為什么會飛》,正面表現(xiàn)現(xiàn)實,稍有局促之感;《碧奴》是“重述神話系列”的一種,但想象單一了些?!镀捩扇骸贰逗影丁贰饵S雀記》等小說把對于特定歷史時期人心和人性深遠而滄桑的呈現(xiàn)、挖掘延伸到了整個歷史、民族、文化層面,充分展現(xiàn)了個體生命與文化生命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談評論,好的批評家首先要有對文學的信仰與熱愛

        舒晉瑜

        :您認為評論家和作家的關(guān)系怎樣才是健康的?

        吳義勤

        :作家和評論家應該是兩個平行的文學主體間平等對話的關(guān)系。在文學的軌道上,互相張望,互相尊重。我不認為作家和批評家的關(guān)系是有人所說的“皮和毛”的關(guān)系,或“雞與蛋”的關(guān)系,但也不認為作家與批評家之間就或是油膩的“閨密”關(guān)系或是緊張的敵對關(guān)系,實際上,作家和評論家是文學命運共同體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讓我來描述二者的關(guān)系,我覺得“工作關(guān)系”才是最好的定位。當然,作家和批評家如何對話確實是一個難題。不突破文學的邊界我覺得是對話的最重要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批評家對作家批判和贊美就不會世俗化和庸俗化,就能夠在文學世界里劍拔弩張,在生活世界里相敬如賓。因而,也就不會出現(xiàn)我們常見的因為一部作品的評價而彼此妖魔化對方的情況了。特別是名家名作,平常心對待對他們的批評和否定比什么都重要。實際上任何對他們的批判都不會傷害他們的地位和形象,被批評不但不是價值的減損反而是價值的增加,反而增加了社會和讀者看待他們的眼光和角度,也增加了他們看待自身的角度,他們會變得更豐富更立體。

        舒晉瑜

        :怎樣理解“批評”這兩個字?批評家面對作家、作品是應該以肯定其文學價值為主,還是以否定其局限為主呢?

        吳義勤

        :這有點像個偽命題。我覺得,批評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沒有那么絕對,肯定或者否定,也只能視其各自的合理性,并不存在誰更重要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批評的出發(fā)點是去發(fā)現(xiàn)、闡釋和肯定作品的正面價值,也會指出其局限性,但著眼點不在局限和缺點這個層面。我自知,這是我批評的弱點,我從來不想掩飾,也受到很多同人的批評。這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guān),也與我對文學批評功能的理解有關(guān)。首先,我覺得,一個時代的文學批評,它最大的功能仍然是對一個時代文學價值的正面發(fā)現(xiàn)和闡釋。批評應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們這個時代文學的價值在哪里,要把這種價值發(fā)現(xiàn)出來、闡釋出來。如果說文學創(chuàng)作要向真、向善、向美,那么,文學批評就要發(fā)掘蘊藏在其中的真、善、美,并闡釋其何以為真、何以為善、何以為美。尤其今天正進入一個全媒體時代,文學批評就應該有能力讓文學的聲音/價值在眾聲喧嘩中突顯出來。其次,我覺得,文學批評應該讓一個時代的讀者更親近文學,更喜愛文學,如果文學批評傳導給讀者的信息都是對當下文學的負面和否定的聲音,如果一部作品出來,批評界關(guān)注的全部是其缺陷,那讀者就只有遠離文學,文學的閱讀危機只會加劇。

        當然,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那些敢于發(fā)出尖銳批評聲音的批評家,總是心存敬意,而且非常喜歡,他們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十分珍貴的維度。陳沖、韓石山、王彬彬、李建軍、洪治綱、劉川鄂、楊光祖、唐小林等,他們的文章讀來確實解氣過癮,他們的膽識、勇氣和才華,總是令我很欣賞和佩服。正是出于對他們的敬意,作家出版社剛剛推出了“剜爛蘋果·銳批評”書系,集中推出他們的批評著作,以特殊的方式向這股寶貴的批評力量致敬。我個人覺得,就今天的文學界來說,不僅作家和批評家之間缺少有效的對話,批評家之間也缺少真正的對話。這套書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把“對話”引到陽光下,所有的話題、問題、困惑,一旦全部敞開,都可以公開談論,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就不會有心理陰影,好的文學生態(tài)也就有可能了。

        舒晉瑜

        :“剜爛蘋果·銳批評”書系文學界很關(guān)注也很期待,能談談這套書的出版原委嗎?

        吳義勤

        :“剜爛蘋果”一詞最早出自魯迅的《準風月談·翻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引用了魯迅先生的話,并號召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做“剜爛蘋果”的工作。編輯出版這套書就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重要講話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作協(xié)巡視整改工作的階段性成果。這套書也作為中國作協(xié)改進文學批評工作、營造良好文學生態(tài)的重要舉措被列入中國作協(xié)巡視整改工作任務清單。我們希望通過這套書,一方面對當代文學批評力量進行一次重新的梳理與檢視,以便全社會能更客觀、更全面、更科學地看待和認識當代文學批評界,從而消除對文學批評界只有贊揚沒有批評的誤解;另一方面,則是要更鮮明地倡導敢于說真話、講道理、有銳氣、有力量、有風骨的文學批評,增強文學批評的針對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這套書之所以引起廣泛關(guān)注,我覺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關(guān)于以“剜爛蘋果”作為叢書名?!柏酄€蘋果”直接作為叢書名,是不是太尖銳了?書中被批評的作家是不是就成了“爛蘋果”了?大家有些擔心。但實際上,這存在著對“剜爛蘋果”本意的一些誤解。魯迅和總書記講的“剜爛蘋果”并不是對蘋果本身價值或?qū)μO果整體的否定,“剜爛蘋果”只是“剜除蘋果中壞了的、不好的部分”,實際上“剜爛蘋果”是以對蘋果的尊重、重視和厚愛為前提的,不是因為蘋果有了爛的部分就將蘋果整體扔掉。因此,“剜爛蘋果”其實只是文學批評的一種“具體動作”。之所以有誤解和恐懼,說穿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們不愿正視和面對這個詞,導致了對其神秘化和“過度闡釋”。我們直接使用其作為叢書名,就是為了給這個詞“祛魅”,從而將其還原為一個可以公開談論的、日?;钠胀ㄔ~匯。二是關(guān)于名家名作被批評的問題??倳浽谖乃嚬ぷ髯剷v話中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呢?”可以說,文學史上從來就沒有哪個作家作品是十全十美、沒有局限和缺點的,因此,也就沒有任何作家作品有批評的豁免權(quán)。

        文學界有時候?qū)τ诿颐鞅慌u甚至被否定有些敏感,這里存在認識和心理的誤區(qū)。首先,名家名作被尖銳批評甚至否定,實際上體現(xiàn)的恰是批評者對名家名作的看重和尊敬,不能簡單地視為對名家名作的敵意。在這問題上,可以說整個文學界都有一個心理的調(diào)適過程。其次,名家名作被批評和否定并不意味著他們的價值和地位由此就被否定了,他們的文學形象就受損了、降低了。我覺得,實際上,名家名作被批評不但價值和形象沒有減小或受損,而且讀者看待他們的眼光、談論他們的話語變得更豐富了,作家看待自己的角度也更全面了,這是文學價值的增加而不是減少,“眾口一詞”恰恰不是文學價值的證明。在這套叢書里,許多我所喜愛的作家、評論家都被尖銳批評了,但他們的成就和地位仍然在那。喜歡的仍然會喜歡,崇拜的仍然崇拜,不會因為聽到批判他們的聲音就輕易改變。三是關(guān)于批評的姿態(tài)問題。我們通常講批評家應該比作家站得更高。但這個“高”是指學養(yǎng)、學識的高,而不是姿態(tài)、聲調(diào)和道德感的高。越是尖銳的批評,越要有一個正確的姿態(tài)。作家作品有問題有局限,但不是罪過,不應妖魔化批評對象。對他們的批評,不能有罪推定,不能比音量、比極端、比姿態(tài)。因此,在“剜爛蘋果”問題上,不僅作家與批評家需要真正的對話,批評家與批評家之間也有一個“對話”的真實性、有效性和真誠度問題。

        舒晉瑜

        :關(guān)于否定性的批評,文學界好像也有不同的看法?

        吳義勤

        :文學批評其實是個體性、主觀化的文學評價行為,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模式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只是互文和互補的關(guān)系,并不存在高下優(yōu)劣之分,彼此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把某種批評模式絕對化、真理化。我們欣賞否定性批評的話語力量、尖銳性和批判精神,但我們同樣欣賞肯定性的批評對作家作品細致入微的解析和感同身受的理解與闡釋。我們提倡講真話,我覺得兩種批評模式都是“講真話”。這些年,社會輿論層面對尖銳的、否定當代文學的批評姿態(tài)和聲音期待較高,贊賞這類批評講真話的勇氣。但確實也存在一種偏頗,那就是簡單地把“講真話”與否定當代作家作品畫等號,同時,把“講真話”與肯定當代作家作品的價值對立起來,認為肯定當代作家作品就是“講假話”。這其實是對文學批評的講真話倫理的一種扭曲,客觀上,造成了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否定當代作家作品理直氣壯,肯定當代作家作品則變得小心翼翼,很不自信。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批評家的主體定位問題。批評家首先應該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普通讀者,批評家的話語權(quán)力不是先天賦予的,如果不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讀者,又怎能是一個合格的批評家?批評家要勇于表達自己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和觀眾的最真實的感受。這種感受帶有批評家個體的體溫,基于批評家個體的專業(yè)修養(yǎng)、審美趣味、思想傾向與情感狀態(tài),既不可避免地有個人化的傾向性甚至包含個人的局限與偏見,也必然會通向?qū)ψ髌返墓残缘捏w驗與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講真話就是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去違背自己的感受,有意迎合媒體、大眾或者外在因素,說些言不由衷、似是而非或者貌似“正確”和“有高度”的話。更不是掩藏自我,充當代言人,代替歷史/時代/公眾發(fā)言。任何一個批評家都首先是一個個體的文學讀者,他所有文學批評的基礎(chǔ)應該是他作為一個讀者的文學感受。但我們今天的文學批評家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公共的知識者、公共的批評家,忽略或掩蓋了自己作為一個普通讀者的真實文學感受。因此,文學批評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個體的審美體溫,變成了冷冰冰的新聞發(fā)言式和法官式代言,就沒有了感染力,沒有了可信性。批評家要有思想,要有真知灼見,要有獨立的對于文藝作品的真實價值判斷。這種判斷的真實就體現(xiàn)在“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不掩飾,不偽飾,不顧左右而言他。在這個問題上,對審美差異性的尊重和寬容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不能惟自己的判斷為尊,惟自己的判斷為真理,將自己真理化、崇高化,不允許不同的判斷存在,甚至形成文學判斷的等級化和道德化。有時候,在文學評論界,文學觀點的平等與學術(shù)的民主反而會異常困難。在我們否定一個作品的時候,是否可以對那些肯定這個作品的聲音持尊敬的態(tài)度呢?當你否定一個作品的時候,那些肯定這個作品的評論者是否就在道德、學識、水平上低你一等呢?對同一部作品,夸贊它的人和否定它的人,存在真假、優(yōu)劣、高下、善惡之分嗎?說穿了,允不允許別人持與你完全不同的觀點,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問題。

        我們當然不反對對作家作品的尖銳批評甚至全盤否定,但是這種否定應該建立在幾個底線前提上:一是否定的判斷應該建立在對文學本身標準的堅持上,不能以道德批判取代審美分析,不能以世俗問題取代文學問題;二是否定的判斷應該以對文學和作家勞動的尊重為前提,作家的創(chuàng)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但我們應該相信他的初衷一定是想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的,評論家應該從善意出發(fā),不能從根本上否定作家的勞動;三是我們的否定應該是具體的、說理的、從文本出發(fā)的,而不是抽象的、極端的、高高在上的;四是尊重審美的差異性,堅持學術(shù)民主和文學觀點本身的平等,不將自己的觀點真理化、絕對化、道德化。觀點沒有等級,學會欣賞與自己觀點完全不同的人并和平相處,也是當今文學批評界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想,如果偏離了這些前提和底線,否定性的評論就有可能會引起爭議,甚至出現(xiàn)問題。

        舒晉瑜

        :關(guān)于《極花》的爭論到現(xiàn)在也沒有停止。輿論多是對作家賈平凹的討伐,認為他是“為拐賣婦女辯護”。這樣的結(jié)論看上去并沒有理解作家的本意。但類似的評論不在少數(shù)。您怎么看這種現(xiàn)象?

        吳義勤

        :這些年來,賈平凹一直受到很大爭議,每部作品出來都會引起爭論。這其實是好事,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賈平凹的文學活力與話語價值。等有一天,如果沒有爭論了,沒有對他的話語愿望了,那才是真正的危險。我一直比較肯定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尤其他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文學的堅定信仰,我也承認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不足,但我始終不能同意對賈平凹作品的徹底否定。賈平凹至今用手寫長篇小說,每次想起他寫完一部長篇后幾紙簍子的廢筆,再看那些徹底否定他的言論,我就感到文壇有時也真是很殘忍?!稑O花》也是這樣??傮w上我仍然高度肯定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它固然不是一部十全十美的作品,但那些從“拐賣婦女”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討伐的評論,我個人認為是比較無聊的。我主要從三對關(guān)系來理解《極花》:

        第一,堅硬與柔軟。今天的作家處理的中國現(xiàn)實都是非常堅硬的現(xiàn)實,各種苦難、農(nóng)村荒蕪的現(xiàn)實、城鄉(xiāng)沖突的現(xiàn)實等等。這些現(xiàn)實很沉重很堅硬,包括主人公胡蝶的命運也是很堅硬的,從鄉(xiāng)下到城里再到鄉(xiāng)下,何等鮮血淋漓的堅硬現(xiàn)實啊。胡蝶的內(nèi)心也是很堅硬的,她被拐賣到鄉(xiāng)下去以后,冷到冰也要有硬度,破到碎了也要像玻璃一樣扎破輪胎。賈平凹對現(xiàn)實的批判性也非常強,對村長的批判,對整個中國當今鄉(xiāng)土衰敗現(xiàn)實的批判,都是很深刻和尖銳的。但小說本質(zhì)上又很柔軟,這個柔軟來自于對底層人物深刻的同情和憐憫,他是真正走進了這些人物的內(nèi)心。胡蝶的形象,我認為實際上是五四時代娜拉在今天時代的新變體。娜拉走后怎樣?這個在中國已思考了一個多世紀的問題,賈平凹在新世紀再次提出。娜拉走后怎樣?胡蝶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再到鄉(xiāng)村的歷程,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個很殘酷的答案。只不過,賈平凹是以很柔軟的同情和理解來書寫胡蝶。

        第二,簡單與豐富。賈平凹在后記里說得很清楚,這個小說來源很簡單,就是一個婦女被拐賣的新聞事件,這么多年來這個事件一直在他心里發(fā)酵。但小說并不是簡單的問題小說,其背后蘊含的內(nèi)涵是很豐富的,不僅僅有風俗、鄉(xiāng)土、人的命運等層面的內(nèi)容,更有著自然、人性、現(xiàn)代性、城鄉(xiāng)沖突等復雜思考。新聞事件已經(jīng)完全文學化了,文化的、哲學的、人性的、社會學的意蘊賦予小說兼具形而下和形而上雙重內(nèi)涵的豐富面相。

        第三,現(xiàn)實與文學。賈平凹是一個對現(xiàn)實超強敏感的人,我覺得他有非常好的現(xiàn)實觸角,每天都像雷達一樣搜尋著各種信息,因此他的小說總是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性與時代性。賈平凹的高明在于,現(xiàn)實再強大,都不可能覆蓋文學本身,對詩性和文學性的追求永遠是其小說核心。比如,《極花》本來面對的是一個很苦難、很殘酷的題材,但是《極花》這個題目本身卻充滿了詩意和象征性??葱切?、望星空,胡蝶內(nèi)心的變化本身是很文學性的。從最初的仇恨、詛咒到后來對黑亮的感情、對孩子的感情等等,非常符合人性邏輯。面對人性和詩性,胡蝶究竟會不會回來這樣簡單的現(xiàn)實問題已經(jīng)變得沒有意義。因此,對賈平凹的《極花》也好,對他的其他任何作品也好,首要的仍然是把其作為文學作品來對待,現(xiàn)實固然是作家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作品一經(jīng)完成,就會遠遠大于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再局限于現(xiàn)實的角度看問題就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對作品的誤讀。

        舒晉瑜

        :您談到講真話和正面評論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大家普遍覺得,只有敢于批評的文章才更有力量。

        吳義勤

        :我也認同敢于批評的文章更有力量,我自己也喜歡讀這樣的文章,只可惜自己寫不了這樣的文章。批評名家名作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能只有批評的姿態(tài)。其實,批評的力量不是說你的情緒或姿態(tài)有多強悍,嗓門有多大,調(diào)門有多高,關(guān)鍵是要看你有沒有說服力,有沒有本領(lǐng)讓讀的人服氣。我個人最喜愛王彬彬和李建軍這兩位批評家,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王彬彬和李建軍,他們的學養(yǎng),他們的閱讀量,他們的才情都不是一般人可企及的。他們以自己多年的文學研究和廣博學識積累為基礎(chǔ),以自己的思想、能力和功力為基礎(chǔ),他們不是一天就能成為王彬彬和李建軍的,他們到達羅馬的路上也付出了不知多少汗水。正因為他們能從文本出發(fā)把作家作品讀透、吃透,正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知識和學養(yǎng)的高度,他們對作家作品的批判,才讓人讀了沒話說,不能不服。

        現(xiàn)在有些后學者,特別是青年學生邯鄲學步,步子還沒走穩(wěn),就想跑,只有姿態(tài)、情緒,而沒有學理。有的批評文章,談到作家的不足和局限就咬牙切齒,像面對階級敵人或?qū)徟凶锓?,好像作家罪惡滔天、罪大惡極。他們可能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作家有不足、局限恰是正常的,有局限和不足才真實。如果批評一個作家的局限,能換一種方式,不是咬牙切齒、義憤填膺、憤世嫉俗,而是和風細雨、娓娓道來、令人信服地指出問題,這樣的批評也許反而會更有力量。說到底,學會“說理”,學會進行說理的批評是至關(guān)重要的,越是尖銳否定性的批評,越需要解決“怎么說理”的問題,要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

        舒晉瑜

        :您的文章總是比較體貼作家。這是否與您比較溫和的性格有關(guān)?

        吳義勤

        :作家寫一部作品點燈熬油,寫出來肯定希望作品的價值得到認可和肯定。每個人的寫作水平有高低,低是一種不足,但不是罪過。前面說過,我曾經(jīng)多次去賈平凹的家里,每次看他書桌前幾紙簍用禿了的廢筆,我就很感動和感慨。這個時候,我會不去計較他的作品究竟好不好,他對文學本身的狂熱追求和熱愛就令我尊敬。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是絕對不忍心去貶低和傷害他的這種偉大的勞動本身的。這也許就是我性格的局限,面對文學我總是“心很軟”。我總是愿意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一部作品打動我、感染我的地方。我想,一部作品有我需要的哪怕一點東西就足夠了,我們讀一部作品肯定是想從精神上得到正面的、美好的享受的,肯定不是為了去尋不痛快,不是為了受罪。所以,我看作品確實不是著眼于缺點和不足。

        舒晉瑜

        :這種與人為善的心態(tài),會不會使文章的個性和鋒芒受到影響?

        吳義勤

        :也許吧。我的性格確實比較柔軟,與人打交道總是怕傷了別人,小時候小朋友間打架內(nèi)心總怕把別人打傷了,其實自己并沒有傷了別人的力量。但我想與人為善,相信別人的善意,相信作家創(chuàng)作的好的出發(fā)點,與文章的個性和鋒芒并不矛盾。在面對文學批評時,社會上是有許多認識誤區(qū)的。難道只有批評作家作品缺點和局限的文章才有個性和鋒芒?為什么對一個作家正面價值進行深入淺出有理有據(jù)的分析、令人豁然開朗的文章就不是有個性和鋒芒的呢?

        我覺得,一篇評論有沒有個性和鋒芒,關(guān)鍵并不在觀點和姿態(tài)本身,關(guān)鍵是有沒有說服力,有沒有對作品和對象進行文本細讀,甚至下很大的功夫去細讀,有沒有對文本進行分析的耐心和能力。我覺得,對作品的認真閱讀才是對作家作品最大的尊重。有的時候,要談出一部作品與別人不同的正面價值和意義其實比指出其缺點更難。一個蘋果上有疤,每個普通讀者很容易就能看到和發(fā)現(xiàn),但這只有疤的蘋果,超越這個疤的營養(yǎng)價值在哪里、美在哪里就不是那么容易說清楚的。前些年,我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時,也收到很多批判賈平凹、莫言等名家的評論文章,但我很困惑,為什么不同的文章指出的問題卻都是一樣的呢?怎么都是性描寫、語言的臟、描寫拖沓、趣味不高這些話題呢?篇篇一樣,看多了,你甚至會懷疑這樣的文章究竟是深刻、尖銳呢,還是簡單、平常、一般?

        舒晉瑜

        :能否以具體作家為例,談談您的評論方式?比如蘇童。

        吳義勤

        :我確實蘇童的評論文章寫得比較多。蘇童的《米》《我的帝王生涯》《碧奴》《河岸》等作品,我都寫過評論。我的評論方式用一句話說就是:跟蹤閱讀、跟蹤評論,用研究現(xiàn)代作家的方式研究當代作家。作家論和作品論是我主要的評論方式。寫作家論之前,我追求讀完一個作家已有的全部作品。寫作品論,我一般要求將一部作品讀三遍。第一遍閱讀,邊讀邊在書上記下最初的印象和感受,作很多注解。我特別珍惜對一部作品的第一印象,總希望把那些印象保留得越久越好;第二遍閱讀,對某些感受再進一步思考,同時構(gòu)思文章;第三遍在動筆前再進行一次閱讀,驗證自己關(guān)于作品的思考和觀點。另一方面,我的評論不追求先驗的理論框架,完全是就作品論作品,闡釋和感受往往大于理論的總結(jié)與升華。因此,我也自知自己的評論是比較淺顯的,缺少理論深度和高度,也幾乎不引用理論,不夠“高大上”,但好的方面是緊貼作品發(fā)聲,有助于讀者對作品的進入與理解。蘇童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米》發(fā)表后有不同的意見,《當代作家評論》組織評論文章,我寫了一篇。我的文章就是對《米》本身情節(jié)和人物的細致梳理和闡釋,沒什么深奧的地方,但確實是對小說的細讀。

        我搞評論最反對對作品進行抽象化、簡單化的評判。把一部作品抽象為某一個特定的話題,這種抽象化有時會把對象莫名其妙地定位到一個“高點”或“低點“,不僅偏離了文學的豐富性,甚至遠離了對象本身。

        舒晉瑜

        :那么您認為自己的評論,于作家創(chuàng)作而言是跟蹤還是有引導?

        吳義勤

        :作家和評論家,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面對文學的方式。批評家不比作家更高明,沒有高高在上的資本。作家也沒必要瞧不起評論家,評論家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于文學的熱愛,評論家熱愛的這個文學是抽象的,不必然針對哪一個作家作品,真的不是靠作家吃飯。作家和評論家不是友或敵的關(guān)系,而是一種對話的關(guān)系。評論家需要比作家站得高,站得高是評論家對自己的學養(yǎng)、知識和能力要求,是為了和作家對話的深入,是為了看到作家創(chuàng)作時也許意識不到的東西,也是為了能對作家作品意義的延伸和闡釋更有效。批評文章對作家的意義當然是有的,但既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也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批評家的闡釋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相通時就會有會心的共鳴與快意,有高山流水覓得知音的舒暢。當然,批評家的肯定對作家當然是一種鼓舞,批評家的否定也會對作家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但通常,批評對作家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不會直接影響和改變作家的創(chuàng)造走向。

        “評論家指導作家”是個偽命題。沒有哪個作家會根據(jù)評論家的指點去寫作。評論家有時會說某個作品不能這么寫不能那么寫。作家會覺得很搞笑,會反問憑什么不能這么寫?我就要這么寫。但批評家的某句話、某個判斷、某個認識,會對作家產(chǎn)生深刻的觸動或啟發(fā)是可能的,這其實就已是批評的最大意義。

        舒晉瑜

        :您的批評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吳義勤

        :這個話題,前面已說到了,一是一定要從文本出發(fā),把閱讀視為對作家作品最大的尊重;二是不掉書袋。我的批評文章追求日?;摹⑼〞车?、明白如話的風格,不想寫很玄、很晦澀的理論文章。有時,人們不滿我們的評論文章,說本來看一篇小說的評論是為了更好地看懂小說,但讀了評論后本來還有點看得懂的小說,反而一點看不懂了。我想,評論文章本來就是研究別人的,自己的文章就不應再讓讀者研究來研究去地看不懂。我寫文章是能不引用就不引用,即使理論也力求變成自己的話,屬于比較淺顯直白的一類。用別人懂的語言、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道理,就是我的追求。

        舒晉瑜

        :怎么看理論書?實際上很多理論著作是很艱澀的。

        吳義勤

        :批評家不讀理論書不可能??隙ㄒx。但是讀的目的,不應該是功利主義的,不是為了使用而讀,更不是為了引用而讀。理論修養(yǎng),對每個批評家都是一等一地重要,讀理論書的最大用途就是增強批評家的理論修養(yǎng),而這過程是潛移默化的,一直進行中的。所以,不可能幻想一勞永逸地靠一兩本理論書就完成“理論武裝”。理論說穿了,不應該是一種外在的工具,而應是內(nèi)在的修為。解構(gòu)主義、新批評、敘事學、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很多理論著作,我都讀過,但說實話,其中很多書,是似是而非地讀,很多沒讀懂。但我的導師曾華鵬先生在我讀研究生時就對我說,理論書讀不懂也沒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讀了,一定要硬著頭皮讀,去啃,讀完了也許什么也沒得到,但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定發(fā)生了,不知道什么時候你讀到的某一本你也許當時還沒讀懂的理論書就會深刻地影響你。我一直牢記曾老師這段話,并深以為然。

        談經(jīng)典,應該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師和文學經(jīng)典

        舒晉瑜

        :您有一個關(guān)于“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化”的論斷,在文學界有些不同看法。

        吳義勤

        :這個話題我說得太多,也聽到很多不同意見和批評,我已不想再說了。中國當代文學該不該經(jīng)典化,文學界一直有爭論。在當代文學的經(jīng)典化問題上可以說存在很多誤區(qū)。在整個文學界,輕視當代文學的觀點很有市場,這其實可以理解:一是當代文學沒法和輝煌燦爛的中國古典文學比;二是當代文學沒法和大師云集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比;三是當代文學更無法和作為模本和學習對象的外國文學比。在這“三座大山”面前,當代文學好像什么都不是。但我認為,即使如此,當代文學也不應自卑,仍有著經(jīng)典化的必要和理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總共30年,我們命名了多少現(xiàn)代文學大師?當代文學已經(jīng)70年了,我們給后代什么也不能留下嗎?無論從什么角度來說,我們都應該有自己時代的經(jīng)典,自己時代的大師。這么說的前提,就是要克服關(guān)于經(jīng)典認識的誤區(qū),打破文學經(jīng)典和文學大師的神話。我們要明確,“經(jīng)典和大師”都是不可測量的象征性說法,文學經(jīng)典不是十全十美、至高無上的神話,文學大師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和英雄,而是普通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有了“魯郭茅巴老曹”,當代文學也應有這樣的作家。當代文學為什么不可以有大師?大師本來應該是用來對于高尚的精神活動表達敬意的稱謂,但今天大師反而世俗化了,社會上做碗的、做茶壺的大師滿天飛,文學反而沒有了大師,這不正常。另外,好像人活著就不可能成為大師,只有等人去世了才可追認為大師,這似乎也不正常。

        所以說,對這個問題首先要袪魅,把“經(jīng)典”和“大師”這兩個詞變成日?;罨脑~。應該強化好作品的價值,把當代的優(yōu)秀作品推向經(jīng)典。當下整個社會是一個閱讀危機的時代,如果我們再不經(jīng)典化,當代文學只能自生自滅,整個文學會被淹沒,被遮蔽。我們文學評論、文學研究的工作,應該讓當代讀者喜歡當代文學,而不是給讀者提供一個又一個否定當代文學的理由,讓他們逃離文學。不能不承認,某種意義上,文學評論造成的否定當代文學的傾向和輿論氛圍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劇日益惡化的全民閱讀危機。

        舒晉瑜

        :一般認為,經(jīng)典作品是需要時間檢驗和篩選的。

        吳義勤

        :這是在經(jīng)典問題上的另一個偽命題。我們總是習慣于把一切交給時間。但時間是萬能的嗎?面對時間,我們自己的承擔和責任又在哪里呢?很多時候,時間也不過是一種托詞,一個借口。時間是一條不能割斷的河流,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同樣重要的,現(xiàn)在的時間也是時間,不能把一切都推給未來。時間當然是公正的,但時間也是主觀的。比如,對歷史的認識和敘述,從來就不會一成不變。

        事實上,當代人對當代經(jīng)典的評判與發(fā)言權(quán)顯然比后代更為重要。當代經(jīng)典首先是為當代人創(chuàng)造的。當代讀者更能理解當代作家所處理的生活與經(jīng)驗,如果當代人不讀當代作品,如果當代人不承認、不珍惜、不發(fā)現(xiàn)、不確立自己時代的經(jīng)典,當代人寫作的意義又何在呢?難道要等到多年后,“90后”、“00后”或者更晚時代的讀者以考古的方式來挖掘我們這個時代的經(jīng)典,來證明我們寫作的意義?在經(jīng)典的問題上,我們也應該有當代自信和文學自信,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呼喚我們時代的經(jīng)典、確立我們時代的經(jīng)典。如果我們這個時代沒有經(jīng)典,沒有大師,什么也沒有,當代文學不就成了一片荒蕪?這難道不是對當代文學的虛無主義態(tài)度嗎?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文學經(jīng)典的相對性有充分的認識。高峰和高原也是相對的,高峰針對什么而言?是針對一個時代的文學讀者的欣賞水平而言的。某種意義上,讀者的高度也就是文學的高度。如果一個時代文學作品都沒人閱讀了,高峰何在呢?閱讀才是文學最大的根基,最深厚的土壤。文學研究、文學評論應助力于社會閱讀熱情的提高,這也是其職責和使命。我們這個時代,是迫切需要重新培養(yǎng)讀者、發(fā)現(xiàn)讀者的,閱讀危機是最大的危機。讀者為什么不愿讀當代文學?當代文學的被污名化以及經(jīng)典化的滯后也是重要原因。

        談出版,向大眾傳播并推廣當代經(jīng)典

        舒晉瑜

        :談到“讀者危機是最大的危機”,那么您擔任作家出版社社長,是否感觸更深?您如何看待當下出版社的優(yōu)勢和面臨的危機?

        吳義勤

        :過去我們總是說,我們的精品力作太少,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F(xiàn)在我覺得說這樣的話就得慎重?,F(xiàn)在不僅不是“一個作家,一部小說,八部樣板戲”的時代了,已是文學作品數(shù)量過于巨大的時代。一年長篇小說就出四五千部。不是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而是人民感到審美過剩了,不愿讀,不想讀了。很多作品出來了,真不知有幾個人在讀。也有人說,現(xiàn)在是寫的人比讀的人多。對文學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沒有需求,又怎么能發(fā)展?所以,我說現(xiàn)在首要的問題是讀者問題,是閱讀問題?,F(xiàn)在關(guān)鍵不在出版作品的數(shù)量,而是怎么去讓讀者喜歡、讓讀者去讀。對出版社來說也是這樣,有閱讀的需要才有購買力。

        作家出版社有很好的基礎(chǔ)和傳統(tǒng):把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提供給讀者,一直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最大的優(yōu)勢是作家資源豐富,編輯的激勵機制也比較成熟。但面臨的挑戰(zhàn)是,整個出版行業(yè)出版方式發(fā)生巨變,民營出版資本雄厚,版稅等方面對傳統(tǒng)出版社造成很大的沖擊。另外,圖書營銷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的新華書店銷量下滑,網(wǎng)店成為主體,但網(wǎng)店霸王條款太多,折扣太低,有的書看上去銷量很大,但根本沒利潤,對出版社來說,只算是虛假繁榮。

        舒晉瑜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家出版社將采取怎樣的措施?

        吳義勤

        :作家出版社面臨的問題,一是需要清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還歷史的舊賬;二是要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全力推進出版社的全方位改革;三是重建高素質(zhì)的編輯隊伍,全面提高編輯的基本功。20世紀80年代,對編輯專業(yè)性要求很高,編輯是作家的好老師、好朋友,是文學繁榮的重要主導力量。但現(xiàn)在的年輕編輯,專業(yè)素養(yǎng)下降,不但進入文學現(xiàn)場能力不足,和作家關(guān)系隔膜,無法展開對話,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對文學本身的信仰、理解與熱愛,對文學的理想更是無從談起。在這方面,我們希望在對優(yōu)秀老編輯精神的學習傳承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培訓,通過老編輯的傳幫帶作用提高編輯隊伍整體水平。同時,我們希望加大選題論證的力度,著力培養(yǎng)編輯進入文學現(xiàn)場參與、影響文學進程的能力。作家出版社近期將推出的“網(wǎng)絡(luò)文學作品導讀”叢書、“剜爛蘋果·銳批評”書系、“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走向高峰長篇小說”叢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詩歌文庫”、“精典中篇小說文庫”等等應該都是值得期待的。

        猜你喜歡
        蘇童當代文學批評家
        《群眾來信》小說集:蘇童筆下的人性與宿命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淺談蘇童小說《刺青時代》中的創(chuàng)傷書寫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陜西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透析
        新銳批評家
        文藝論壇(2020年3期)2020-12-24 09:53:50
        今日批評家
        詩林(2019年6期)2019-11-08 01:51:34
        從史料“再出發(fā)”的當代文學研究
        當代文學授課經(jīng)驗初探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被冤枉
        讀者(2016年11期)2016-05-11 08:41:44
        從《碧奴》看蘇童的騷性
        小說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20
        高清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欧美人与禽交zozo|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精品一品二区三| 特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日韩爱爱视频| 亚洲女同性恋激情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中国老妇女毛茸茸bbwbabes| 五月婷婷影视|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国产精|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不卡| 久久免费精品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午夜无码无遮挡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亚洲人与狗| 日本熟妇hdsex视频|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女人高潮的av毛片| 中文字幕人妻互换av|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高潮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国产最新AV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久婷婷综合亚洲av|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一区| 樱花草在线播放免费中文|